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约翰·厄普代克对《兔子,跑吧》中主要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某些人物、场景体现的宗教寓意,都与圣经原型趋于一致。因此,以圣经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对小说进行原型式解码和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作品主题。对小说中圣经原型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和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2.
麦尔维尔的《白鲸》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都是逃离文明、走向荒野、寻觅自由、历经成长的故事。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参照美利坚民族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心理的维度来解读其中的成人仪式,并借此揭示两部作品之间以及它们与美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我的璀璨生涯》是澳大利亚杰出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现代女性的成长史。该小说描写了聪明坚定、勇于追求目标的独立女性西拉比在冲破多重阻挠后毅然选择走上成为文学家道路的故事。作为半自传体小说,西拉比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也正是作者进行的一场追寻生活意义的旅程。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中有关旅程的叙述原型角度出发,分析了女主人公发现自我、追寻梦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生死疲劳》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拟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生死疲劳》中的主要人物蓝脸和西门闹的原型,研究这些原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可以给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经历了特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也是一个接触了文学,善于进行创作的额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写作的意图,他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他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有关基本原理的运用,从李云龙式的悲剧英雄形象入手,探寻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悲剧英雄形象的原型——荆棘鸟,从而使人们对其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莱辛因为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而广为人知,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历年来,不断有学者和批评家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则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弗莱的魔怪意象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荒原意象,由此来解读女主人公玛丽悲剧人生的成因,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出发,对《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解读,分析"大母神"莫瑞尔太太在整个家庭中的双重体现,揭示了其个人悲剧及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名作《明天》不是一出简单的母亲失去儿子的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启蒙悲剧:一位母亲,因自己的愚昧、迷信、对科学的无知以及缺乏反思能力,在无意之中也参加了"吃掉"儿子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这是这篇小说远超同类题材作品的地方。鲁迅借此告诉我们,只有像单四嫂子这样的普通民众觉醒起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借用圣经原型,通过伊甸园、洪水、诺亚方舟、上帝、亚当、夏娃等意象,预示了极权和科技统治下的未来社会,滥用生物技术和科技力量引发的生态灾难,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引发的社会危机,导致人类文明走向毁灭。阿特伍德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唯发展论,并通过环保主义宗教组织"上帝的园丁"倡导生态整体主义,警示人类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2002年的成名之作。书中的主人公派在沉船后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在经历了肉体和灵魂的重重考验之后,派凭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和爱,最终抵达了彼岸,获得了救赎。通过从圣经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圣经意象,圣经场景等,论文得出结论派的海上漂流之旅是一次宗教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书中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原型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13.
《激情》是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来观照解读格雷斯、尼尔和莫里的行为轨迹,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和情感经历,再次印证了荣格关于分析心理学以及文学人类学的种种论断.也就是说,人都是具有双性特质的,兼具男女两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羽蛇是内涵丰富的远古神话原型意象,在劳伦斯和徐小斌的文本演绎下,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而将目光投注到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体身上,又能看出男女作家在表现女性主体方面视角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著名诗歌,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原型批评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运用原型批评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解读,是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同时也是对艾略特面对战后西方社会遭遇到的危机,积极为之寻找出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17.
小说《西游记》的原型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上溯到奈良时代玄奘三藏故事的传播。从奈良时代到镰仓、室町时代,日本僧人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宗教时,将唐宋期间的玄奘取经故事作为佛教典籍传入日本,并被日本的宗教、文学、绘画等吸收,出现了将玄奘神化的倾向。该时期在日本衍生的玄奘故事大多宗教色彩浓郁,并没有像宋元时期的中国那样发展成独立的文学作品。该文通过调查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以及过去的文学作品,考察玄奘取经故事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莫里森是非裔美国小说家,她的历史意识非常强烈,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历史的抑制和忽视十分关注。《宠儿》是她的代表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进行挪用,讲述了一个被自己亲身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后复仇的故事,深刻地批判和反思了美国的奴隶制,对人的良知进行拷问,使生者真正地见证苦难、直面苦难。通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这部作品的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关注文学文本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生态意识是阿来作品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用生态批评来解读《蘑菇圈》,从生态之美、生态之危、生态之思三个维度挖掘《蘑菇圈》的生态内涵,进一步得出《蘑菇圈》作为生态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机村从生态和谐逐渐走向生态崩坏,生态危机背后是人心的危机,《蘑菇圈》对生态家园的呼唤背后是对良善人心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20.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