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303-304,318
为进一步贯彻新时期的办院方针 ,更好地发挥国际合作对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推动作用 ,同时总结交流我院与西欧各国 2 0多年来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配合我院国际合作的战略转移 ,使中欧合作朝着长期、深入、稳定的方向发展 ,院国际合作局于 2 0 0 2年 5月 2 9— 30日在北京  相似文献   

2.
努力开创新的国际合作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 ,随着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 ,国际合作局积极筹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经济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路甬祥院长任会长。针对日本研究与开发经费约 70 %以上来自民间、日本产业研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双方合作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特点 ,该协会旨在推动我国与日本民间企业多层面的实质性合作。合作初期 ,我院与日本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对象主要限于大学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 1997年以来 ,我院相继与日立公司、NTT数据公司、大阪煤气公司、松下电器及NEC等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在信息、通讯、能源、…  相似文献   

3.
德国马普学会是国际知名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经过与我院近30年的交往,已成为我院对外合作的重要伙伴。双方合作的规模、形式和成果堪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科技合作的典范。为纪念30年来的成功合作并展望未来美好合作前景,双方商定将于2004年5月和11月分别在中国和德国举办庆祝活动。为此,本刊特请长期从事对德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者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葛明义以及长期与德国交往的科学家郭爱克院士撰写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中国科学院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科技交往发展很快。当前,是我院自建院以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最兴旺时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出现了新的进展,疏通了合作交流的渠道,形成了全方位、高层次、高效率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的时刻,回顾我院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兴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当今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以及科研处通过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报为例,简单介绍了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项目类别和应注意的事项,促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申请国际与合作交流的有关信息,为争取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做好充分准备,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文章介绍了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类型,提出了若干促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多更好的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措施,争取获批更多项目,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学科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出现平台建设滞后、机制不畅、引智工作不足等问题,通过可行性论证,提出了加强信息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以及完善组织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构建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目的、内容和形式等转变以及当前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管理的职能与目标以及要把握的国际合作交流管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出现平台建设滞后、机制不畅、引智工作不足等问题,通过可行性论证,提出了加强信息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以及完善组织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构建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资助特征和发展趋势对科技管理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统筹布局,优化体系,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和管理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2—2021年资助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国内到国外分多个层面解析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依托单位类型特征、资助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合作协议数量与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发现:10年来此类项目的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总体呈现先平稳后增长再小幅回落的趋势,疫情导致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下滑的同时,增大了医疗卫生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需求。10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获得资助的此类项目数量比例接近3∶1,科研院所获得合作研究项目数量高于平均值,高校获得合作交流项目数量高于平均值。我国东部地区10年累计的资助数量超过全国的七成,已形成较稳定的资助态势,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项目综合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项目增速明显放缓。在合作研究领域我国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合作交流领域欧洲的合作协议占...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2月6日至7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支持,云南省科技厅主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年——科技合作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及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科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04,(6):39-39
为了进一步发挥科协国际民间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优势,搭建国内外农业专家交流新平台,加强同行间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由江西省科协联合中国生态学会、江西省生态学会举办的首次“沧海论坛”活动———“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4月2 3—2 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此次活动历时一年的筹备,得到海内外生态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前来参加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丹麦等五国的近15 0名专家学者。国际化感协会主席、加拿大马力克教授、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研究员和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的著名生态农业专家齐聚江西。论…  相似文献   

14.
中日环境合作是中国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中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中日开展环境交流和合作30多年来,成果显着,双方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梳理中日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环境保护合作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中日环境保护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基础性研究国际合作交流的政策背景和发展需求,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政策分系与组织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对其研究内容和组织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科研国际合作。高校作为国家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主体,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要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为目标。高校国际合作管理部门更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管理思路,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提高国际合作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研究从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弊端,寻找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与建议,探寻高校国际合作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产出数据系统,着重考察了影响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诸种因素及其关系。通过对国际科学合作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与关系的研究,以回答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的规模为何存在差异、世界各地区及国家是如何形成了国际科学合作的网络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形成的模式以及各种科学的外部因素对国际科学合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与香港各大学有着长期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传统。近年来,双方更加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相互间合作的重要性,故交流与合作愈加活跃,并更加注重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和长期与前瞻性的合作。我院赴港访问、参加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的人数每年已超过800人次,合作形式也已由一般性互访和短期合作逐渐向研究机构间长期稳定合作或共建研究机构的方向发展。在最近一年多来的时间里,我院与香港的各大学间的合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如: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微电子联合实验室”;与香港大学合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9.
郭强 《科学与管理》2012,32(4):17-24
本文对在美国举办的"审视国际研究合作中的核心要素"国际研讨会中的国际合作环境、文化差异、道德规范、研究诚信、风险管理、知识产权、输出控制等会议主题分别进行综述,旨在对我国科研国际合作及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科学基金工作实行对外开放,科学基金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对加强我国的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四年来,通过努力开拓合作交流渠道,基本上开通了与世界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国家科学基金组织和主要科研机构的科学合作交流关系,通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着眼于实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基金项目创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和条件的探索,使我国的基础研究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文章最后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对外开放方针,知难而上,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拓科学基金项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