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分析,将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根据工业企业创新的特点和需要,把政府、企业、高校、研究和金融机构有机结合形成创新网络体系,从而优化与整合各创新要素,最后建立了工业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的模型,为其全面创新提供了模式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稍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略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技术逻辑导向对新创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技术逻辑导向下新创企业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新创企业的发展阶段,实证研究了技术逻辑导向、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逻辑导向下新创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与组织制度创新行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耦合形式不同;在创建阶段,新创企业会仅采取技术创新行为;在生存阶段,新创企业会同时采取技术创新行为与组织制度创新行为,但会以组织制度创新为主而技术创新为辅;在成长阶段,新创企业也会同时采取两种创新行为,但此时会以技术创新为主而以组织制度创新为辅;采取技术逻辑导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外生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行为选择的影响.考虑了具有不同创新收益函数、创新成本函数并向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两类企业,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生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条件下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行为选择主要受其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初始产品质量水平与进口国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创新成本对贸易壁垒的敏感度系数的影响;市场份额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行为选择具有正向作用,而初始产品质量水平与进口国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和创新成本对贸易壁垒的敏感度系数则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行为选择具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武威 《情报杂志》2013,(2):191-195
以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外资研发、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与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外资研发通过显著促进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进而对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各区域本土企业创新绩效对外资研发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组织公民行为如何通过创新影响组织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组织绩效。通过对广东省高科技行业中的271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公民行为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有间接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有间接正向影响;而组织公民行为与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均不显著。最后,结合有关理论和实践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其管理启示、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虽然发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却没有比较两种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差异,更没有考虑市场上的不良竞争行为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和总结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比较两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并研究不良竞争行为在两者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而且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强。同时,不良竞争正向调节管理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一致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我国 1788家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对企业产品 /工艺创新、重大 /增量创新二组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进行了一致性的研究 ,证明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一致性的规律。企业遵照创新的一致性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技术创新活动 ,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企业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中引入经营管理者行为这一独立研究变量,综合几种治理机制,重点分析了不同治理机制如何通过经营者的行为(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能力的发挥)对企业突变创新、渐进创新选择产生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关系的分析框架,并揭示企业治理机制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analyses the activity of research for “innovation knowledge”—here defined as knowledge that can lea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ervice innovations—by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companies. It proposes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possible search approaches adopted by those companies based on two dimensions: the pro-activity of search efforts and the source primarily used. Such classification is th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of a multiple case-study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15 Italian and Polish KIBS companies. The study confirms that KIBS firms follow various approaches to acquire knowledge for innovation: some companies adopt a passive behaviour (i.e. innovative ideas come as a kind of side effect of their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while others an active one (namely, they actively search for new ideas originat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some rely more on internal resources (employees, in-house R&D, internal documents, etc.), while others on external sources (clients, suppliers, service providers, universities, etc.).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both fo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hat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2.
偶发性创新——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嘉铭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7,25(Z2):419-425
从创新活动中偶然性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偶发性创新,即由偶然因素引发的创新。归纳出偶发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并指出其与一般创造过程的区别。进而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偶发性创新较一般创新模式而言通常蕴含更高技术价值的观点,指出该创新模式可能成为突破性创新的替代方案,成为跨越型技术产生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3.
洪勇  李英敏 《科学学研究》2012,30(3):449-457
 从自主创新意愿与自主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自主创新政策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分别从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与自主创新行为优化两方面研究了自主创新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创新动力激发与创新资源供给;而在自主创新行为的优化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升级能力增强。最后,基于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的“内容-功能”匹配关系,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官建成  何颖 《科学学研究》2005,23(2):265-272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针对本区域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首先需要客观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本文应用两阶段模型,以专利作为中间产品,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以及二者的综合阶段,并运用DEA方法中的模型,分别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照有效性值可以将我国各个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梯度,并且,大部分地区在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处于不同的梯度。  相似文献   

15.
创新进化机制剖析--以西门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欣如  许庆瑞 《中国软科学》2004,45(10):92-97,120
文章对创新在组织中的选择、进化历程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创新进化机制这一概念,并对其具体机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并通过西门子创新管理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创新进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将重点放在通过管理实践来增强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个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企业的组织开放式创新文化支持度、市场导向以及不同创新程度分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借助开放式创新理论分析企业开放式创新文化支持度对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导向的影响,并进一步按照创新程度区分突变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探讨市场导向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通过来自江浙沪闽四地的241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建模(SE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区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式创新文化与企业的市场导向,对于不同的创新程度的绩效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A sample of one hundred and eleven scientific instrument innovations was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roles of instrument users and instrument manufacturers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e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of those instruments. Our key finding was that approximately 80% of the innovations judged by users to offer them a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functional utility were in fact invented, prototyped and first field-tested by users of the instrument rather than by an instrument manufacturer. The role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manufacturer of the innovative instrument in all such cases was restricted, we found, to the performance of product engineering work on the user prototype (work which improved the prototype's reliability, ‘manufactur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operation, while leaving its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intact) and to the manufacture and sale of the resulting innovative product. Thu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interesting picture of an industry widely regarded as innovative in which the firms comprising the industry are not in themselves necessarily innovative, but rather — in 80% of the innovations sampled — only provide the product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function for innovative instrument users.We term the innovation pattern observed in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 ‘user dominated’ one and suggest that such a pattern may play a major role in numerous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探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创新资源网络,为社会创新管理及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基于SNM理论,从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网络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开放式创新实践与创新机理、创新主体及不同程度创新模式的特征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发现多主体参与的完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能实现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环境互动关系研究--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是产业集群形成并得以成为优势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以苏州为例,分别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the defence industr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 ‘market for technology’, the creation of new European high-technology companies as well as transformations in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driven firms to reposition their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Our objective is to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10 years have not only redefined skill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but also have given a more strategic plac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practices. We provide a contextual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based on 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KM and innovative behaviour in this industry. We build an original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database comprising various samples that provide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KM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 the specificity of firms in this industry. Taking account of the size of these firms and their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we show that the behaviour of defence industry firms in terms of KM practices, differs from that of other firms. This is evident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and patenting intensity. This structural tendency is explained as an innovative behaviour in the French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ather than merely a ‘tr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