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著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独立的阐发 ,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将西马文论引入高校马列文论课的讲授中 ,可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加深对马列文论的理解。这是改进马列文论课教学 ,使之走出困境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文艺制度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苏维埃政府组织领导文艺工作的最初尝试,其文艺实践一定程度上对于延安文艺、解放区文艺乃至中国当代文艺发展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中国现代文艺制度建设处于尚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时,中央苏区率先建立起完整的文艺制度,其制度建设紧扣“文艺是革命武器和阶级斗争工具”的时代主题、响应“创造工农大众艺术,发展苏维埃文化”的现实号召,强化“文艺组织政治化”的层级结构,这种独特的文艺制度创设理路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实施体制化管理和运作的成果。至此,中国共产党逐渐确立起文艺在整个革命宣传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艺思想整合进相关文艺活动和论争等层面,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早期传播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此同时,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传播也不断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至新的理论高度,使中央苏区文艺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革命发展需要,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文艺发展道路,为中国形态文艺理论的建立和中国文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文艺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文艺观点,是李大钊建构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尝试性实践,对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我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在其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在实现其理论现代性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脱离现代化轨道的因素,如理论本体的缺失、理论边缘的模糊、思维方式的固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科品质歧义与接受障碍等,严重束缚了马列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当代文艺学缺少中国的气息、中国的特色,其原因在于没有把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放到应有地位。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必须坚决走出“西学为体”的误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母体和本根,正确地学习西方的文艺和美学理论,吸取其科学的内容和有价值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新时期以来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论现状的考察,指出未完成状态下的当代文论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着力探讨传统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可能途径,并对当代文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的创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坚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理论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学科体系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史等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学习高校一系列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体系的特殊性未设有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公共基础课.为弥补这部分空缺,本文分别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选择三个部分进行说明,力求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均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尽管这三类文学的分类与语言有所不同,但是这三类文学对人们发挥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为人们的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教育理论依据。对于翻译文学来说,如果一味地以翻译者的国籍为依据对译本的国籍进行判定,则还是没能将中国文学的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摆脱掉。若承认了翻译文学国籍的双重性,则也跳不出二元论的圈子。翻译文学的独特性决定了翻译文学的地位,在我国学术界呈现出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足鼎立的多元姿态。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林匹克运动自古以来不仅包括了竞技项目,而且也包涵了其他许多文化现象。其中,体育与文学相辅相成,具有同样价值,体育文学中的诗歌、小说等体裁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韩国,有好多作家尝试体育文学的创作,在这一新领域内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学的内容体现了艺术特征与国家文化等诸多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内涵及学科文化都存在一定的发展性、国家性、历史性、现代性和延伸性,其中其延伸性所体现的古代文学价值不仅在古代得到有效发展,甚至对当今社会的文学性依旧存在一定的影响力。我国古代学说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其直接与中国所有学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挂钩。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品格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文学的自律性,也即文学的自由;另一个层面是指文学的启蒙,也即人的自由。文学的自律与文学的启蒙之间一直都充满着张力。萨特对文学与自由的阐述以及阿多诺关于艺术自律的争辩给对理解有助于理解这种张力。理解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这种张力,而是要维持张力。张力的消失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文学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马克思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强调人是以“自由自觉”的基本特征的。文学是人的自由创造,当作者失去自由、不管是自己盲从还是被迫听命于他人,被过多地规定和限制,都会失去人的“自由自觉’’这一基本特性,也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是蕴含着丰富文学宝藏的一部大书 ,但作家们对此普遍认识不足。出于西部批评者的使命意识 ,也由于当下文坛的一些不良风气愈演愈烈 ,笔者希望通过探索西部的文学可能以及这些文学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如何才能转化为文学实践中的积极质素 ,来找到矫正和治疗中国当下文坛不良风气与积弊的可能路径。以下拟从两个方面对理想的本土文学形态进行理论构想。西部镜像 :抵抗模式化书写的有效途径中国西部 ,含有某种起源性因素 :中国境内成规模的山系 ,比如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均密集在西部 ,中东部多数山脉则为这些山系向东延伸的余波 ;孕育…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学探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荷马史诗》和《诗经》等文学著作中探索体育文学的历史渊源 ,从而揭示体育和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很不满意,认为教学效果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缺乏文学教学的结果,因而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加重了对文学教学方面的要求,高中的师资不适应这种新的要求,而作为高中语文的准师资高师学生也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高师文学教学必须改革,属于文学教学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文学教学也必须改革,必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全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敏感和文学研究能力,使其能承担高中语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概述中国幽默文学的历史,并以<西游记>、<阿Q正传>及王蒙的小说为例,分析中国幽默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