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解答     
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有过两次攻打长沙的军事行动。这两次行动,均发生在1930年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推行的过程中。当时,由于李立三等错误地分析了形势,否认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不承认革命需要主观组织力量的充分准备,他们仅在形势对革命刚刚有利的条件刺激下,就认为全国已具备了武装起义和夺取中心城市的条件。用“暴动、暴动、再暴动”等过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由于革命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的叛变,和我党的领导机关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而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蒋介石、汪精卫、陈独秀这些反面教员,使我们懂得了:“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为了挽救革命,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唯一正确的光辉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夺取了全国政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下的井冈山军民不断战胜阶级敌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不断战胜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1.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从城市转移到农村:1921—1927年,中共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决策,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相似文献   

4.
湖南人杰地灵,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一批新中国缔造者的家乡,也是培育罗盛教、雷锋、欧阳海、戴碧蓉等时代英雄的摇篮。在这块土地上,朱德、陈毅等领导了著名的湘南年关暴动;彭德怀、黄公略等领导过轰轰烈烈的平江起义;秋收起义在浏阳文家市会师;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是陈毅同志亲自创建的赣南工农武装。这支革命武装在主力红军离开赣南北上南昌西进湖南攻打长沙的一九三○年下半年,肩负着保卫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任务,后来在历次“围剿”战争中又立下功勋,并发展成为红军主力的一部分。研究红二十二军的组建和战斗历程,不仅是为了歌颂陈毅的丰功伟绩,而且对研究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及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壮大的道路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论九打吉安     
<正> 一九三○年二月至十月间,毛泽东、朱德、黄公略等同志所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西红色地方武装,曾九打吉安。吉安,在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是红军攻打时间最长、攻打次数最多的一座中心城市,也是红军占领时间较久的一座中心城市。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对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主席亲手创建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和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了毛主席对党和军队的领导,否定了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致使革命遭到严重危害,根据地越来越小,红军被迫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起义后,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笔者翻看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及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参考书,发现多数把黄麻起义后开辟的根据地,称之为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其实这次起义后开辟的应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鄂东地区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伟大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攻打黄安县城时,遭到了失败,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后,便转移到鄂东北地区的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但此时还没有建立以木兰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在1929年4月,第七军又返回到黄麻起义地区时,其处境十  相似文献   

9.
《自嘲》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是鲁迅诗作中最为光辉的战斗篇章之一。鲁迅写作《自嘲》的年代,整个中国阶级搏斗空前剧烈;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一九三○年底起,蒋介石反动派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空前酷烈  相似文献   

10.
段德昌(1904-1933)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为红六军的创立和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军事实践中不断地得到确立和发展,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总想宝库。1925年9月,段德昌加入中  相似文献   

11.
《中共红四军军委给江西省委和中央的报告》阐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后来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和文化方面论述桂林抗战文化的几个独特之处: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桂系没有反;当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仍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国统区的桂林抗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和进步文化为主导的、并占领了桂林主要思想文化阵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读示意图,分析历史特征1.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条件。①必要性: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起义仍然以城市为中心,进行中心城市暴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领导者都设想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没有尝试考虑开辟新的革命道路。20世纪20年代中共领导的三次武装起义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相似文献   

14.
[井用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完成了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红二、六军团会师黔东特区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即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同志率领下,1934年5月进入黔东地区,披荆斩棘、创建了以沿河的枫香溪(现属德江县)、谯家铺、铅厂坝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根据地处湘鄂川黔要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黔东特区根据地的建立,就为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这是为什么?简言之,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所致。1930年,工农红军发展到10万人。6月初,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当时打算将活动在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五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一至红四共四个军团。然后再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当时彭德怀同志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红三军团没有单独扩编,而和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合,扩编为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副总司令。1933年秋,…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于1937年9月,率八路军前方总部东渡黄河,深入敌后,辅佐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功勋卓著。自1938年到1942年5月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他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研究我军战略战术,研究敌军情况,并结合抗战实际撰写并翻译了大量的军事论著。这些译著,不仅对指导我军抗战的作战指挥、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对丰富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并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的创建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九年三月和五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前后两次入闽,消灭了闽西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卢新铭,先后建立了长汀、永定、龙岩三县革命委员会。同年七月,于龙岩召开了中共闽西一大,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大会正确制定了“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路线。从而指明了闽西人民的斗争方向,打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以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迅速形成。一九三一年八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一个县、二百五十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从此,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