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伟 《儿童音乐》2007,(2):68-72
一、音乐的艺术审美特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的美学特征是凭借旋律、节奏等一系列表现手段,表达创作者(包括作曲和演绎者)的审美感情,引起欣赏者的联想,激起情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陶冶和感染。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法.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用相似的乐曲开篇,以诉说方式引起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和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能力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地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三、能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本质意义;四、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五、凭借直觉欣赏语言文字,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有感触性文字,以引导学生对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或景物进行赏析。这不但是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4.
杨红英 《考试周刊》2013,(23):43-43
音乐和语文都是艺术,它们"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人去听,去读,去欣赏。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提升人的情感、气质及修养。音乐善于表达感情,最容易引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音乐,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种独特之处。据研究,这种能力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第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引起感情的共鸣;第三,能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本质意义;第四,能体味语言文  相似文献   

6.
正一、欲扬先抑,吊人胃口在作文中,采用这种手法,即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变过程中,要做到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几年前,办公室前有一棵木棉树,足有四层楼那么  相似文献   

7.
略论语感的培养黄宗量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丰富的感受能力。它大致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而准确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联想、想修活动;第二,在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简洁、生动、形象、潇洒、含蓄的艺术性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在头脑中建立起纵横交错的联想.这种最佳心理状态,会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分析高尔基  相似文献   

9.
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语感大致由下面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疾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第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能迅即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反响;第三,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在含义;第四,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第五,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重视词语教学,使学生对词语性能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感人与诲人     
教育艺术可以称作艺术化的教育。 教育是诲人的,艺术是感人的。艺术化的教育是在先感人的前提下去诲人的。这也就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感人的标志是什么?是共鸣。当一个人用听觉和视觉接受你的表达后,能够体验到你所体验过的情感,并和你有同样一种感情,那就是共鸣。 感情上的共鸣,必能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有共鸣的教育,就是艺术  相似文献   

11.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种独特能力。据研究,这种能力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的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第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第三,能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本质意义;第四,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第五,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人们之所以把音乐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就是因为音乐容易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标 1.了解抒情方式的种类并明确它们在适用范围、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2.熟练掌握记叙文中的抒情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知识储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记叙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所写的人、事、物、景等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使形象更加突出,以激发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接抒情,就是直截了当地抒发内心的感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把感情融合在人、事、景、物之中,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欣赏诗歌、把握歌意境、领悟诗人思想感情时,你是否常常感到有难度?想过原因吗?是否把诗人在诗中涉及的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是否是散乱的、无序的?这些景物能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吗?其实,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加以联想、想像,在大脑中创作属于自己的MTV,正是理解诗意,领悟诗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MTV是Music Television的缩写.音乐电视的意思。一首好的MTV往往是情景并重、声情并茂的艺术品.极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和诗歌有相通之处。大凡  相似文献   

15.
宗华 《广西教育》2012,(14):49-50
语文教学能否高效,在于教师能否找到生活世界和文字世界的联系点。笔者认为:这个联系点就是文本语言。"文本语言"是作者在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书面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让文字世界"活"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成为有很强的感受力并善于表达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背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作文应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细腻,或豪爽大气,或含蓄内敛,发自肺腑,开启心扉,触动人的脉搏,震撼人的心灵,这样才能有心灵互动,感情共鸣。正如"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前苏联赞可夫就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月光曲》这篇讲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在此 ,笔者就课文中的联想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课文中 ,对《月光曲》这首乐曲所表达内容的诠释 ,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一位教师在讲授《月光曲》这课时 ,在讲到皮鞋匠对音乐的联想时 ,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讲解课文 ,再启发学生自己体会、朗读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联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又运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功能 ,请学生一边听配着《月光曲》优美旋律的课文朗读 ,一边观看屏幕上和皮鞋匠联想相一致的景物重现。接…  相似文献   

18.
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发的感情真实与否,是一篇作文格调高低的关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前酝酿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等手段,触及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由说到写,升华情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雷恩莲 《辅导员》2010,(11):32-3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发的感情真实与否是一篇作文的格调高低的关键,只有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或喜爱、或憎恶、或赞美、或批判、或欣赏、或同情、或喜悦、或愤怒……情感是文章之魂.语文课堂教学体现文章的情感;有波澜起伏,感情跌宕,学生才会梦绕神游;有高潮低谷,是非善恶,学生才会感悟人间百态;有幽默调侃,平等交流,学生才会和作者达到共鸣,情感是课堂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