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提出了成人学习与教育(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治理的目标——"善治"。为此,"善治"理念逐渐融入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实践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三份《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报告》,揭示了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走向:一是关注治理权力下放;二是注重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三是倡导跨部门合作。同时,该报告也呈现了各国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如"善治"整体发展进程有待推进、治理能力客体建设不健全、合作治理未能真正实现以及协调体系不完善等。为此,借鉴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我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需要系统地实现"善治",注重拓展能力建设的幅度、强化合作的深度以及完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全球教育恢复,推动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全球教育联盟,创造了后疫情时代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新范式。全球教育联盟构建了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受教育权为治理理念、以实现包容且公平的优质教育为治理目标、以“三措并举”的精准式治理为治理方式、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交叉治理为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并将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运作过程分为动员、协调、匹配和供给四个环节。同时,全球教育联盟将重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受教育权为基础的全球教育契约、提供免费教育服务助力实现优质教育、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数字化教育转型、借助科学数据强化全球教育监测视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等三大国际组织遴选并确立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七大核心素养作为各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依据;经合组织通过PISA测试成功地将"核心素养"变成全球教育话题,致力于通过PISA测试推动各国教育改革;欧盟赋予成员国较大的自主权,帮助各国建构并落实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这三大国际组织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全球教育治理的共同特征:从治理理念来看,全球教育治理以人类普世价值为基本目标;从治理主体来看,需要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助关系;从治理过程来看,需要建立动态向心的治理体系;从治理手段来看,应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制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后的七十多年间,坚持将女童教育作为全球优先发展事项之一,其促进女童教育的理念与时俱进,立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刻而前瞻.为了将其女童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从传统线下到线上线下并举推进、从保证女童教育公平到通过女童教育促进公平、从关注顶层设计到注重本土化特点三大推进策略,并分别从优化政策研究手段、加强网络技术应用、建设创新合作机制和改善数据获取渠道四个路径来加以贯彻实施,使全球女童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国际组织的职能与国家功能间存在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需重视行动策略的本土化,协助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女童教育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5.
苗逢春 《中学教育》2022,19(1):5-31
联合国机构已成为一类活着的独特人类学现象和文化,对其全球治理的查考和研究应借鉴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秉承的人文主义理念逐步演变为从生物圈整体观视域审视教育在支持人类追求公共利益中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柔性理念立法、基于理念共识的软性执法和国际协商共治的治理框架,践行的是政府间共治议会制与人文主义理念引导的类科层制行政组织结构。应从治理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势国家治理主体相互制衡的历史流变,分析去国家中心主义的多元治理体格局,由此确定中国平等参与和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教育事业的国际性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引领全球教育变革与发展动向。以多源流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教科文组织最新颁发的全球性教育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发现该世界性教育政策议程设置的动力来源于:因气候变化、数字技术、民主倒退以及不确定的就业市场等多重时代危机叠加,致使全球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与理想承诺间尚存在显著差距为问题源流;由未来教育国际委员会所构成的政策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议题并建言献策为政策源流;以教科文组织成立75周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全球教育治理的历史使命与根本宗旨为政治源流;最终,三大源流在“政策企业家”及相关政策“外溢效应”的助力下实现耦合,成功推开世界教育宣言的“政策之窗”,开启全球共同擘画未来教育的新议程。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新型资格与能力作为其中的关键所在,涵盖了顺应并引领全球社会新环境、新动态及新发展的职业素养,体现出供给与需求呼应、制度与实践兼顾、现实与未来统筹的治理宗旨,以支持职教系统的全球优化。新型资格与能力涉及数字化、绿色化、创业和人口迁移等趋势,与职业教育的治理重点相互联动,致力于全球使命、区域议程与国家政策的有机结合。新型资格与能力的推广,体现出治理路径在横向上集识别、整合和贯彻于一体,在纵向上融宏观、中观和微观于一身,勾勒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全方位和立体式的建设体系。新型资格与能力彰显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以下特征:注重理念的引领性,但约束力仍有限;强调内涵聚焦公共性,细则还有待完善;试图搭建机制复合体,尚需加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理念,从提出到成熟经历了三十多年历程,该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概括为环境教育、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中国在推动该理念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各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以公立为主的学校、社会机构等通过各种机制参与其中,推动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深化。而以上模式也为构建教育强国之路提供了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共融共生、全机构治理模式的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9.
国家资历框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的进展。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层化和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也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横向扩散的复杂政策过程。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还说明经济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协调演进是全球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全球教育治理应当回应新时期全球背景和形势的变化,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作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工具,在培植公民“横向技能”、构筑参与型公民身份与铸牢可持续公民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五)》显示,当前公民教育发展仍面临筹资机制弹性不足、治理红利释放乏力与参与沟壑填补困难等三重隐忧。为消解上述发展隐忧,全球各国需注重全方位发挥公民教育资金“溢出效应”,深层次弥合公民教育“治理鸿沟”,多渠道拓展公民教育参与“机会窗口”。就本土行动而言,未来我国应致力于提升公民教育政策包容性,推动公民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确保数字弱势群体的公民教育可及性,以期赋予成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变革能力,切实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国际教育规则是指各国在相关国际组织的制度框架下,基于相似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吸纳某些国家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专家调研、议程起草、会议讨论和表决、条约签订等程序就某些特定的教育问题所达成的共识,包括体现了人类教育发展规律的理念、规范和评判各国教育实践的准则。我国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首先必须知晓与熟谙已有的国际教育规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分散化和复杂化发展趋势带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相互衔接及治理的难题。出于对包容、公平和优质的终身学习体系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关于建立高等教育弹性学习路径的跨国研究项目。文章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实践,分析相关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建立弹性学习路径的政策与实践。在政策领域,各国政府普遍通过制定一套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国家政策框架,配以国家资历框架、质量保证以及资助机制等支持性的高等教育治理政策工具,推动弹性学习路径的实施。在实践领域,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发挥主动性,如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入学途径、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衔接和创新高等教育提供模式来推进弹性学习路径的实施。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发展的新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有关高等教育弹性学习路径的政策与实践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终身学习的推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的理念、框架、原则和路径,对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规划,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极为重要。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的发布背景、内容框架、研究目的和问题,从人文主义批判视角论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制定的理念,阐述了制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框架和原则、政策制定的路径,讨论了面向整个部门的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设计,最后提出了《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并达成国际共识的重要理念,各国都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实践。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十年活动”初期阶段,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框架中,规范并引导实践;2008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转向学校,深化与拓展国内外实践;2015年以后,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增进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网络。通过日本学校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日本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了政府等多主体参与、课程能力融入及创新项目本土化融合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1.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成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首先提出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并通过建立“中心”来推动世界农村教育的发展。1994年11月8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大会第159号决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简称INRULED)在中国保定成立。“中心”的建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全民教育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其主要任务包括:促进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以及农村教育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开发;推进会员国之间在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方面的合作;建立各国农村教育研究专家联系和信息交流网络…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已使教育的全球治理成为一种必然之势。本文首先对教育进入全球治理的议程进行了探讨;其次,以世界全民教育为例并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比较优势;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了全球教育治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了《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报告显示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的政策进展令人鼓舞、治理进一步改善、融资机制不断创新、质量大幅提升、参与率总体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投入仍显匮乏、善治之路依旧艰辛、弱势群体参与不足、公民教育进展缓慢以及监测数据存在偏误的挑战.为了面向未来的更好发展,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应多渠道扩大资金投入、提升协同治理的效度、关照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积极推进公民教育的发展以及强化对监测数据的跟踪.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关注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其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职业教育更是备受青睐。该框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公平的实现做了具体规定。基于此,从高职教育政策的出台程序与实施效果、非认知技能类和可持续发展类高职教育内容设置、高职教育援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审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发布了五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除第一份报告外,所有报告均以《贝伦行动框架》为参照,对各国实施该框架的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是历次报告监测调查的关键领域。五份报告呈现了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的向好态势:筹资机制愈益多元,惠及群体愈发广泛,读写能力和基本技能、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经费持续保持高位。报告亦揭示了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面临的总量不充足、弱势群体被忽视、公民教育经费位居劣势、监测数据存在偏差等挑战。为破解上述挑战,各国需要构建多主体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优先满足弱势群体的经费需求,补齐公民教育经费短板以及完善经费数据监测与管理,从而助推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