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在班级中就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永恒主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更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现谈一谈自己在班级工作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
如何增强班级里那些受到冷落和歧视的学困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敞开心扉,有所发展,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学困生具体的分析,教师为班主任对学困生的管理工作提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班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而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对教师而言是个极为头痛和非常棘手的名词。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更是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瓶颈问题,也成为检验班主任工作的试金石。"木桶理论"形象地诠释了学困生在班级管理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班主任只有巧妙而恰当地给他们一个得力的支点,方能使班级张开沉重的翅膀,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秦涛 《中国教师》2013,(10):70-72
<正>每个班集体中都有"学困生",作为班级体的管理者,班主任应如何正确转化"学困生"已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关于"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什么是"学困生"?即在班级体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即我们传统上所称的“后进生”“差生”,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学困生。常言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如果不慎重对待学困生,他们往往会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破坏班级的“导火索”。因此.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形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根据笔者长期积累的经验,转化学困生应在“点”字上下功走。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所带的班级中较大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管理和转化“学困生”也就成为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对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工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学困生,可是学困生在不同的学校和班级都存在,学困生和优生的区分,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衡量的,优生和学困生是相对的,又是可相互转化的.对此,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切实研究学困生的特点,探索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办法,使优生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困生的数量和成因与城区初中学困生的数量和成因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以及学困生转化时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在相应的转化工作中要有不同于城区初中的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学困生,而学困生的成长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无论如何,他们也是孩子,是学生,不可能从零开始。因此,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地转化,就成为了每个老师潜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困生因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而备受关注。学困生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困生的漠视,班级同学对学困生的排斥,应试体制对学困生的分流等。立足以全纳教育理念,笔者从人文情怀、受教育权利、学生个性化成长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困生因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而备受关注。学困生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困生的漠视,班级同学对学困生的排斥,应试体制对学困生的分流等。立足以全纳教育理念,笔者从人文情怀、受教育权利、学生个性化成长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淑萍 《学周刊C版》2020,(2):159-159
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困生的数量和成因与城区初中学困生的数量和成因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以及学困生转化时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在相应的转化工作中要有不同于城区初中的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班级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班级整体成绩的好坏关键是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否做得有效。因此,转化学困生势在必行。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用心辅导,学困生的学习必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小学的生源不断增加,班级人数众多.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低不同,数学学困生也存在于每个班级,要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以及家校沟通等方式,以实例来阐述自己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一直是个困扰教学质量的难题和瓶颈,尤其在农村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加,学校学困生数量也在增加。农村小学由于缺乏教学仪器设备,教师上课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加之部分教师对问题学生态度简单、粗暴,致使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困生。另外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困生转化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有些班级成绩就是突出,甚至本来各方面很差的一个班级或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付慧 《贵州教育》2014,(19):7-8
正在我们贵州,中学的班级上都有一些学困生,如何关爱我们这些学困生,如何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让更多的学困生爱上学习,乃是我们贵州老师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正确认识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根本原因谁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好?谁不希望自己有美好的前程?有的学生成为了学困生,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就认为是学生贪玩,学习态度不端正。可我们要问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不端正?究其原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存在的,作为课堂的主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员一学圉生,也是最值得教师关注的成员,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学困生是班级的弱势群体,在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左右下,教师曾忽视过他们,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已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一把标尺,也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学困生在每一个学校、班级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却很广,直接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那么怎样使“学困生”尽快转化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