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9):110-112
秦汉史书中,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多次提及“刀笔吏”,然而学界似乎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可以看到的关于“刀笔吏”的文章甚至于字眼都极其少。对于这个一直出现于历代史籍中乃至今天还有人用的称谓进行考究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刀笔吏”最早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所记:萧相国“于秦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就以秦汉时代,这个“刀笔吏”源起时代为时限,对“刀笔吏”问题中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初步考述,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2.
这 里所说的“天机”,是指包蕴在个人行为中 的一种高超用心。萧何之为汉相, 前朝没比,后朝难比;后世有青云之志而才学疏浅者,却因为自己力不从心推说萧何有“天份”。其实,只要细看《史记》就可发现,萧何终能“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靠的不是“天份”,乃是“天机”。 其一,识见高远,萧何出身刀笔吏,刘邦为亭长时,就跟他要好,“高祖以吏徭咸阳,吏皆奉送钱三,何独以五”(同上)。临别送礼,金钱虽买不来感情,却能证明态度,只这“独”字,给了刘邦特别的印象,等平定天下,在论功行赏之外,果然就“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徭…  相似文献   

3.
论功行赏     
《中国高校招生》2008,(7):27-27
成语释义 评定功绩,然后给予封爵和赏赐。论:评定。行:施行。 成语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相似文献   

4.
过去,有些评论《水浒》的文章,认为早期(指被迫上梁山“投托”晁盖之前)的宋江同情人民、同情革命,是怀着革命的愿望走进革命行列的。为了认识投降派宋江的本来面目,必须澄清这个问题。 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学儒,长而通吏”,“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他的政治理想,是“官爵升迁”,“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本是一个地主分子,广  相似文献   

5.
高考全国文综卷第12题(历史题),自2007年以来,连续六年都是文史常识题。2007年考的是帝王谥号,2008年考的是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与相邻山、水的关系,2009年考的是姓氏起源.2010年考的是五行相生相克与朝代的更替,2011年考的是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2011年考的是刀笔吏。  相似文献   

6.
《水浒》赞叹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单是“纯熟”这不常用的形容词,就足以表明宋江这个“于女色上不大要紧”的人物,是一个竭尽全力混迹官场、苦心经营禄位的刁滑之徒。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投机家钻营“吏道”所取得的“纯熟”“经验”,实在是值得我们好生分析研究一番的。宋江钻营“吏道”的“纯熟”“经验”从何得来?他自己写道:“自幼曾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不难看出,除了他自己揣摩积累外,大部分是从“经史”上“攻”出来的。宋江出身地主阶级,他供职押司,受反动思想的熏陶,使他对“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垂涎三尺;他自幼攻经学儒,封建正统观念与忠君思想灌满了他的脑肠。所有这些,不断地驱使他沿着建功、成名、就利的“吏道”拼命攀縁,以致混到了“吏道纯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完成1~7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①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相似文献   

8.
要认识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必须对宋江混进革命队伍的经历和动机进行剖析。 宋江这个地主阶级的忠臣孝子,是个野心勃勃往上爬的官迷。他“自幼学儒”,标榜“忠义”,做梦也想着升官发财。地主家庭那种“挥金似土”的剥削享乐生活,没有满足他的需求,于是混迹官场,走“由吏而官”的道路。他玩弄“权谋”,大搞政治投机,诸如小恩小惠,欺世盗名,结拜兄弟,树立私人势力;卖弄“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以博上司青睐,等等,无一不是为了爬上高级统治者的宝座。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史记·萧相国世家》),并且是刘氏“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估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的、历史的。因此,我们觉得楚汉战争数年,这其间除了萧何的“不绝粮道”之外,“敖仓”与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在叙述军机处的特点时,大都提到了“有官无吏”一词。如人民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人教版教材中“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我们通常认为“官吏”是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而教材明显说明官与吏并非一体,他们是有区别的,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1.
《史记·周本纪》“昔我先王世后稷”的“王”并非衍文,文献中没有“我先”的文例。在称呼其先人祖辈时,往往在“我先”后附缀上各类敬称成分或指别成分,以增加语义的明确性;《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国昌平君”一句,“相国”应和“昌平君”断开,所指的对象是吕不韦而非昌平君。前文语境中如果出现“相国”的所指代对象,那么后文则可以单以“相国”回指前文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宋江是个典型的投降派。他一生走过的道路,是一条从腐儒刀笔吏到钻进农民起义军的蛀虫、最后成为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的罪恶道路。本来树降旗、改堂名、菊花会、受招安、征方腊、鸩李逵,明明是农民革命的叛徒宋江干下的种种罪恶勾当,但《水浒》作者却拼命往宋江脸上贴金,把他乔装打扮成“农民革命英雄”,极力加以吹捧歌颂。在结尾时,还给他戴上一顶“生  相似文献   

13.
汉人辞赋并称,故今人常注意辞赋之间的关联,即注重楚文化对汉赋的影响,而往往忽略秦文化对于汉赋的影响.秦代"刀笔吏"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技巧,简化文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汉赋生产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他们编订的字书为汉代赋家奠定了文字基础,其近于"分别部居"的编订方式,使得汉赋具有了类于"志书"、"类书"的接受效果;"刀笔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思维方式,又使汉代赋家在作赋时,抱着"竞于使人不能加也"的仪则心理,而形成闳衍巨丽的赋风;他们的好颂习惯,亦是致使汉代赋颂难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开笔旧时指开始学做诗文。亲笔亲自动手作的文、写的字或画的画,叫“亲笔”。润笔旧指给写诗、文或写字、画画的人的报酬。命笔指动笔作诗文或书画。刀笔古代在竹筒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叫“刀笔”。后世多指写诉讼叫“刀笔”。  相似文献   

15.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逝世,曹参自信地说:“我马上要到朝廷去当相国了。”不久,朝延果然遣使者召曹参出任相国。  相似文献   

16.
宋江新论     
廖仲安先生曾从两宋胥吏研究入手 ,讨论宋江其人 ,说 :“宋江这个人物 ,显然是在南宋时代官与吏两种势力互相消长的特定条件下 ,从‘公人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尖子’、‘强者’。”廖先生还将宋江早年在胥吏任上的表现归纳为三点 :第一 ,刀笔精通 ,吏道纯熟 ,善于应付大小各种差事 ;第二 ,缔交合党 ,根固窟穴 ,神通广大 ;第三 ,仗义疏财 ,挥金如土 ,而“其主要的财富来源 ,只能是来自作吏胥的巧取豪夺”。总之 ,“他学会处理大大小小各种事件的经验权谋 ,以及赢得传遍五湖四海的‘及时雨’的声名 ,都靠着郓城县押司这个小吏的身份。虽然…  相似文献   

17.
肖相国何者,沛丰人也〔1〕。以文无害〔2〕为沛主吏掾〔3〕。【注释分析】〔1〕:〔索隐〕:“按:《春秋纬》‘肖何感昴精而生,典狱制律。’”(分析:《春秋纬》者,纬书之一种,内容是对经书而言,用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  相似文献   

18.
一“萧”写两体何者为规范广东连州师范潘继成泛舟书报海,偶抬一“萧”,在同一书报中,有这儿写作“萧”,那儿却写作“肖”的怪事。1983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P643写萧楚女,P688写肖华;1992年12月河北人民出版社《我眼中的朱...  相似文献   

19.
明末周容为“野老鄙夫”芋老人所作的《芋老人传》,是一篇字外见声,振聋发聩的政治寓言,所抒“时、位之移人”的无穷感慨,针砭时弊,耐人寻味。一介书生“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而与芋老人邂逅。芋老人“命妪煑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十余年后,“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再吃芋时则“辍箸”。访载芋老人夫妇至京,“妪煑芋进”,相国亦“辍箸”。相国之箸一“辍”再“辍”,由叹而疑,进而引出了芋老人“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  相似文献   

20.
周远喜 《湖南教育》2007,(10):39-39
杜甫的《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共24句120字,这首叙事诗刻画了一个凶暴蛮横、不可一世的封建差吏形象,课文除了“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正面刻画差吏的凶残,其他无一处是直接写差吏,细细品味,却无一处不是在刻画差吏的。这归功于《石壕吏》侧面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