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菁 《今日教育》2011,(7):45-45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立了兼善中学,提出“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进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验,带动了该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勇 《历史教学》2002,8(5):20-24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他所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民生公司对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卢作孚倡导的民生精神是民生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管理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他被誉为"中国船王",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条仅70吨的小火轮起家,"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短短10年间,不仅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了川江,并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代"船王"、现代实业家被世人所认知,而他本人却称自己是做教育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教育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是卢作孚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整个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所学校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就会散发出惊人的美丽与芬芳。20世纪30年代初的旧中国,正是民不聊生的年代。38岁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看到了中国的振兴的关键是教育和人才:今天的中国什么兼善文化的发源与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5.
人物小传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才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现在的重庆市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乃至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审视先驱者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三教并举的主张,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相结合的愿景,实施大教育观以及一系列试验实践教育探索,发掘其已经积淀凝炼的优秀的教育精神,颇具历史镜鉴与现实观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兼善中学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于1930车,校名出自《孟子·尽心上》。学校一开始就秉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的中学,训练出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为教育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国家培养无数的人才”(卢作孚语)。经过近80车的发展,学校虽已跻身重庆市的优质高中之列,但面对新世纪更高标准的新要求和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本着兼善天下的责任担当,学校从自身的独特文化入手,在深深地桓根于自身历史文化土壤、弘扬优秀传统的同时,对厚重的文化积淀进行现代化的解读,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兼善教育思想内涵的挖掘与实践探索,“加速人才培养,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弼烈需求,为重庆市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与发展出力添彩。  相似文献   

8.
2l世纪初叶,我国高等教育将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大众化、国际化形势下,质量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其重要。高等教育质量即指高等教育能为顾客(社会、政府及个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在理念上,大学必须具有企业精神,树立质量、竞争、服务和效率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办学中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四川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融合和适应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建校一百一十周年之际,川大人将发扬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在守望永恒的精神家园和追寻大学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地奋斗。  相似文献   

10.
对校训的研究是当前新组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和回答了校训的功能及其确立与演进的规律,校训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校训,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并结合对校训的理性思考诠释了白城师范学院校训。  相似文献   

11.
张民生 《上海教育》2006,(5B):15-15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转变全社会的观念,一是要认识到创新要有适当的化环境,二是要认识到创新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的最重要的一环,中学要认识到自己从事创造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探索》2003,(7):J001-J001
卜祥林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二年,历任教师、牡丹江市教育局中教科科员、局办公室主任、中教科科长、牡丹江市教委副主任、牡丹江市第一中学校长。这里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他拼搏的足迹。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他先后从东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他既是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评审专家,又是专家型校长。三十二年来,卜祥林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或从事指导教育教学的工作。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期间,他在谋划牡丹江市中学发展战略,加强示范性高中建设,推动牡丹江市教育创新等方面有诸多建树。2002年1月,卜祥林同志出任牡丹江市第一中学校长。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个性的综合体现,反映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面对我国大学精神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培育大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所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一、“王力精神 现代素质”育人模式的构建缘起 王力中学的前身系博白县城厢中学。20世纪80年代,学校设施落后,基础薄弱,在县里是出了名的薄弱校。学校每年毕业学生250多人,升入大中专的只有20人左右,起初还能“惨淡经营”,但到1987年学校计划招收新生250人,实际到校只有100多人,‘除了一些“尖子”还认真学习外,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蕴含着公民性情怀的养成。特别是在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学阶段,如何以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实现民族精神教育目标,是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开始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艰难转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教育在中国水土不服、"南橘北枳"问题日益凸显,教育本土化成为百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雷沛鸿的"融入式办学"和卢作孚的"互摄式办学"是民国时期教育本土化的两个颇具特色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7.
俞可 《上海教育》2014,(30):58-59
自1919年留美归国,廖世承毕生奉献教育事业,长达51年,其中20年执掌附中,27年开办师范院校。中等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为其教育事业之双翼。前者为后者提供实践与创新的土壤,后者为前者输送专业而敬业的人才,相得益彰。9月3日是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回顾抗战全面爆发之际,为急人才之需,  相似文献   

18.
1933年,黄溯初捐建温州师范学校开启了温州大学的办学源头,这对温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黄溯初的教育思想内容包括:注重发展基础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与注重发展高等教育。温州大学在秉承黄溯初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美国大学"三巨头"之一的耶鲁大学被誉为"学院之母",其中所以能够在强手如林的美国高校中傲立巅峰,是与她那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与精神不可分的;这里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就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进行研究,以求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