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琪  王黎敏 《山东教育》2003,(33):34-34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数字的兴趣。活动准备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2.教具:0~9数卡二套,有数字的物品若干,数字信息若干条。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卡。活动过程一  相似文献   

2.
孙亚琴 《教育导刊》2006,(12):39-3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引导幼儿主动关心、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新闻播报活动是小朋友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关心社会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新闻播报就是让幼儿把自己了解的媒体报道及身边发生的故事,用新闻播报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而且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一、新闻播报——产生兴趣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培养兴趣。”成人的兴趣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兴趣。我们班里每天都订有一份报纸。以前,我只是自己浏览一下报纸上的新闻。有一次,…  相似文献   

3.
活动由来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活动目标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  相似文献   

4.
《竹》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对竹的生长过程的观察、了解,引导孩子感受竹的坚韧、挺拔,体验一种清新、幽美的意境,探索竹与人、动物的关系,了解它的社会价值。早春二月,在烟雨蒙蒙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竹的世界。活动一:剥竹笋活动目标:1.通过师生的谈话引发幼儿感受“笋”的生命潜力的兴趣。2.引导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感受笋与泥土、雨、风的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活动准备:若干带泥土的竹笋,一段竹笛的音乐。活动过程:让幼儿听一段竹笛的音乐后,教师提问: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用什么感受到的?幼1:我用眼睛看到的。幼2:我用鼻子…  相似文献   

5.
我班的“我爱看图书”教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能力和习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以此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更好发展,我班开展了“我爱看图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增强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首先,让幼儿喜欢图书。我选择短小、有情趣的图书故事读给幼儿听,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教师是如何翻书的,有意识地让他们认识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周围事物的渐变过程,并能用“渐渐”来表示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的变化。2.发展幼儿持久、细致的观察力。1.观察充气玩具渐变,理解“渐渐”。出示瘪充气玩具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使它变鼓起来?(估计幼儿说吹气或打气)观察充气玩具渐变——教师吹气后问:瘪了的充气玩具怎样鼓起来?(若幼儿回答是吹的,再辅助提问:是一下子鼓起来的吗?)如果要让鼓起来的玩具再变成  相似文献   

7.
幼儿需要认识世界,但由于心理水平和能力所限,他们还不能独立地了解周围世界,不能独立地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周围生活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和基础。如何引导呢?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通过直观和实践获得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用途、结论、推理的。”这说明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的根本途径是直观即感知和观察以及实践活动。所以教育幼儿认识世界,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觉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对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球体。太阳给了我们光和热,让地球上的万物正常生长,让地球上的人类健康地生活。那么太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对此,大班幼儿充满了好奇心。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了解太阳,并解答相关的一些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活动一:小兔子找太阳(语言) 内容与要求 引导幼儿了解太阳的基本属性,并学习用语言有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手势     
一、设计意图手势语是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地常用的一种动作,孩子们对常见的手势语很熟悉。因此,我尝试着用手势语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联想,让幼儿感到亲切,敢大胆地进行海阔天空的想像,激发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信息、主观感觉及愿望表达出来,为幼儿爱说、乐说创设环境,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二、活动目标1.感受创造性讲述的乐趣;2.对手势展开想像,能创造性的讲述。三、活动准备微型录音机、磁带。四、活动过程1.手势表示什么?教师引导:不光嘴能说…  相似文献   

10.
活动活动目的: 通过《中秋月饼》系列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环境的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历时两周) 活动前准备: 1.中秋前夕,向幼儿了解吃月饼的情况,并让幼儿去询问父母:“为什么吃月饼?”2.老师事先与幼儿园附近的食品商店联系,使营业员明白活动的要求,以求配合教育。3.娃娃家准备干净的小塑料盒、小刀、牙签等。4.壹元票若干张,100克粮票若干张。5.准备面粉、油、豆沙、糖等材料。活动过程: 一、首次活动《找月饼》老师问幼儿:“你们在哪儿见过月饼?”当幼儿说出商店里有月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伞(小班)     
目的: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说熊妈妈和熊宝宝换伞时的对话。2.激发幼儿看大图书的兴趣。准备:大伞和小伞各一把;大图书一本。过程:活动一游戏1.出示大伞和小伞,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谁来帮老师选一把伞?为什么给老师选大伞而不选小伞呢?  相似文献   

13.
人们经常把学生比作是园里的花朵,而老师就是管理花园的园丁。园丁不仅要浇水、施肥、矫正、修剪,我想,还应该在栽培、欣赏花朵之余,学会倾听——倾听花开的声音。生命因倾听而美丽镜头一:A老师正在组织中班语言活动《龟免第二次赛跑》。前半部分通过幼儿自己阅读小图书和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幼儿了解了第二次赛跑的故事。接下来的环节是比较龟兔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老师出示了分别代表比赛地点、中间发生故事、比赛结果的两幅画卷,两次比赛上下对应排列,便于幼儿比较。幼儿很快说出了“地点不同”、“比赛结果不…  相似文献   

14.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认知经验,发展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的认知经验与能力是在一系列的感知探索活动中逐渐获得和发展的。“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它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更好奇。熟悉———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陌生———因为没有成人的引导,他们对“电”的认知经验是知之甚少的;好奇———是因为“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对于这一熟悉现象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却使幼儿大为不解。诸如:“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怎样让喇叭响起来”等问题塞…  相似文献   

15.
整个活动给人一种“教师操控安排活动,幼儿被动参与”的感觉。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作品协调的情景与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教师可事先布置好音乐场景,直接导入主题:“孩子们,你们听,咚锵锵,咚锵锵,小玩具们要做游戏了,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主动创编角色动作。如“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木偶、小狗、小马、洋娃娃和小鸽子?”“看,玩具们玩得多开心,让我们也跟着玩具们一起玩吧。”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通过“小记者”这一特定的角色,激发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与成人交谈的兴趣。 2.要求幼儿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能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从中获取有用的语言信息,并能讲述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用语言与成人交谈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17.
高婷 《父母必读》2022,(12):32-35
<正>拟声词叮咕隆咚锵是这本书的特色,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候,尤其是读到这些拟声词的时候可以大胆一点,夸张一点,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就是那个充满活力的、正在春天里唤醒万物的小雷公。对孩子来说,拟声词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魔力,他通过一遍遍地重复,就能感受到其中欢快的节奏和韵律。不信,现在跟我一起读一遍“叮咕隆咚锵”,是不是感觉小溪在欢快地向前流淌?积雪化了,迎春花开了,棕熊冬眠起来。这是《叮咕隆咚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大量变化着的事物的观察,让幼儿懂得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2.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及探究事物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 1.两盆皱纸做的白花、酚酞、醋精、喷雾器。2.电视机、录像机、录有四季景色的录像带。3.图画纸、彩色笔幼儿每人一份;大萝卜(自制)一个,小狗、小猫等头饰。活动步骤: 1.教师为幼儿表演小魔术(化学小实验)“变色”,激起幼儿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望。出示一盆用白色皱纸做的花,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花。(教师向涂了酚酞的白花上喷碳酸钠溶液,让白花呈粉红色) 问幼儿白色花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花,请小朋友闭  相似文献   

19.
“趣味滑草”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倾听、了解。文章以大班生成课程“趣味滑草”为例,就其诞生与发展为线索,探讨开展生成活动的三个策略,即关注幼儿兴趣需要,开展幼儿生活课程;追随幼儿动态思考,合理投放游戏材料;组织讨论推动课程开展,支持幼儿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活动由来一天,幼儿在喝牛奶的时候,我听到有几位幼儿在那边窃窃私语,有的说:“这个管子很细,我早上喝豆浆的管子比这个粗!”有的幼儿把管子放在嘴里吹来吹去,说:“这个管子还可以吹气呢。”还有的说:“我在家里洗澡的时候,那个管子还可以弯来弯去。”幼儿对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管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符合科学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管子”这一科学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及用途,知道管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