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点子下载:下载众人智慧提高教育艺术当把这篇文章定名为《“惩戒”——爱你没商量》时,我面对电脑屏幕不禁得意地笑了出来。是的,在一片赏识教育声中,“惩戒”似乎成了禁土,可是在我的教学教育中,“惩戒”却无处不在,我是一个爱“罚”孩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赏识教育”的实质说明,以及对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进行“赏识教育”这一问题的阐述,明确了“赏识教育”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体育教育教学中尝试赏识教育就是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让“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就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合作、善于自律等优良品质,引导和培养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去学习的习惯,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且可操作性极强,为现代教育理论所推崇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上该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呢?笔者与大家分享以下三点做法。一、赏识性教育,润"生"细无声陶行知研究会的周弘说:"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硅步。"对待体育"学困生"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赏识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有所改进有所提高。一次,在二年级课堂上,两位学生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赏识教育”也称鼓励教育 ,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对教育对象以褒奖、鼓励、赞赏 ,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达到希望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历来为中外教育家所推崇 ,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的教育 ,并收到了特殊的效果。实践证明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赏识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1 赏识教育的对象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 ,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身体练习 ,系统地掌握有关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 ,并不断地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密切结合的过程。普通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 17~ 2 3岁 ,基本处于青年中期 ,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在身体体能、运动技能和心智能力上有较大的潜力 ;但是因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儿童、少年时期体育的不同情况的影响 ,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笔者根据在高校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观察和分析 ,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身体条件较优越 ,爱好体育锻炼。从小学至中学保持了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提起儿童化口语 ,有些人对此有一种误解 ,认为只要尖着嗓子奶声奶气地用“娃娃腔”说话 ,甚至学着孩子讲“饭饭”、“肉肉”、“果果”就是儿童化了。这其实是把“儿童化口语”和“儿童口语”混为一谈的表象的理解 ,是不全面的 ,甚至是有害的。我们所说的儿童化口语 ,并不是一味模仿孩子说话 ,而是教师口语应贴近孩子生活 ,反映他们的要求 ,表现他们的情感 ,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儿童化口语是一种语言艺术 ,它出神入化地拨动孩子的心弦 ,启迪着孩子的心智 ,只要教师一张口 ,就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用儿童化语言上课 ,师生心…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几乎是举世公队的。苏联《体育百科全书》认为:“体育,整个来说,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体能全面发展,形成和提高人的生活中主要运动技能和本领的有计划过程。”美国《韦氏大辞典》认为:“体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方面,它采用运动活动和有关经验从心理上、体力上、道德上、精神上和社会上使个人充分发展,使其成为国家和世界上一个有用的公民。”日本《广辞苑》的解释,体育是“以培养健康身体为目的的教育。儿童和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培养其身心。”这些引用的概念说明,体育本来说寓于教育之中,是全面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09,(11):I0001-I000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30年创办了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学校是实践其“活教育”思想的重点基地学校。学校领导高屋建瓴.开拓创新.使学校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平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是本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期,在中小学校存在着恐“罚”症,在体育教师中更是如此。大家被“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束缚着,似乎只要有一点点的“罚”,就是体罚学生。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是本着奖罚分明的原则,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潘洁 《体育科技》2003,24(4):83-85
赏识教育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 ,应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 ,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勤于思考和提问 ,互助互学 ,不断刺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被动的“要我学”转为“我想学”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 ,培养顽强拼搏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全方位塑造高品位、高素质的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自我惩戒     
案例背景现在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成为一种“时尚”。在体育课上,我就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可有时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有时我尝试使用了惩戒,却又缩手缩脚,唯恐被定性为体罚,游走在两难之间。案例描述大雪断断续续下了两个星期,这天虽然天空中还飘舞着零星的雪花,不过时常能见到难得的阳光。课间10分钟,孩子们都聚集在楼前楼后清扫的空地上观赏着,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那节二年(7)班的体育课,我早早来到了教室。“耶!”“哇噻!”“上体育课啦!”孩子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与社会教育.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都是父母在陪伴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又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因为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家庭是孩子发展语言的重要场所,所以只有不断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才可以有效的改善孩子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化的教学又最符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特点.因此探索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中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有效途径. 1 树立师幼互动的游戏观念,是保证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影响,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表面上是让儿童守规矩,实际上是不许孩子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这样的教育显然不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相反只会让他们束手束脚,缺乏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全脑教育理论与方法 ,以课题组 30余个幼儿园的 10 0 0余名儿童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探讨确立“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对有效开发学龄前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班 ,在左、右和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效果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的相关性上 ,均比对照班明显好。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 ,更好地开发学龄前儿童运动利智力潜能 ,培养“全脑型”人 ,是当前学龄前儿童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为改革传统的“左脑型体育教育模式” ,确立”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形成,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针对孩子存在的责任心差等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对待任何事情要认真,要负责的责任性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认真”“负责”的含义,从而对“责任性”有了初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球王?     
对世界上的一切、尤其是游戏感兴趣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某一天会突然热衷于某项运动.当然,这是此项运动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但也可能是某位明星的吸引力.多年后,这位明星的崇拜者自己也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赛场上时,他的“伟大形象”又会感染别的孩子,其辉煌成就又会成为孩子们的追求目标,这样,  相似文献   

19.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健康,健康,第三还是健康。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不经常关心孩子体质的增强,就不能想象有成效的教育。”在《把一切献给孩子》一书中,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健康,健康,第三还是健康”的口号,大声疾呼要关心学生的健康。他在领导学校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健康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据他自己介绍说“在小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高效地评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展现自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已成为主流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赏:“你真棒!”“你真聪明!”……整个课堂表扬、赞赏之声不绝于耳,却没有一丝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