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  韦旭强 《体育科技》2004,25(3):63-64
教育要肩负起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就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 ,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 ,或主要学科教学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 ,却忽视了体育教育。本文对素质、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粗略的论述 ,试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论述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应试教育的弊病,迫使学校和社会急迫地呼唤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潜能发展,强调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与多面性,学校体育首先需要恢复和加强其应有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学校全面教育中的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1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价值功效1.1身体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含义既特指运动训练学意义上的运动素质发展,也泛指解剖、生理学意义上的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身体适应能力、身体耐受能力以及身体抵抗疾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身体素质教育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的本体特性。作为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主次,不能为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高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不仅指通常所说的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的教育;而应根据素质教育含义作广义的理解,它是以有效的体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是促使当代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培养体育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其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1 转变观念,彻底端正教育思想学校教育要克服“重智轻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坚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领导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牢记育人第一的宗旨,树立育体为己任的观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体育在培养现代人中的整体效益,牢固树立“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和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全面质量观。办学要有时代性,学校工作要有整体性。学校必须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切实与德育、智育同步抓好,任何轻视体育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懂教育,没有远见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综述法,对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揭示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深刻影响,指出了大学体育教育是全面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各项教育事业,采取措施不断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在处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上,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但是发展仍很不平衡,有些同志对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和教育要三个“面向”中的作用还认识不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体卫工作管理机构还未建立  相似文献   

8.
邬建强  谢毅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85-486,489
简述了体育教育作为5大素质之一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渠道地构建大学体育的实施途径,从而提升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鉴于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是完成高校体育计划的课程之一,也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高校体育公共选项课中,尽管不断地强调体育的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对学生是否上好体育课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素质型课堂教学所强调的情成教育和终身体育能力教育.网络教育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实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创适了有利条件.作者以体育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科学结合网络辅助教学,建设体育第二课堂,提高体育课质量,完善学校体育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中发[2007]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考体育加试的实施,学校体育被重视起来,但问题也出现了。体育课为了追求升学率,变提高身体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中考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本着推广体育素质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今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大学生们,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体育的角度看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题.体育素质教育是广义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社会育人为其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但给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为体育教育思想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1.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更加强调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健康"。当前素质教育正是强调全面发展教育,它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活技能素质的教育5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生活技能素质教育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素质体系构成和特点的分析,回顾了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并且强调了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突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的素质指的是人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人的素质大致由身体、智力、心理 (人格 )、道德和社会角色 5个层面构成。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人的素质的问题日益突出。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深化理解的结果 ,是教育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发展的必然结果。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生命条件 ,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教育在我国长期被忽视 ,并带来严重的恶果。“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基于对学校本质功能的认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 ,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 ,对于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提升道德素质和社会角色素质 ,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青岛四十六中学刘存波素质既指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又指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的内在质地,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结合,是人的各种发展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总和,具有可塑性。身体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所独有的素质教育,是健康身体...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培养目标及教育改革方向,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