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小学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小学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3.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语文阅读中的概括指的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文章、文段某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要的“再表达”。能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是阅读能力较强的表现。阅读测试中的概括题,就是用精要的“再表达”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4.
课标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初读感知课文大意区别于广义的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作者思路到表达方法的精细化感知,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是中学语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文体,记叙文阅读要求学生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线索,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与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如果能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其含义,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谈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景建荣 《教师》2011,(29):86-8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文从参与坡度、参与难度、参与深度和参与广度来阐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课标”中年级阅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即文本写了什么。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即文本怎么写的,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6日.我在昆山国际学校上了一堂学科带头人展示课,内容是“阅读复习课之写人篇”,运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课本。鉴于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怕做阅读理解题,我想从写人记叙文的阅读人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写人的课文,寻根求源,解开写人文章的密码,让学生在自信中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写人记叙文的写法的研究,探究阅读理解题的出题意图.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阅读题的方法。即文章怎样写——题目怎样出——学生怎样答。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做阅读理解题便有法可循了。  相似文献   

13.
李九玲 《考试周刊》2014,(31):44-44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文材料,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图式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视角,采取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多媒体“视听说型”和“文本型”课件两种阅读前导对学生ESP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视听说型”和“文本型”阅读前导不仅能弥补专业背景知识缺省对阅读理解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ESP阅读理解的概念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2)在提高ESP阅读理解效果方面“视听说型”阅读前导显著地优于“文本型”阅读前导。  相似文献   

1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本中有世事,文章中有人情,课文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学生通过阅读从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自然,理解生活,把握社会;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培养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朗读感悟,即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领略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的行为”,即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明 《考试周刊》2013,(75):26-2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并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案例评析     
孟老师和余老师关于《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点共同之处:一是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如,对关键词“废墟震撼感动诠释”的理解,对人物最后姿势描写的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注意体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易志军 《小学语文》2010,(12):45-4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设计根据课文篇幅较长这一特点,力求通过“长文短教、提炼重点、抓主舍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做到: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能够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呢?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