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我国目前普遍实施的传统化学课程体系存在的“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学科间缺乏逻辑关联和部分内容陈旧落后”的不足,比较了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版讨论稿教学内容和98年版《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分析了美、英等国世界著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我国尝试实施的三种新课程体系现状,提出了“高等数学GeneralChemistry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具有有助于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化学教材建设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91年8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召开。国家教委及有关单位共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讨论由华东化工学院负责,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参加起草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理科教育体系——高等理科教育发展与改革文集》是国家教委高教司为积极宣传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在广州召开的理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高等理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工作和社会用人单位合理使用理科人才而编辑出版的,《文集》共分四个部分:一、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文件和领导同志讲话;二、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有关文件和有关负责同志的讲话;三、学校深化改革高等理科教育和社会用人单位合理使用理科人才的经验和体会;四、高等理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布局。《文集》32开本,35万字,每册定价9.50元,于1992年2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1990年,国家教委在兰州召开了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座谈会。提出了理科两类才人的培养方针,即:高等理科应同时培养“基础型”与“应用型”两类人才。关于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意见》,并决定“从全国综合大学和少数重点理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五次全体工作会议;制定了三个教学指导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计算机专业教学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制定了三个教学指导文件,即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本科)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计算机及应用(本科)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计算机及应用(专科)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学专业以培养化学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涵盖食品、医药、环境、农业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分析检测,应用特性突出。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将一些特定的实验内容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相结合,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开展实验,使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可以有效地与市场接轨。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提升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质量,为国家分析检测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9月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本科化学专业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稿)》(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现将制定《基本要求》过程作一综述。一为了让我们对《基本要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首先回顾一下十年来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从  相似文献   

8.
1994年,铁路中专、技校继续贯彻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决定》和国家教委、劳动部关于深化中专、技工学校教改的两个《意见》,制定关于普通中专教育、技工教育深化改革的意见,优化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加强中专、技校在体制、机制和教学领域的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服务方向,突出能力培养,少数专业可进行更大步子的改革;有条件单位经批准可试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班。  相似文献   

9.
中央教改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有权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今后国家教育委员会不再组织编写和审定高等工科学校本科基础课程(含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只委托各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有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这对于搞好和搞活教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十分有力的改革措施。一、教学基本要求有别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1.指导思想不同。教学鉴本要求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中央关于经济、科技、教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程技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教育如何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国家机械电子委铸造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达的制定铸造专业本科生培养基本规格的任务,我们赴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6个铸造分厂和3个部门进行了9天调查,各分厂(各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技术队伍的总体情况,并就工厂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发表了意见,我们还同各分厂推荐的典型中、青年技术人员进行了个别交谈或小组座谈,听取他们个人的工作体会及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建议,深受启发,所涉及的问题对整个高等工程教育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要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调整高等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探索与改革理科的学科结构与专业方向,发展应用理科,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有关高校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定于2012年  相似文献   

13.
继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力学等五个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教材委员会先后改建为相应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之后,国家教委又决定将高等学校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理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于现有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前身都是教材编审委员会,我想从教材建设工作说起,讲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从“高等理科教育面向对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理科的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我校提出的“师范专科综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做为重点项目分别得到了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立项资助,这是我校的教改龙头项目,它的培养方向是为初中“自然”综合课程培养师资,在还未全面推广中学综合课程的情况下,又能兼任多门现有分补课程的教学工作.综合理科教育是其中专业之一,是师专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专业的融合,有机化学是其中主要课程之一,本文就综合理科教育专业,谈谈有机化学课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理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遵循高等理科教育的基本规律,我校在深化理科教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如何培养应用性理科人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总的说来是充分发挥我校以工为主多科性综合大学的优势,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建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现将我们的一些实践和认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是现代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艺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1].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国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制定的出台《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育大纲》的精神,探讨广州地区日语人才如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分析广州地区的产业特色及广州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状况,提出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日语专业教学在广州产业结构链中的意义和存在价值,以期为解决日语专业毕业生出路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高等理科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近期我国高等理科教育改革的奋斗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为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水平较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理科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以来,我校积极慎重地探索理科教育改革的路子。特别围绕“打好基础,注重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和“一个培养目标。两种基本业务规格”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初步确定了“基础性”与“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25-26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院校的教指委委员齐聚北京大学,审议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到会讲话,指出教育技术学是唯一一个二级学科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