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堂课都有一个“结尾”,但是要上好一堂课,则需要一个成功的“结尾”。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尾”。一、梳理概括,再现新知给一堂课作一个概括性的小结:是自然课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如在讲《怎样认识物体(四)一金属》一课时,一般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借助于实验或举事  相似文献   

2.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2,(15):38-39
在我看来,问“怎样上好一堂课?”很像问“怎样写好一篇小说?”这对作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作家,知道了答案还是写不好小说。换一种说法,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3.
假如教师的第一印象留给学生的是一种“美”,那么这位教师在学生中就有威信,他的课大家就愿意听,教学效果也就好。由此看来,怎样塑造技校教师第一印象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课题。一、备课内容的自由更容易塑造美第一堂课与常规课不同,常规课总是接着前一堂课往下讲,...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问题》上展开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专题讨论,我认为这个讨论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师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且能想方设法讲好某一堂课,就有希望讲好第二堂第三堂课。有好多教师问我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我总是劝他们花最大的精力讲好一堂自己最喜欢的课,然后从这堂课中来总结经验,摸索出教学规律和自己应该走的一条路子来。一个名演员,每个戏上都得见功夫,但总有那么几个“保留节目”、“拿手好戏”。一个好教师也一样,每堂课都得用力,但要有那么几堂课讲得特别出色。我们经常举行观摩课,就是做出一堂好课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共同研究。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的捷径,历史教学是由一堂一堂接连不断的课组成的,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总结了一堂好课的经验,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教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问“怎样上好一堂课”等于是问“怎样当个好教师”。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用不到半节课,学生已经掂出这位教师的分量。  相似文献   

6.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7.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选准重点、讲好重点,是讲好一堂历史课的重要条件。重点讲懂讲透了,这一堂课基本上就成功了。反之,重点选择不准,或者重点没有讲懂讲透,这一堂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重点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历史教材份量重、课时少的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选准重点、讲好重点,就成了更为突出的问题。那么,怎样确定重点呢?重点的确定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精心选择教材中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关键性部分作为重点。下面以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节“金和宋的关系”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课题引入过程中,创造学生积极的情感能刺激他们智能的增长,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信心,推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认识活动高速进行。由此可见,一堂课的“开场白”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课题的引入”,讲好“开场白”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平几教学中“课题引入”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泗忠 《教师》2008,(5):51-52
2007年9月,我校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改革伊始,学校就确立了“课堂主渠道为落脚点,学科教研活动为主线,学校全面启动为面”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推进思路。为了有效推动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学校实施了“六个一”教师新课程上岗实践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观摩一堂课,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反思一堂课;初步形成了“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进”这一良性循环机制。在连续3个多月的跟踪听课、现场研究、即时讨论中,大家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王铫弘 《青海教育》2006,(11):28-28
有人说,一堂课好的开头应似写章,“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些话可谓内行。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讲好导语,对于整堂课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某教师讲《草船借箭》一课,她一进教室便兴冲冲地问:“小朋友,你们爱听故事吗?”“爱听。”“好,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接着就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凝神聆听,可故事还未过半,教师却戛然而止。“老师快讲!”孩子们高声叫嚷。此刻,教师抓住学生对故事发展和结果产生浓厚兴趣,形成强烈求知欲之契机,说道:“你们一定都在为诸葛亮的生命担忧吧!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完成造箭任务?周瑜图谋陷害诸葛亮的阴谋得逞与否?请看书自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怎样支配好课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改”的重头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改”理念,并通过反思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教研组要通过以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理念,共同进行教学创新。近来,许多教师和教研员都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既然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教研活动要听课、评课,就必须对评价一堂课有  相似文献   

14.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但许久以来,对于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我们只是单纯强调教师如何讲授,至于学生学得怎样似乎并不重要。课评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堂课讲得好。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教师的一切努力即“教”,都应围绕着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来进行。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学是教的根据,教是学的外…  相似文献   

15.
我市已经连续搞了几年的“送教下乡”活动,抽调全市优秀的教师给边远的农村学校的教师讲示范课,然后评课,再做怎样上好一堂课的讲座等。每次送教讲课时,乡村二三百人的礼堂或教室座无虚席,过道上、窗台上都坐满了人。农村教师不出家门就可听到城里高水平的教师授课,既省钱又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几年来,这种培训形式得到了广大农村教师由衷的欢迎。我们认为,要使课改实验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把用课改的理念指导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展示给广大的农村教师,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新课程实验的…  相似文献   

16.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五课”的界定“五课”指设计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二、五课”活动的基本设想“五课”活动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把学校视为研究基地的校本研究活动。其形式主要是指教师本人与自身教学行为的“对话”;研究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发展的自我觉醒、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目标。三、五课”活动的操作方法“五课”活动是采用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行…  相似文献   

18.
试谈数学课的引入广西蒙山县蒙山镇一中盘宗兰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开场白”,怎样引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教师,无论是什么时候上课,上什么课,一站到讲台上,都是于篇一律的“开场白”,这怎能吸引住学生呢?又怎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堂课的结构 ,总是由若干子结构纵横交织组合而成的。所谓课堂结构优化 ,就是在当时条件下各个被优化了的子结构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最好的排列组合样式 ,目前我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是从以下六个方面探索课堂结构的优化的。(一 )从优化时间结构到优化课堂结构吕叔湘先生说 :“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 ,上课的时候 ,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 ,学生活动是要以时间为保证的 ,但现在我们语文课堂实际情况怎样呢 ?请看来自一位教研员的观察和统计 :一位教师讲《沁园春·长沙》 ,从“独立寒秋”至“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了 1 3…  相似文献   

20.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