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山界(越城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它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山路最陡的雷公崖“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一九三四年十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突破蒋介石匪军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十二月间,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了老山界。陆定一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写成的《老山界》是一篇情真意切、笔触感人的革命回忆录,它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部队翻越老山界的实况,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老山界》一文,真实地记录了1934年冬红军在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全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行文周密,脉络清晰。在层次和内容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我在讲授此课时采用了“讲演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我让学生思考:长征胜利...  相似文献   

3.
肖朵朵 《读写月报》2023,(26):21-26
<正>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类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红军的故事、长征的历程、革命文化的内涵,并传承革命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熔铸在学生的精神血脉中,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老山界》的独特意义还在于,它是陆定一同志随同红一方面军“红章”纵队参与长征时,根据亲身经历记录的一份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党史记忆。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4日下午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  相似文献   

4.
要想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清记叙的要素是关键的一点。记叙的要素有六点,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都找出来了,课文的内容、条理就容易把握了。如《老山界》一文中,时间是从某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的下午;地点是在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上;人物是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事情的起因是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即红军指战员是怎样历经艰险翻越老山  相似文献   

5.
单元提示本单元要求“学习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体会完整恰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简言之,即要求能把握“要点”,体会“方法”。要深入理解并实施这一要求。把握“要点”。要训练学生通过讲读或自读,理清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事件梗概,能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老山界》,便要能把握得住全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山的事迹。人,是红军  相似文献   

6.
今年暑假,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晋元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来到广西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期间,我们追寻红军战士走过的足迹,翻越老山界,凭吊湘江渡口,祭扫湘江战役烈士陵园,整个旅程我感触满怀,于是写了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老山界》一文以生动优美且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红军纵队在翻越30里高度的瑶山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刻苦,着重凸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同时,作品还通过“我”与瑶族大娘的对话交流,彰显出红军奋斗的目标与宗旨——为了千千万万个人民大众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教例简述】 1.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一: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2.再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谈淡老山界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自由发言) 3.抓住同学们谈及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句,从此处切入,让同学们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难”。 (同学们阅读、讨论: ①登山难:a.高、陡、险——特别是雷公岩b.敌人追击、形势紧迫——夜里必须翻过这座山c.部队负载笨重——走走停停②生活难:a.粮食缺,肚子饿b.山中露宿,寒气刺人c.山高路陡,十分疲劳总之是:前进难,歇脚难,吃饭难,睡觉难,攀山难,伤病员行动难,处境难……) 4.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如此巨大而众多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翻开红军长征的画卷,老山界占有闪光的一页。七十年前风雪交加的寒夜,无数火把照亮老山界,那火种至今不灭。当年那支神勇的队伍,凭借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靠着团结和牺牲的精神,把无数雪山翻越。那位因救助战友自己滑落雪坡的战士,忠魂就留在老山界。凡是埋有忠骨的土地,人和山都有灵气。一代又一代瑶乡人啊,从未把恩人忘记。至今传诵的红军故事,就像山间的甘泉,把孩子们的心灵哺育。  相似文献   

10.
初语一册第二单元是一个重点单元.其中的四篇记叙文,从单元组合的角度来看,它们有五个共同点: 一、都完整地、清楚地记叙了一个中心事件,通过记事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通过一次偶发的轻微的交通事故,交代了一件衬衫的由来,歌颂了周恩来总理关怀人民、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老山界》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出红军不畏困难的英  相似文献   

11.
周春华 《考试周刊》2014,(21):21-22
<正>在讲述语文苏教版八(上)《老山界》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从整体感知的角度分析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从而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课时:具体分析课文内容。其中有一项任务,必须分析第2到11小节红军与瑶民攀谈的部分。从这一部分体会军阀的残酷本质,红军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以及军民鱼水情深这一思想主题。一、课堂描述上课了,首先我从上节课的任务导入,创设情境进入与瑶民攀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从她的报告中得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老师上课,千百年来总是象嚼蜡似的,咀嚼着书本上的文字,虽也偶有些单调的插图,也仅好比酷暑天望到梅树,总感到语文书乏味枯燥。每当读到好的作品,或精美片段:如象鲁迅先生描绘的百草园,《老山界》里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奇景;朱自清《春》中的春风,春雨,春花,迎春图;老舍的《烈日和暴雨下》等这些文章时,脑子里会闪现出一番景致,但总是模糊不清,令你捉不住。如果课本能备有配乐的立体画面,打开书页,眼前就出现作品中所描绘的立体画面,那么教师上课就生动有趣味了。学生上课就象看电影电视,看  相似文献   

15.
《老山界》是一篇红色经典作品,从修辞学角度解读“我”的视角,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我们”的视角,再从“我”与“我们”视角的交错、融合来感受红军战士的品格与红军部队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导学生体悟长征精神,追寻“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16.
尘衣 《初中生》2005,(28):10-15
印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北上抗日,70年前的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翻越老山界,跨过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地跨越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它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世界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的一次生死较量。红军强渡湘江后,在桂北地区分路突围,摆脱了敌军的追剿,冒着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老山界,继续长征。红军长征在桂北历时19天,各种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利用好湘江战役文物,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湘江战役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掌握湘江战役文物的主要特点及价值,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努力使文物与长征路线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强大合力,争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练习三课题说一段话描写某一种景色。指导要点 1、做这次练习时,学生已读过了《老山界》、《“红军鞋”》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它们之中都有着景色描写的部分。鲁迅写百草园是有所侧重地描摹出植物、鸟、昆虫等的形态、动作、声音、颜色等,把百草园写得生意盎然。《“红军鞋”》写雪山景色,注意从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山脚、山腰和山的高处的不同景色,逼真生动,使人感到如临其境。《老山界》写夜半的星空和周围的山,抓住自己身处高山山谷这个地理位置的特征。说话练习前,引导学生复习这些内容,启发他们在口头描述某一景色时,也应该  相似文献   

20.
戴彦勋 《师道》2003,(12):36-36
或许是因为教师自我张扬与表演的欲望,或许是因为应试教育下学生内心人文的沙化,在时下的语文教学界,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的倾向。走进语文课堂,张弛有致、抑扬顿挫,听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琅琅读书声,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种极其遥远的记忆。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在教读课文《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红军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这位教师讲解时先通过“之”字形与“S”形的对比,分析了路如何陡;接着,通过“一直追到天上”“浑身紧张”等字句,分析了山如何“险”;然后,再与红军风趣幽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