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休后,完成了看护孙辈的任务,我和老伴又捡起了老本行——在院里开出一块空地,种上瓜菜。从此,我们又有了“发挥余热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我做了外婆后,就与那些也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邻居和朋友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对孙辈的照料和教育。“我那外孙睡觉放不下,非得抱着,一放下就哭,没办法,成天抱他到半夜,我女儿倒好,呼呼直睡。”“我那儿子和媳妇吃饭时光知道自己吃,也不哄着孩子多吃点!”“唉!我女儿真胆大,不到两岁的孩子踩着凳子往桌子上爬,她也不管。”……言谈中充满了对孙辈的关心和热爱,流露出对儿女辈的不满。祖辈爱孙辈是人之常情,帮助儿女关怀照料孙辈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但是,在抚养、照料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活与点心     
一个小家伙向祖母抱怨说,“一切”都很糟糕,学校,家庭,健康……没有什么让自己满意的。此时祖母正在烘制点心。她问小孙子要不要吃点什么,小家伙马上欣然接受。祖母说:“吃点面粉吧。”小家伙不满地叫喊:“多难吃啊!奶奶!”祖母接着说道:“那就尝几个生鸡蛋怎么样?”“决不!那更难吃!”“那么就尝尝烹调油或者酵母粉好吗?”“奶奶!你怎么啦?这些东西都很难吃啊!”祖母接着说:“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本身都很难吃。但是当它们以正确的方式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再通过烘制就可以成为美味的点心了。”生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迷惘、难过,但是,…  相似文献   

4.
卡尔松装病     
“我现在不打算哭,因为一哭热度又要升高……”卡尔松向后倒到枕头上,抱住脑袋,“你已经打算做我的亲妈。好,你就做起来吧。”他呻吟着说。小家伙2简直不知道该打哪儿着手做他的亲妈,没有把握地问道:“你有什么药吗?”“有,可我就是不想吃……你有一个5分硬币吗?”小家伙打裤子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给你。”小家伙把硬币递给他。卡尔松连忙一把抓住,捏在拳头里,露出一副狡猾和满意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刘培芝 《老年教育》2011,(12):38-38
儿媳生了“龙凤胎”,我和老伴便常去帮着照看孩子。看着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我们老两口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10,(9):147-147
1岁以后,小家伙可以坐上饭桌和你们一起享用美餐了。记得在给他吃好,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养成他走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习惯,这甚至此吃了什么还重要。  相似文献   

7.
掘“宝”     
张丽华 《老年教育》2006,(11):44-44
吃过午饭,鞠淑环匆忙收拾餐具。老伴在一旁不停地安慰:“别着急,时间还早。”下午老年大学有课,鞠淑环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我是班长,应该早去准备一下。”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她就坐不住了,抓了件衣服冲出家门,身后传来老伴关切地叮嘱。 6年了,只要老年大学有课,上面这种情景便会反复出现。老伴行动不便,自己曾患绝症,什么原因令鞠淑环对老年大学如此一往情深?“老年大学对我们全家人都有恩啊!”老人眼中涌动着深情的泪光……  相似文献   

8.
张志荣 《幼儿教育》2001,(12):34-34
那天,儿子的一句话突然让我感觉他真的长大懂事了。早晨,妻子吃过早饭后匆匆地去上班,一句惊人的话突然从儿子的嘴里进了出来:“妈妈!再见,路上注意安全!”这是一个五岁孩子的话!我惊讶地看着小家伙,小家伙却笑嘻嘻地看我一眼继续吃他的早餐。我转过身爱怜地在那灿烂的小脸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儿子是个很内向的漂亮的小家伙,虽然在家里老是一刻不停地把家里搞得翻天覆地,但是一到外面,面对生疏  相似文献   

9.
有位朋友问我,他五岁的女儿吃饭时总是故意捣蛋,赖着不吃或是边吃边玩,一顿饭常常要拖一个多小时,什么法子都使了,却不见有多少效果。我给他出了个主意:规定好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不管孩子是否吃完。把饭菜全部端走,不到下顿饭时间,即使她喊饿,也不准吃任何东西。几天后,朋友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法儿挺灵,小家伙吃饭时再也不敢故意拖延时间了。”有个成语叫“自作自受”,意思是说自己种下苦果,  相似文献   

10.
《绝世好爸》中开叔有一个比喻:自己是一棵树,为了子女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我们“独生父母”的父母们或者说不出像这样有深度的比喻,可是他们为“独生”的儿孙们所做的奉献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祖辈家长继续在为“独生父母”和孙辈们活着。为孩子们活,其实孩子们未必领情。祖辈家长们害怕代际沟通中的失败,担心有朝一日被孩子嫌弃,这是个有价值的议题。“懒惰”的收获:从“单脱手”到“双脱手”“好父母要像水一般”,这是从个案访谈对象洪姨那儿听来新鲜话语,洪姨说这不是她的创,是她从某篇文章中“迁移”感悟来的。在社会交往的人际系…  相似文献   

11.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了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吗?”“在。”小孩悄声说。“请他接电话好吗?”老板问。令老板惊讶的是,小家伙低声说:“不行。”老板想跟一个大人说话,于是又问:“你妈妈在家吗?”“在。”“请她接电话好吗?”小家伙又低声答道:“不行。”老板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家,决定让照看孩子的人捎个口信。“家里还有别人吗?”老板问。“有,”小孩低声说,“还有一个警察。”老板很奇怪怎么会有警察在这个职员家里,于是问:“让那个警察接电…  相似文献   

12.
谐趣园     
房安祖 《老年教育》2013,(11):36-36
一天中午,我和老伴带着孙子去附近小餐馆吃饭。这家餐馆生意还不错,大厅里一会儿就坐了不少人。我本着“少花钱也办事”的原则点了三个菜,一个是孙子爱吃的鱼香肉丝,一个是老伴爱吃的红烧鲤鱼,还有一个是我喜欢吃的香菇油菜。因为我们去得早,所以菜也上得快。第一个上来的就是鱼香肉丝,不一会儿香菇油菜也上来了。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     
赵子淇  陆玲 《辅导员》2011,(23):55-55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才是幸福,人们的理解都是各不相同的。 “幸福”难道就是只要吃的好、穿的好就行了吗?如果吃的好、穿的好就是幸福的话,那么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为什么宁愿舍弃锦衣玉食的少年生活.而去过天天流浪的生活呢?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  相似文献   

14.
张光北 《老年教育》2006,(11):35-35
我爱读书。在我眼中,老伴也是一本耐读的书。虽没有精美豪华的装帧,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故事,相随四十余载,我依然百读不厌。正是这部简朴却飘散着淳朴清香的书,芬芳着我的人生,慰藉着我的心田。 “读”老伴,心中常被感动充盈得湿润而纯净,让我时刻处于爱的包围中。“人都有双重父母,父母、公婆应该一样看待。”这是刚结婚时老伴说过的,她用几十年不变的行动,让这句平凡的话语变得温馨感人。94岁的母亲,仍爱吃红烧肉,老伴一做就是几斤,放在冰箱里,每顿饭都给老人盛上一小碗。有时在外面吃饭,桌上有红烧肉时,她总是把自己那份省下,带回家给母亲品尝。几块红烧肉值不了多少钱,可贵的是老伴的孝心与细心。如今母亲大小便失禁,洗洗涮涮都由老伴一人承担,她没有一句怨言。88岁的岳母住在农村,瘫痪多年,虽然家有兄嫂照料,但老伴每隔几天便回老家尽一番做女儿的孝心。她常说:“父母到了晚年,儿女都应该亲自守护在床前,也算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这是任何金钱都不能代替的。”我也年届古稀,患过脑溢血,行动不便.老伴对我呵护备至。帮我洗漱穿戴,甚至每天为我挤好矛膏,剥好鸡蛋,一有空,便陪我散步锻炼。伺候母亲和我时,老伴挂念老家的亲娘;一旦回到老家,又惦记我和母亲。几十年来,她就是这样一颗心挂两头,不辞辛苦地往返奔波,似乎忘记自己也是花甲之人。看着老伴憔悴的样子,我真心疼。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长”字。几岁到十几岁的青少年,身高每年增长6-8厘米,体重每年平均增加6-8公斤。而且青少年活动量大,学习任务繁重,大脑活动频繁,生长发育所需的原料和各项生理活动的能量,都要从饮食中获得,“吃‘好’才能长‘好’”。吃“好”的关键是营养的充足和均衡。  相似文献   

16.
吃药、打针,几乎成了小家伙脑子里最可怕的词汇了!医院里肆无忌惮的哭声,可怜兮兮的“不要,不要”的哀求声,真是让人心疼啊!可是良药苦口,生病了哪能不吃药呢?“诱骗”宝宝吃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面对着一个多动且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你是否伤透了脑筋?看着宝宝倔强而痛苦的样子,你是否也有喂到过自己落泪的时候?别急,喂药13点方案能让宝宝乖乖服药!  相似文献   

17.
张载言 《老年教育》2006,(12):32-33
“张老师,您的背包好漂亮,在哪儿买的呀?”“不是买的,是老伴为我织的。”“您老伴真是心灵于巧!”无论上老年大学还是外出摄影采风,背着老伴为我设计和编织的挎包潇洒前行,总能引来一片赞叹之卢,我心里美不可言。  相似文献   

18.
那天上完一节课,心情甚好的我开始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了。一个学生的作业本沾满了油渍!底下几页也“难逃厄运”。我连忙拿纸巾擦掉手上的油渍,但本子上的油渍怎么擦也擦不掉。准是这小家伙馋嘴,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要不就是本子没收拾好,堆放在一边,吃饭时把汤给泼了上去!细想一下,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不老     
高辉 《老年教育》2010,(7):36-36
再过几天,就是老伴的70岁生日了。老伴不愿大肆张扬地做寿,提前给孩子们打好招呼:“就让我过一个清静的生日吧!”  相似文献   

20.
正值8月高温天气 ,孙子孙女要回国。我和老伴忙得不可开交 ,买了大彩电 ,装上大空调 ,老伴更是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 ,并把房间收拾得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 ,不知情者以为是崇洋媚外 ,其实 ,只有我和老伴清楚个中原因 :孙子杨柯7岁 ,孙女杨梅4岁 ,生在美国 ,长在美国 ,对中国的了解仅凭过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口头描述 ,这是第一次回国 ,必须让他们有个直接的美好印象。8月9日晚 ,儿子一家回到了益阳。两年不见 ,两个小家伙又长高了许多 ,喜得我和老伴合不拢嘴。兄妹俩这个房间看看 ,那个房间瞧瞧 ,感到无比新奇。老伴顺便安排卧室 ,“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