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人格是创新人才人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它是人在追寻体现人的本质(主体性)、尊严的正面素质和高尚品格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独立思考和独立特性的品质。提倡独立人格不是强调个人主义、“自我为中心,同时独立人格也并非是创新人才唯一的人格构成。独立人格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构成了对个体刨新能力的影响。独立人格的培养,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变学习活动方式,并把德育作为主要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校德育过多地强调“以社会为本位”,导致其实效性不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建设“人本化”的育人环境,培育现代德育主体,唤起并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并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德育绩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年初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德育至关重要,而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高校德育绩效,首先要把握高校德育绩效的特点。该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德育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等绩效的一般特点,然后叉分析了其系统性、增殖性、滞后性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入手,通过考察当代大学美育和德育存在的问题,寻找大学生审美趣味下降、道德理想滑坡、独立人格缺失的原因,分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美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美育代德育”的素质教育观,并深入论述了“以美育代德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最后还提出了加强大学美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在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型期社会的无序现象无疑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亚失范、或“失范”的诱发因素,但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忧的内在因素。高校德育要摆脱自身的困境,改变“不作为”的状况,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把倾斜点放在人格品质的培养上,这不仅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科浤 《成才之路》2009,(18):10-11
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多重功能,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就大学生道德现状、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作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19-22
由于社会快速转型变迁,一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意识的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空虚、急功近利、个人主义突出、诚信缺失等人格素养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客家地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客家文化教育,挖掘客家文化德育资源;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手段,通过营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深入客家地区调研、诵读客家经典、整理客家史料、体验客家风土人情等方法,实现客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素养培育中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格品质培养对大学生成长重要意义的阐述和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原因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堪忧的内在因素,进而强调指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作用,切实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并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需要德育的有效引导,在学科教育、情感教育两个维度下,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突出"学科导引-情感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内化-自身需要"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点,而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本文就德育渗透的内涵、德育渗透的方法、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指出教师要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和谐自然地将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姚茜 《学子》2014,(3):36-36
正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还可以推动学生智育的良性发展。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理想人格。三是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个性。但当前初中语文德育的现状却与要求有一段距离。一、初中语文德育的现状多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德育,促进了德育的发展。同时,很多语文教师也已经开始反思德育,注重德育渗透的引导和启发,促使初中语文德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章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身体素质成为大学生必须要加强的品质之一。而思想道德教育即德育历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本研究将对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重点阐述,并明确提出大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和时事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德育的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个性心理品质功能及品德践行能力培养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戍长。  相似文献   

18.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德育使教育客体对德育知识难以内化,难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仰和主体人格。德育回归生活既是社会发展对主体性人格的呼唤,也是大学生道德认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此,德育工作应该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教育重心等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 ,德育要始终坚持为大学生健康成才服务的方向和“育人为本”、“人格是最高学位”的思想 ;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发挥经济和文化功能 ;德育不仅要依托其它各育以其为载体存在 ,而且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