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起诉是引起诉讼程序的前提。民事起诉权的行使,是人们寻求权利救济的重要措施。为了合理、有效地保障民事起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起诉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起诉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刑罚的谦抑性,在程序分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效改造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功效。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存在着适用对象范围过窄、适用条件过于简单、附加条件内容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并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适当拓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细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条件、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附加条件的内容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赵明正 《太原大学学报》2013,14(2):46-50,53
行政诉讼起诉难是我国行政诉讼困境的重要表征。起诉虽然是起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单方行为,但致使起诉难产生的因素却不仅限于起诉人一方,起诉难产生的原因更多是在于实定法规定的不足和不合理,也存在于起诉人与行政主体及法院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为解决行政诉讼起诉难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提升起诉人自身能力、知识水平,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禁止行政主体对行政诉讼起诉制造障碍,改革和完善法院的立案审查制度及规范,改革法院的财政、人事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2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扭转了未成年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此修正案的深入解读,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了具体意见,从而使我国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更加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将法院的立案模式由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但立案登记制自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立案难”的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要追求对诉权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兼顾司法效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立案制度的规定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平衡。为此应当改进我国现行的立案制度,区分起诉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并在当下法治初级阶段对基于管控理念的立案制度进行辩论主义初步改造,从而更好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然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法治发达阶段之后将起诉的实质要件后置,即将实体判决要件的审理纳入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之中,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并行式审理构造”。逐步通过改革在保障诉权与兼顾效率两种目标之间尽量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研究现有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理论,结合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探析符合我国实际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程序性的刑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试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含义、现实意义、适用范围、程序设计等方面,探讨将其纳入我国诉讼制度的思路和具体方案,以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刑诉法在特别程序中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别关爱.由于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的所附“条件”的设置,在前期各地司法实践中标准各不相同,因而有必要确定.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它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得到了众多基层检察机关的认同,并进行了有益尝试。鉴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身的价值,从保护未成年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2012年3月14日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有其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酌定不起诉是不起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但法律对这一自由裁量权的适用条件限制非常严格,这与刑法中有关量刑的规定不太协调,借鉴国外立法例,应适当放宽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的立法虽然使暂缓起诉的司法实践正当化,但并不意味着检察官一定以学者满意的方式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司法者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学者不能够通过法律确定自己的主张能够被检察官采纳。学者在完善适用条件、建立救济机制、改革执行人员、分清与相对不起诉的逻辑关系以及提升学者影响力方面困难重重。面对立法后在附条件不起诉问题上的距离,司法者需妥当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教育少年犯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司法者与学者应保持有效沟通,使学者倡导的教育至上理念能被司法者接受,司法者作出的合理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获得学说的支持;司法机关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如公布附条件不起诉的理由和考察方式,增强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1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丰富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它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它不同于成人刑事司法制度,含而不露,隐而不发,对于打破现阶段刑事司法体系,形成独立的模式具有导向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实践操作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硬伤,也有不符合现实的情况。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成熟少年司法制度的做法,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完善现阶段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少年司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蕴含着刑罚谦逊性的精神内涵,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的教育、感化、拯救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已经明确,对未成年人实施的部分犯罪可以适用该制度,但通过公布的数据可看出,在该制度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例如适用对象少、启动程序主体单一、配套程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鉴于此,可考虑从扩大制度适用对象、完善制度启动程序、健全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实现该制度的立法预期。  相似文献   

14.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我国近些年来热烈讨论的一种不起诉制度。将其冠名为附条件不起诉具有合理性;其性质是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待诉权;其效力应具有形式效力和实体效力;其与我国的酌定不起诉制度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程序当事人,这一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在具体的诉讼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利,结合法院的审判功能及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等各方面分析,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不应当对当事人正当与否进行审查,即当事人正当与否不应作为其起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自《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未成年人犯罪被单列入特别程序,足见立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足够重视,2013年年初以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陆续成立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办理机构,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中,坚持"立足挽救、重在预防"的原则,积极依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的适用条件、办理程序、相关法律后果。然在司法实务中对特别程序的理解及适用仍然存在差异,甚至出入之处,尤以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及执行机制矛盾较突出,各地适用附条件不起诉也莫衷一是,有些是参考甚至完全是相对不起诉的翻版,尽管之前已经有较成熟的实务及理论研讨,但将一项政策上升为刑事立法并进一步适用,仍须转变理念,调整适用并不断发现问题,对司法的改革创新有积极作用。在关于附条件不起诉有关司法文件出台之前,有必要对此作出探讨,以期附条件不起诉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时已被确立,该制度坚持"感化、教育、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体现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政策倾向。但是,该项制度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本文将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特征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以使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这一刑事司法制度,同时规定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监督考察主体是人民检察院。那么,检察机关究竟该如何监管,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系统理论尚未形成,实践领域也仍需摸索探讨。本文主要将探索检察机关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长效监管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监管和教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工作中的具体实效作用,进一步参与到我国诉讼体制的改革中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条件概率的定义,推导出了一般的条件乘法公式和条件加法公式。  相似文献   

20.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建立能够弥补我国现有起诉制度的不足,有利于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