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2月26日,中国南海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使中美海缆等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在台湾以南15公里的海域受损中断,附近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受到严重影响,中国大陆所有MSN的用户瞬间中断了信息交流。那是一次持续了3周之久的信息阻隔,使我感到我的世界改变了,变得迟钝、单调乃至暗淡。  相似文献   

2.
彭兰 《新闻与写作》2007,(11):16-18
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消灭现有的各种媒体,而是在继承每一种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去创造能更好地符合信息传播规律、更有生命力的新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传播的整个格局也将得以重塑。来源:www.eefocu  相似文献   

3.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不知什么时候忙碌的日程表已经容不下固定的广播时间,只有坐在出租车里才能分享一下司机师傅的调频快乐!  相似文献   

5.
谈谈图书馆信息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信息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图书馆信息服务成效的高低,本文提出了优化图书馆信息环境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勤 《当代传播》2004,(4):29-32
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体已成为社会体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又是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媒介的传播活动、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无法抗拒环境对它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22日,第二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也在北京港澳中心饭店举行。本届会议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是“面对挑战,共享机遇”。中英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机构、互联网行业组织和知名互联网企业等的11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空间释放出的新闻信息传播自由权,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信息的知晓权,媒介的接近权,给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平台。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本着沟通与输导的精神而操作,这是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空间释放出的新闻信息传播自由权,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信息的知晓权,媒介的接近权,给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平台。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本着沟通与输导的精神而操作,这是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日新月异,而不变的是《网络传播》评选中国互联网10大新闻的宗旨和目的,那就是梳理和记录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发展历程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有效地延伸这些重大事件在引导未来互联网发展中的固有价值和深层意义,我们期待中国互联网繁荣的那一天,更期待和谐网络那一天的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2.
从隐蔽网络到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控制计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有关隐蔽网络之研究说起,认为隐蔽网络寓示了互联网信息的失控,从根本上是属于互联网信息组织与管理范畴的一个问题。网络信息资源亟待控制。除技术措施外,开展国际合作。实行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控制计划不但能够消除非技术性因素的影响,而且是解决许多类似隐蔽网络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控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6,(1):61-61
《新闻知识》2005年第8期发表尹敬媛、焦德武的文章《信息狂欢时代的落寞》,对农村信息传播缺位现象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菁菁  刘征 《新闻前哨》2014,(6):64-64,71
传媒生态可谓风起云涌,继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网络快速崛起,成为第四媒体.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波信息技术浪潮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次第出现,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与网络一起被称作新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增加到6.18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其中微博用户2.81亿人,微信活跃用户月均2.7亿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际互联网上一些标准机构的概况,如中国标准服务网、世界标准服务网等,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标准信息。  相似文献   

16.
高荣 《报刊之友》2010,(12):131-132
互联网赋予了国际传播新的内涵。全世界的媒体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给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巨大机遇。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伴随迅速扩大的网民规模,互联网对舆论形成、公共治理等方面的影响力愈发突出,本研究力图从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偏好出发,探究不同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网络信息环境感知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公共管理及政府治理等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显示,BBS、博客、网络游戏、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使用偏好与网络言论自由度感知呈正相关;博客、网络游戏、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使用偏好与网络信息安全性感知呈正相关,购物网站使用偏好与网络言论安全性感知呈负相关;购物网站、新闻网站等使用偏好与网络信息失范化感知呈正相关;与此同时,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感知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文本、语境、信源和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选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机制.它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媒介体验和个体偏好的同时,也常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微博等群体传播中,用户对机构的关注,意在信息与知识;对个人的关注,则意在情感与其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往往伴随着对意义的选择性理解.群体传播的特性,使得用户的意义理解由理性趋向感性,由感性趋向情绪化.互联网群体传播非中心化、非组织化等特征,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混杂在一起.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每个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本、渠道与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闻和档案是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但新闻信息经过传播后的最终归宿为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可以因新闻媒介而生动,新闻媒介也会因档案而厚重。在新闻信息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掘档案新闻价值,优化档案资源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一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间体现的不只是地缘政治变动时的国家内生力量自行裂变,还有来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力量的积极促动.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国际传播与地缘控制的逻辑之外,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工具新面孔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