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昌教育》2007,(9):40-40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网名为“瑟瑟秋风起”的初二女生前天在佛山某论坛中发帖征集“同居结婚”者,引起了网友热议。这名女中学生称,网上同居结婚在同学中很普遍,自己只是玩玩而已。据调查了解,“网上结婚”在中学生并不少见,12岁的女生已经“结婚生子”、15岁的男生已经是“孩子他爸”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比较流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非婚同居的主体是没有配偶的男女,在主观上双方具有共同生活互相照顾的共同意思表示,在客观上双方公开持续共同生活达一定期间。而婚外同居是违法行为,不应列入非婚同居的范畴。同时,非婚同居是一种准婚姻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一种合法行为,建议立法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年来对婚姻关系中产生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婚损害赔偿中无过错配偶方的请求权上。然而通过对重婚、事实婚姻、非法同居以及已婚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法律对前三种关系中的第三者保护不足,从而试对如何保护该第三者的财产权利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复杂的非婚同居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立法必须作出回应,廓清非婚同居的内涵,使之与合法的婚姻关系和非法同居关系区别开来;对因非婚同居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应通过立法确认其处理原则及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弟兄们分家以后又合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称为“同居合活”家庭。唐五代时存在的这种特殊家庭源于兄弟互相关照的需要,一旦这种相互关照不需要了,或者没有能力继续关照了,“同居合活”便自然终止。宋代兄弟家庭的“同居”从原来的生存需要变成一种孝悌精神的追求,甚至变成一种博取“义居”名誉的方式。“同居合活”家庭的存在反映了历史上家庭形态的复杂性、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司法界定划清了与重婚、通奸的界限;“禁止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法律规定,表现出了我国在婚姻家庭立法上的实事求是和应有的理性;但“禁止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表述有进一步斟酌之必要,建议在《婚姻法》中使用“违法同居”和“违法同居关系”概念。  相似文献   

7.
不具备事实婚姻构成要件的各种男女间的同居关系,已经成为较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而带来关于子女及财产关系方面的纠纷不断出现,因此,有必要对同居关系进行法律上的规制,以减少各种纠纷的出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如何完善同居关系的有关立法,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一例“二奶”请求实现遗赠案判决结果作法理上的剖析,认为同居和遗赠行为是两个独立的民事行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调整范围不同的两个行为规范,法院不能以同居行为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来否认一个合法有效的遗赠行为。  相似文献   

9.
黄强 《现代语文》2004,(2):44-44
在现代汉语里,“舅”,指母之兄弟;“姑”.指父之姊(zi)妹。“舅”和“姑”的这一释义,在古代汉语里也存在。但在古代,“舅”和“姑”还有其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同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校园内大学生的同居及婚前性行为现象,讨论了大学生婚前同居的社会环境,提出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开设性教育课程、心理辅导以及放映生理卫生录像。对申请外宿的学生严格把关等。  相似文献   

11.
非婚同居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非婚同居是非法的,道德上加以歧视,法律上不予保护,其后果不但不能有效地减少非婚同居,反而使非婚同居在中国一些地方有流行趋势。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复杂的非婚同居现象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中国婚姻家庭法必。须作出规范。廓清非婚同居的内涵,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非婚同居更加有利于保护非婚同居中的弱者合法权益,自20世纪中叶以来,肯定非婚同居,对非婚同居进行规制,保护非婚同居中弱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趋势。在我国,非婚同居现象大量存在,但法律对于非婚同居一直采取规避态度,理论界对于非婚同居也趋于保守。因此,有必要扩大非婚同居内涵,界定非婚同居中的弱者,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对非婚同居中弱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未婚同居现象的法律成因和后果,探讨了规范未婚同居关系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同居,作为秦汉法律术语,曾在20世纪《睡虎地秦墓竹简》公布后引发学界讨论。但材料的局限使讨论不能深入进行,且结论有失偏颇。现今随着张家山汉简、三国吴简、里耶秦简的相继出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作进一步探讨。从同居的涵义和范围、同居的法律效力等来看,秦汉律中"同居"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同居数,一层为同居不同数。同居法适用于妻子儿女、父母同产、伯叔堂兄弟、妻系母系等亲属,以及奴婢、客、隶等非亲属。同居的"共财"特征,使其法律效力与财产和继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性非婚同居者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的社会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多元化是其出现的社会背景;女性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其社会基础;而性观念的转变是直接原因.但同居是否是理性的选择,其后果如何,值得我们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贫富差距已超过了正常范围,将威胁到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要加强经济立法,提升公平公正的经济法理念;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增加税种调节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这是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第二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修改。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涉及大量有关证据制度的条文,特别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予以明确规定。现围绕修正案主要集中讨论证据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肯定其保障人权和完善法治方面的重大进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探讨和寻求完善的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介绍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论述其进步性及局限性;第二部分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围绕其与两个证据规定之间的关系论述非法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与结论唯一两种理论的对比以及非法证据在量刑程序中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法理基础、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与危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是因索要债务引发的特殊行为,刑法及司法解释认为合法债务和非法债务都能导致非法拘禁罪。这一规定存在一些不足,应当对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适当修改,将合法债务与非法债务区分开来,并且修改绑架罪的规定以纠正量刑不公问题。通过对债务、行为的具体分析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发现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用检查代替搜查的情形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侦查人员程序观念不强、非法证据救济制度缺失等,因此应转变执法观念,建立无证搜查事后审查制度、健全非法证据救济制度,方可革除这一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