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明确职业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趋势、教育教学理论交流发展、职业教学发展和社会人才观发展四个角度对信息化职业教学形成原因进行探索,从职业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角色、教学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对职业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的教学所面对的目标职业层级是中端职业层级,适应这种目标职业层级的要求,地方高校的教学总体上应从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知识层次与结构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作转变,在教学中树立相应的职业理念,把学生的职业观念、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这个层级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结合起来,强化知识功底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逐步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日益多样,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普遍提升,但仍存在教学理念有待深化、教学针对性有待增强、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教学资源有待整合等问题。因此,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四个维度入手,注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业适应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注能力、职业控制能力和职业好奇心、求职信心,注重开展培养学生职业适应力的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注重创新各类职业适应力教学手段,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身份转换,破解部分毕业生频繁跳槽换岗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职业口语指的是人们在特定职业活动中所使用的口头交际的语言。它根据职业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别。一般口语是职业口语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口语是一般口语的延展和职业化。高职院校职业口语的教学可以处于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口语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戴永伟 《考试周刊》2014,(70):113-113
本文从中职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职体育教学结合学生职业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中职体育教学为职业发展服务"的观点,强调中职体育教学要做到"三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特点相结合、教学手段与职业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校生对旅游实践教学现状和职业取向的问卷结果及毕业生职业去向的实证材料,探讨了旅游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取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实践教学的方向设计、条件建设及过程管理等都能影响学生的职业取向,并对其职业去向产生深远影响。在现实基础上,旅游实践教学应加快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及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等,引导学生职业取向回复正轨。  相似文献   

7.
专业实践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文章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包含的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和实训室管理等方面提出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大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能力要通过行动教学的途径习得,行动教学可以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展开,课程教学设计要与职业岗位活动衔接。电大教学模式的构建核心是确立使学生习得职业能力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情境化,让学生在干中学,从而构建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职业教育,是使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职业可持续能力培养,才能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职业持续发展后劲。经济法的教学对高职商科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经济法与高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关系和传统教学范式对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供给不足的分析,依据商科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教师配置等核心要素方面对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教学新范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君 《考试周刊》2014,(15):157-157
德育课程教学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职业学校教育的首位。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职业素养是个体胜任特定职业所需的各种内在条件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制约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引发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从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三个维度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造成了严峻挑战。要切实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素养,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教师必须在理念重构、定向学习、深度反思和体验观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职业体能教学体现了体育学科体系的高度融合性,在高职院校开设体能课程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把职业体能教学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进行建设,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和对教学教改的科研投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和体能特点的研究,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职业体能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能力标准,从职业体能的实用性、能力性和职业化角度确立职业体能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的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和心灵开拓者,更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的主体之一。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会促进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文将从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信念和职业角色四个方面简略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的特色,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实训教学"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总结评价"的四个阶段,总结出了"查、导、纠、评"的职业素养教育四字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并重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性质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采取渗入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化体能、保证健康;实施职业场景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技能和能力;创设微型社会情景,培养学生职业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与职业教学完美的结合,实现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专业教学标准是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职业标准,通过专业岗位调研、职业标准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组织等步骤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研究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必须在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全面衔接,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职业外语",包含着丰富的职业现场文化,反映了语言教学的职业本质特征和岗位思维习惯,通过现场设置,以职业任务、岗位、项目,建立专业、课程、文化的"职业外语"教学体系,提出教学路径、教学模块、现场模块三个方面的建构,在语言生态、语言机制、语言内涵等理论上建立现场教育的人文立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职业发展"创新高职体育教学,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在模块化教学理论和项群训练理论指导下,在根据工作岗群的特点及身体素质要求划分工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并以会计专业为例按照运动参与、基础体育、职业身体健康、职业专项技能和终生体育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耀 《广西教育》2024,(1):44-47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幸福感、教学正念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为此选取广西4个市20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教学正念量表对402名幼儿教师进行测试,了解幼儿职业压力对其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教学正念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并提出幼儿园要推广教师正念干预课程,提升教师教学正念,培养正念型幼儿教师,进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高艳 《现代语文》2014,(10):99-100
一、引言 职业素养是指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作为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所以,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语文基本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外,还应当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职业知识、职业品行、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确保中职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