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晓霞 《教师》2010,(27):105-105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倡的诗教理论及其实践.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在教材编写的选材上、在教学目标分解上、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上、在听读说写能力全面发展上等方面,为今天的语文学科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倡的诗教理论及其实践,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在教材编写的选材上、在教学目标分解上、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上、在听读说写能力全面发展上等方面,为今天的语文学科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君习 《考试周刊》2010,(12):49-50
泱泱中华,诗教传承几千年,今天每每看到冲刺试题、作文命题中郑重声明诗歌除外。可见现在的语文教育缺乏诗教,肚里算有点墨水的人,有多少人还有“诗”这个概念?有多少人还在读诗?  相似文献   

4.
孔门诗教的内容富有浓厚的政教伦理色彩,强调教化,重视"为人";其表现方式重艺术性,温柔和润;其手段表现富含教学原则和方法,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给倡导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孔子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上。孔子诗教美 育思想的教材观表现在他以不偏不倚的心态选择诗作上;教学观表现在他把诗教同音乐结合起来和主体必须站在仁德的角度来审视诗歌的美感上;学习观则把学诗必须和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思想上。孔子的诗教美育思想博大精深,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6.
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具体讲就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即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注意体验中华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简言之,培养"民族的认同"。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特别是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教具有3大功能:诗可以“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扬诗教之功能,建构诗意之人生。  相似文献   

8.
练成  郑蓓蓓 《江苏教育》2022,(79):20-22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探索创建“行—思—创”德育模型,以善品为轴心,鼓励儿童在亲历中体验,引导儿童在反思中认知,启发儿童在创造中升华,通过新诗教立品行动,达成诗意育人、积善立品的愿景,培育远志、仁爱、臻美、明礼的新时代积余学子。  相似文献   

9.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研析近些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时,发现每年都有很多地区的试题中出现一些“有语文之名,而无语文之实”的试题。这类试题只是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符号,而考查的却是语文以外的知识或能力。因此,称之为“泛语文试题”。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闾建凤 《考试周刊》2009,(24):51-52
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把课教活、把课教实、把课教美的思想贯穿于其中,三者密切结合,并行不悖,形成明确指向育人目标的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13.
如今,汉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本是件好事.但也不乏伪善的东西,这不,最近就流行一种"虚化"病,它们多见于杂志报端、公开课和各种讲座中,持论者激情亢奋,多引西方经典,打着改革的旗号,却虚化了汉语文学习与教学的本质,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还需广大语文教师睁开"火眼金睛"认真辨别.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中的政治化说教与一味强调工具性、实用性的机械化训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窒息了创造性,泯灭了诗意化的体验.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积淀、诗教的历史及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诗意化生成的可能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审美化教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谐性等特征。汉语言文字则具有音乐美、形象美、意蕴美和情感美的审美化特点。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汉语母语的优势,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审美化特点,使学生真正感悟汉语言在语音上的音乐美、体会汉文字的形体美、体味汉语言语词的意蕴美、热爱文章中的情感美,从而深化语文审美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秦晓华:按照词典的解释,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是,则诗意语文指的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像诗的意境那样给学生以美感浸润与滋养.然而,这样的理解并不够,对诗意还要做一种哲学上的诠释: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诗意的缺失,散文的盛行.技术时代(即散文时代)把世界变成了加工对象和统治客体,满足并开发了人的无限增长的欲望.它把原本鲜活丰富的语言形式化和数学化,导致语言生命力衰竭.在我们看来,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高考体制面前,教育越来越功利;在分数至上的现实面前,语文课堂面目越来越高度一致,甚至出现了理科化的倾向.语文的诗意被解构了,文字的温度被冷却了.回归诗意语文,某种意义上就是反对功利语文,经由诗意的美感熏陶,在学生的心灵中为语文留下纪念碑一样的影子,建立一座精神的城池.对此,许亚冰、徐崇伟、刘林涛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探究与诠释.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的实践所造就的汉语语文教育体系,是我们无比宝贵的文化财富。“五四”以来在汉语语文教育上弃中学洋,是盲目、机械、草率的。“繁难的象形字”也有它超过拼音文字的形、音优势,古人利用韵文集中识字的做法,正是利用了汉字的形、音优势,是科学的、符合汉语实际、适合儿童学习的。“炳人识字法”是对我国传统的“集中识字”的继承和创新,在汉语语文教育上具有人们尚未意识到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师如何和学生一起感知、理解和鉴赏语文的美。语文的美等待着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尤其是其音乐美和内涵美。又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外贯彻美育呢?关键是树立美育意识,并把美育意识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文现代化就是中国在现代化时期的语文建设,核心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改革。中国语文现代化兴起于19世纪末,延续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的语文改革改变了中国语文的落后面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展望21世纪的中国语文现代化,主要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普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2.发展言文一致的现代白话文。3.推行现代汉字的“四定”,实现汉字的简易化。4.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5.提高英语的水平。6.促进语文教育的现代化。7.促进语文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受到保守势力和复古思潮的阻挠,但是它们最终都不能改变中国语文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着重谈语教学中如何从语言的音乐美,词语的意韵美和作品整体的风格美角度,来发现语教学的美感,从而最大程度地将其与各种听说训练良好地结合起来,以唤起学生美感,从而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