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做人要讲究“八荣八耻”。 做文章,同样要有荣辱观。我不会喊口号,也不想罗列写作的八条十六款,今天只谈写作者的底线:以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  相似文献   

2.
比喻与传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古今汉语中,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它像基因一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得以传播。文章分析了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中的模因现象,在对模因论的认识的基础上讨论了比喻模因的仿制。  相似文献   

4.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这种积极修辞格被人们广泛运用,它不仅是作家经常于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而且也是理论家阐释哲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是频繁地运用比喻手法表情达意.综观古今,修辞学著作几乎无一例外地郝将比喻列为汉语的首选辞格.可见,比喻在我国传统修辞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手段,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比喻是根据类似的联想和想象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以彼物来揭示此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在科学语体中,若能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通俗化。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比喻在科技俄语中修辞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比喻虽很常见,却是文学修养和想象力的直接反映。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多用比喻来描述事物、阐发思想,是对想象力最好的开发。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比喻造词法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本文在探讨了比喻和比喻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比喻造词和具象性思维、相似性思维的关系,从而指出具象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汉民族广泛利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西方已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将此理论用于汉语文化研究的例子却比较少见。本文结合原型范畴的相关理论,以汉语语料为基础,分析比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特点,以实例来反映喻体选择与认知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所肩负着的特殊使命。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性学科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来说。创新就意味着要破旧,因此。我认为.思维批判性的培养应该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来粗读了孙正聿先生的《哲学通论》。其中引用的黑格尔关于哲学批判的比喻和孙先生围绕这一问题所进行的阐释.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频率极高。老舍被誉为现代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比喻功不可没。几乎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极精彩的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比喻。它们是那样恰当自然,让人过目不忘;它们是那样形象精彩,让人流连忘返。使我们不能不为老舍的艺术功力深深叹服,同时更感到它精彩、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看到《生动形象的数学比喻》这篇文章,忽然有种想从现在开始重新接触数学的想法。许多喜爱文字的人提到数学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大家想过其中的原因吗?是因为喜爱文字的人感性思维大大超越理性思维吗?称自己是“数学盲”是得意还是自嘲?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修辞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比喻的传统解释往往强调其表达功能——使话语形象、生动,以及能塑造话语风格,但比喻同时还是一种体验事实的方式,是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方式,是对于真理的一种想象性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比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较之与纯粹的修辞法,更切近于比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周瑜 《考试周刊》2011,(65):26-27
思维先于语言出现,语言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为实现交际和生活需要,逐渐固定发展成为多音节的有规律的语言系统,在这语言系统的形成过程中,思维对其起了一定的指导和决定作用。比喻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方式中的关键,帮助理解各种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由于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如果人们提到某种事物时经常会联想到某种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将从民族文化的特色角度分析英汉比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自古存在,它在发展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对译者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翻译中的地位,中外都有过不少形象的比喻:演说家、画家、雕刻家、演员、中介人、媒婆、舌人、叛逆者、仆人等等。文章主要从演说家、画家、“美而不忠”的女人、仆人这四种比喻来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人们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认识,并说明这些喻体背后所蕴含的翻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发话主体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在具体的修辞实践中发生的言语现象,也是发话主体的大脑及其感觉器官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活动状态的功能特性。它和原始思维、儿童思维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当外界不同事物的信息进入发话主体的感官并向大脑神经中枢传送时,因其具有某种可感觉的相似性,而发生在发话主体联想活动中的相异现象改辙换道以求同一的心理信息处理过程。因此,相似性和相异性是构成比喻缺一不可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中英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比喻这一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 ,来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并进一步指出 :在外语教学中 ,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也具有辅助儿童理解复杂概念的教学功能。孤独症儿童比喻能力的缺乏,无益于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学业进步。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建立起比喻要素之间的关系框架、解决隐喻表达中的冲突等策略,可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比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41):137-138
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进行反思。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将物理知识或问题用比喻的手法转化成生活中的人或事,继而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使学生学习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