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后,首先,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其次,包括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和国内文化产业区域市场在内的国内市场环境也随之变化巨大。本文在此产业变迁背景下提出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顺势而为的发展设想:第一,文化企业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战略意义,在"走出去"中承担起更多的文化推广责任;第二,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开发,为文化企业"走出去"积累生产资源;第三,借势"一带一路"倡议升级文化企业"走出去"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综合实力持续加强,文化走出去战略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已势在必行。但一直以来,语言教学多将外国文化输入及培育学生语言技能作为教育重点,中国文化导入在现阶段面临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冲突、课程设置缺乏较强的文化性等难题。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创新课程教育内容、促进课程设置的创新与改革、注重教师团队教学技巧的创新,以此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切实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文化“走出去”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和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走出去”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文化和政治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母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创造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语言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有助于母国形象优势、文化优势的形成,提高和扩展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必须持续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精品力作,需要能够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名片"。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国武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总结武术发挥中华文化"名片效应"的独特优势、意义及传播策略,为把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对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创造性转化中国武术文化资源,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研究指出,具备深厚文化内涵与国际知名度的武术,以及规模空前扩大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是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多得的品牌资源与不可错失的战略资源。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进行改革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当前,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的路径主要有四条:坚持文化导向,从战略高度科学定位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标准化建设;守正创新,实现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中弘扬传统与注重当代的贯通;创新传播,促进高校留学生武术教育传播向日常生活化延伸。如此改革,可以使武术文化资源通过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创造性转换,实现担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陷入思维、语言与文化困境,新媒体和视听技术为其开辟了新的路径,给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多模态理论为支撑的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转换模式从从跨文化的叙事转换、模态转换、文化体系转换、设计与传播等层面深入分析《道德经》冯氏译本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转换过程,为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去"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中央政策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演进、文化建设的国外比对,说明奏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代乐章的战略意义,并对教育系统所肩负的文化强国战略使命、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面临世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需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了实现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求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条成长路线,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我国文化创作活力、增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以此来敦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释孝文化及山东"孝"故事内涵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孝"故事译介与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孝文化故事译介与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冀能够提升传统文化译介与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深度,进一步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行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倡议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更为刘三姐文化"走出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广西刘三姐文化无疑可以成为外国友人深入亲近广西民族特色、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良好媒介。而已有的《刘三姐》译本是否"走出去"了呢?其效果如何?我们应如何把握时机让刘三姐"走出去"?本文力求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架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世界文化新格局形势下,优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中国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大部分译者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完成较高要求的翻译工作。对于人才培养输出的高校而言,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高校应认真分析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论、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专业化翻译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蜀道地区地理范围、文化背景、保护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尝试对本区域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具体方略做了简单的思考。其中,对于蜀道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走出去"和蜀道地区文化"申遗"的思考与现实结合紧密,不乏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为引领,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官身份、机遇、挑战和先行路径进行了系统思考。研究认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武术文化海外交流与合作模式有效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武术文化国外认同效益的持续发力增添了新型动力源,中国武术文化彰显助推“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实施先行官身份同时,既面临有序做大海外市场、促进中国武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国武术文化自身创新能力等机遇,又面临“共性文化”缺失引发的中国武术文化在地化传播受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沿线区域武术话语体系失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构筑共性文化,找寻武术文化交流合作切入点,健全武术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机制是凸现新时期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武术文化,人类共享”理念的先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武术动漫: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了武术动漫化呈现的重要意义。武术动漫化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世人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有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动漫以"新生代"为消费主体、能有效降低"文化折扣"、雅俗共赏等特征有助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挥动漫对于武术传播的优势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施了经济领域的"走出去"战略。经济领域"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无疑将带动文化领域"走出去"。武术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出去"战略框架内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对武术国际推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太极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典范,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传播。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自觉"的概念为研究的起点,以国民的文化不自觉行为在历史上对太极文化传播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脉络,探讨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自卑主义对于太极文化顺利传播产生阻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提出太极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遵循紧密依托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等观点。认为在文化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妥善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好太极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是太极文化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渔的作品传入日本长逾300年。大部分作品被翻译、出版,部分作品被改写为"戏作小说"。李渔作品在日本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日本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李渔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正是这些变化使之获得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扎根于日本文化。李渔作品在日本的传播经验为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期战略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两项伟大的事业,具有同一性,在一种双向构建的关系上形成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指导路线和人才保障,也为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提升大众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之上。陈季同作为晚清长期驻欧的外交官,身处中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之中,深刻体会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蔑视和偏见。为了消除偏见,陈季同竭尽全力用他的笔和口才在欧洲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陈季同作品里的中国,想象和现实交织,虽过于理想化,却是弱势文化下的中国文人在强势文化面前的抗争和表达。他始终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向西方进行文化输出,并且赢得了西方读者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陈季同文化高度自信的态度和文化输出,活动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湖南花鼓戏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中含有大量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丰富的湖南本土文化内涵,对其进行英译策略研究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基于文化图式理论,以《刘海砍樵》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为语料,分析文化负载词在文化图式重合、冲突及缺省情境下的翻译方法,能够为当地戏剧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的翻译提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