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已知ccooss42βα ssiinn42βα=1,求证:ccooss42αβ ssiinn24αβ=1.法1(三角换元)∵ccooss2βα2 ssiinn2βα2=1,∴可设ccooss2βα=sinφ,ssiinn2βα=cosφ,则sinφcosβ cosφsinβ=cos2α sin2α=1,∴sin(φ β)=1,∴φ β=2π 2kπ,k∈Z,∴sinφ=sin2π-β 2kπ=cosβ,同理,cosφ=sinβ,∴cos2α=cos2β,sin2α=sin2β,∴ccooss42αβ ssiinn24αβ=cos2β sin2β=1.法2(巧构直线与圆相切模型)由已知Accooss2βα,ssiinn2βα,B(cosβ,sinβ)都在单位圆x2 y2=1上,圆x2 y2=1过点B的切线方程l是cosβx sinβy=1,A点也满足此…  相似文献   

2.
例1已知sinαsinβ=1,求cos(α+β)的值. 分析求cos(α+β)运用和角公式,根据条件sinαsinβ=1,直接求cosα cosβ,显得较困难.若从有界性,即|sinα|≤1,|sinβ|≤1出发,则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每期一题     
题:已知α、β为锐角,sin(α+β)=2sinα, 求证:α<β。证法一要证α<β,而由于α、β是锐角,所以立足于推证sinα相似文献   

4.
划S二倍角正弦公式sin2α=2sinαcosα及其应用,同学们比较熟悉,而对它的三个变形公式:(1)cosα=2sisnin2αα(α≠kπ);(2)sinα=2sicno2sαα(α≠kπ π2),(3)sin2α=sin(2α π4)-cos(2α π4)=2sin(2α π4)-1=1-2cos(2α π4)则比较陌生,其实,在解题中,这些变形公式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下面举例说明:例1求cos12°cos24°cos48°cos96°的值解原式=2ssiinn2142°°·2ssiinn4284°°·2ssiinn9468°°·sin192°2sin96°=-116评注本例中利用变形公式cosα=s2isni2nαα,使得问题得以巧解,简洁明快.另本题也可进行倍角变换,有如下解…  相似文献   

5.
题:方程8x~2+6kx+2k+1=0的两个根是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正弦,求k的值。解设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为α、β、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sinα+sinβ=-6k/8 ① sinα·sinβ=(2k+1)/8 ②∵α+β=90°∴sinβ=cosα∴①、②两式可变为:sinα+sinα=-3k/4 ③sinα·cosα=(2k+1)/8 ④③式平方,得 1+2sinαcosα=9k~2/16,  相似文献   

6.
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与余弦的公式有如下四个: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aβ (Sα+β) (1)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三角变换时,究竟变什么呢? 一、变角 [例1]已知cosα/2cosβ/2-3sinα/2simβ/2=0,求 5cosα 5cosβ-4cosα cosβ的值.分析:已知式为半角,所求式为整角,故从角着眼首先把已知式变为cosα/2cosβ/2=3sinα/2sinβ/2,  相似文献   

8.
在三角函数教学中我们引进了单位圆,这对于直观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描绘三角函数图象,研究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及推导三角公式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实,单位圆在解题中,尤其在利用单位圆构造条件可化数为形的解题中,有着独特的功能.现举例如下:例1已知sin4αcos2β csions24αβ=1,求证:cos4βsin2α csions42αβ=1.证明设点A为scoins2αβ,csoins2βα,点B为(cosβ,sinβ),则A,B均在单位圆上.过B点圆的切线L的方程为xcosβ ysinβ=1,显然A点在L上,则A,B两点重合(切点唯一).∴scions2αβ=cosβ,csoins2βα=sinβ,即sin2α=cos2β,co…  相似文献   

9.
三角变换是体现化归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处理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工具.正确的进行三角变换,不仅要求对教材中的公式有准确的理解,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变换目的,对公式进行合理地选择,还要求有一定的观察、运算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进行三角变换的基本途径.一、角的变换在三角变换中,常常涉及到许多相异的角,变角就是从题设条件和结论中寻找一个变形的目标,将其余的角都向这个目标转化,其转化的途径是确立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等之间的运算关系或运算结果,合理选择公式.例1.已知2cos(2α β) 3cosβ=0,求tan(α β)tanα的值.分析:观察角度,发现已知式与欲求式中的角存在联系:2α β=(α β) α,而β=(α β)-α,据此,可考虑对已知式运用和、差角公式展开.解:已知即.2cos[(α β) α] 3cos[(α β)-α]=0,即2cos(α β)cosα-2sin(α β)sinα 3[cos(α β)cosα sin(α β)sinα]=0∴5cos(α β)cosα=-sin(α β)sinα,即.tan(α β)tanα=-5二、函数名称的变换当所...  相似文献   

10.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即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对该公式常利用单位圆及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这里将介绍一种不同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1.张角公式如图1,设直线ACB外一点P对于线段AC、CB的张角分别为αβ,则sin(α+β)/PC=sinα/PB+sinβ/PA证明:因为S△PAB=S△PAC+ S4PCB,所以1/2PA.PB·sin(α+β)=1/2PA·PC·sinα+1/2PC·PB·sinβ,两边同除以1/2PA·PB·PC,即得所证等式.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必修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4页,对半角公式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进行了证明,步骤如下: tanα/2=sinα/2/cosα/2=sinα/2·2cosα/2/cosα/2·2cosα/2=sinaα/1+cosα; tanα/2=sinα/2/cosα/2=sinα/2·2sinα/2/cosα/2·2sinα/2=1-cosα/sinaα. 上述方法,主要采取对分子、分母同时添项并化简的方法完成了上述证明.下面介绍一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证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sinβ±sinαcos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数学15题为一道考查三角函数性质的填空题,题目结构特殊,内涵丰富,充分体现解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是一道展示新课改理念,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探索能力的好题.例设当x=θ时,函数f(x)=sin x-2cos x取得最大值,则cosθ=.方法1(收缩变换)f(x)=sin x-2cos x=槡5sin(x-φ)(其中"φ"是使得sinφ=2槡5,cosφ=1槡5成立的锐角),因为θ使函数f(x)取得最大值,所以θ-φ=2kπ+π2,即"θ-φ"的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则θ=2kπ+π2+φ,所以cosθ=cos(2kπ+π2+φ)=-sinφ=-2槡55.方法1用到三角函数中的辅助角公式,将解析式由同角异名变形为同名同角.  相似文献   

15.
三角函数的求值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每年都有新题型出现,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一道常规的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例设α和β都是锐角,且满足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求sin(α+2β)的值.分析1:要求sin(α+2β)的值,须先求出sinα、cosα、sin2β、cos2β的值.解法1:由二倍角余弦公式sin2α=1-c2os2α,sin2β=1-c2os2β,可得3·1-c2os2α+1-cos2β=1,即3cos2α+2cos2β=3,所以cos2α=1-32cos2β.①又由已知条件得sin2α=32sin2β.②①2+②2得1=1-43cos2β+94(cos22β+sin22β),即34cos…  相似文献   

16.
在三角函数中,sinα±cosα与sinα±cosα俗称“三兄妹”,他们关系密切,如影随形。在有角的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自由地进行相互转化。其中sinαcosα=1/2[(sinα+cosα)^2-1]=1/2[1-(sinα-cosα)^2],sinα+cosα与sinα-cosα能通过sinαcosα实现过渡。  相似文献   

17.
sinα+cosα与sinαcosα常出现在各类三角问题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sinα+cosα与sinαcosα的关系.基本关系:(sinα+cosα)^2=1+2sinαcosα基本作用:可用sinα+cosα表示sinαcosα;可用sinαcosα表示sinα+cosα.设sinα+cosα=t,则s...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 问题已知0≤α〈β〈γ〈2π,且{cosα+cosβ+cosγ=0 sinα+sinβ+sinγ=0,求α-β的值。  相似文献   

19.
由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可得sin^3α=1/4(3sinα—sin3α)cos^3α=1/4(3cosα+cos3α).利用这一公式可以快速、简捷的解决一些问题.现举列说明.  相似文献   

20.
教材原题1(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第147页第1题)已知sinα-cosα=1/5,0≤α≤π,求sin(2α-π/4)的值.改编过程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中,sinα+cosα,sinα-cosα,sinαcosα之间的相互转化"知一求二",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将原题中的条件换成另两种形式或进一步用倍角公式给出,即可改编成以下试题.这类试题主要涉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