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中原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乡土作家.他的小说与台湾本省乡土作家的不同在于他小说独特的“野味”.他将自己最富有影响的小说统称为“乡野传说”.本文从他小说的主题入手,试图对他的乡土小说作一粗浅解读。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是台湾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因独特的叙述视角和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奠定了他在台湾文坛的地位.本文试就他后期的小说创作进行求同性的解读,以求更深层次的把握作品的内涵和进行深入的作家研究.  相似文献   

3.
沈从是一个对人生怀有极大热情的人,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是一个孤独。他留恋于都市明却倾心于乡村生活,他向往现代化却钟情于原始风土人情,本试从他创作中与时代政治,同代作家既错位又同步的现象来分析,研究其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也成为他召唤人民对敌斗争的武器。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佐瓦沃拉的自然美景.介绍肖邦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追叙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着重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揭示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也意在通过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说明祖国对一个人的价值。作家以许多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一内涵.试以一些经典语句作一品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张系国写了《棋王》,知青作家阿城也写《棋王》。本文对比两棋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及意义;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技与道的统一观念,描写观念美丑极至的同一。  相似文献   

7.
时下的“张爱玲热”似乎已推向高潮,我却想起一个曾经也“热”过几浪,目前又不大被现注的作家白先勇来.他同张爱玲一样,都出县名门,受过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创作主题上,可以说都为现代中国中上层社会塑下多面的浮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遗老道少型人物.创作技巧上,她(他)们也都熔古典小说与西洋小说于一炉,而论者提到她(们)们的小说,又都不免会联想到《红楼梦》,这联想,无论从主题,还是从语言,甚至从身世上去考察她(他)们二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两位作家,向来是众说纷柱炎贬不一.有评论称张爱玲为“时代弃女…  相似文献   

8.
黄海是台湾具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作家,是台湾科幻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在这一领域创作最勤、最为丰产的作家。黄海小说《银河迷航记》以银河探险为背景,包涵着作家对未来社会人类生活空间的思考,对人的本质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状态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未来的极大关注与热情想象。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家王彬彬成名比较早,研究现当代文学,或者研究鲁迅、五四知识分子,他都很出色.也都有相关论著行世。但他作为批评家,最引人注目、最深得人心的似乎还是关于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评.这一点恰好与他文咩研究中的“心理人格论”方法相统一,一些拥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经他一观照,就有了暴露真相的感觉。其实创作心理、创作意图等并不是新式方法.那么,王彬彬为什么能做得如此有新意呢?这是不是和他“不做职业批评家”的心态有关?也是不是与他常常客串杂文创作有关?这些既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王彬彬作为个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V.S.奈保尔是当代英语世界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国读者最多的文艺期刊——《纽约时报书评》曾多次提及他的名字及作品。作为一位别具一格的作家,紊保尔的创作一直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境况;他信赖创作中的直觉与激情、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独创性但反对脱离实际的纯粹虚构;他同时认为,一定的审美距离感是进行写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在台湾同时代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是一个很特殊的思想型作家。他的笔穿梭于小说及政论等理论文字之间,他的思维积极地指向艺术之外的台湾乃至中国许多重大问题。他关怀祖国中国,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沧桑传奇及其关系表现极大的兴趣;他作品中也一贯坚持关怀人,对人在不道德的历史中“如何做人”这一母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2013,(13):116-117
今后能不能写出好作品关键在心态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是一个魔咒.很多作家得奖后.创作往往开始走下坡路。有的作家八十多岁得奖.已经停止写作了.得了奖对他的创作不会有太大影响。正当盛年的作家得奖.确实是严峻考验。这种考验有来自外界的.但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心深处的变化.获奖者往往给自己设立一个很高的标杆.下一部作品一定要写好.一定要比过去的作品更好。你本来只能跳一米七几,现在一下到两米.那肯定跳不过去.跳不过去读者就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与共和国发展同步。每一个文学发展时期,他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本文就以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为考察对象,总结和辨析他在文学主题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新意特征。通过分析,我们会认识到,王蒙的确是一个不甘满足而充满探索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捍卫汉语     
1989年的法国巴黎曾经有一个酒会,主人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文化高官,主宾则是大陆一些有名气的文化人,还有少数几个法国朋友应邀作陪。主人明明可以说一口漂亮的汉语,也明明知道他的主宾们听不懂英语,但他更愿意用英语致词演讲。翻译自然也是有的,但只把英语翻成了法语,而一大堆中国人却面面相觑地被晾在了一边。一个中国留学生觉得不对劲,准备提醒主人,居然有一位作家拉住了他的衣袖:“不要非礼,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30日,江西吉安市永新县城厢小学的同学们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的老校友,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给他们回的信。一时间,整个城厢小学都沸腾了。同学们奔走相告,传阅着欧阳先生的回信,每一个人都被欧阳先生信中亲切、朴实的话语所感动,也被信中那热情的鼓励所激励。作为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我们感谢他为祖国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钦佩他不忘根本,关心母校少年儿童成长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家进行创作,是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的。即使写的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得从现实生活中酝酿主题,汲取创作的激情和力量,从而获得创作的动因。作家为什么而写作?为历史的真实,还是为现实斗争的需要?这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创作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作家离开他所处的时代进行创作,那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那种认为作家可以脱离时代进行创作的观点却长期存在于对《水浒》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重要一员,曾对小说的形式特征作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余华对死亡——这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和表现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与奇特。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转型前、转型期、转型后三个阶段,和其创作的转变一样,余华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也有一个嬗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死亡表象、死亡思考到死亡承受的衍变脉迹。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作为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批评家,他的批评都是基于对创作的真知灼见。静观理念贯穿他整个的文学批评当中,这与中国古代的“虚静”论有一定的继承性,有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识。要求作家能静观生命,达到生命的明悟。注重理性和情感的节制,通过独立思索把对生命的体验展现在和谐的形式当中。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09,(7):95-98,112
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史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他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其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穆时英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体现对传统化的叛离及生命力的张扬,这势必引起作家人格分裂的痉,因此在创作中,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民族化的回归以摆脱人格分裂的痛苦,这具体表现为他创作中浓重而衰婉的古典的抒情气息;作家对纯洁恋情的向往,家庭衰落的一曲曲哀歌,再则是回归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