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学、心理学意义”三个方面的分析做起,厘定了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概念,分析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现代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缩小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鸿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因材施教,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系列新的正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问题、教育数据的安全问题、智能算法推荐的剥削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在经典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解决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正义原则,以推动智能教育的正义进程,实现智能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姜立民 《考试周刊》2007,(17):115-116
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我们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索。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我们应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102-103,108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贯穿我国古代教育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本文回顾因材施教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向人们提示一个真理 ;因材施教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语境中的正义具有什么内涵,以及是否存在一种被证实的关于正义的教育概念。本文并不主张建立一种积极的教育正义概念,而是主张避免把教育当做服务于教育之外的正义规范的工具。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教育中的不正义,并将其在教育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归类,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关教育语境中的不正义的教育现象学,这也就是教育现实得以改善的起点。文章最后指出了克服这些不正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因材施教和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从学生个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习活动是一种参与性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离不开儿童的参与。参与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还具有正义意蕴。社会正义的实现离不开主体的参与,儿童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学校正义生活的实现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儿童参与是学校生活迈向正义的重要路径,促使教育教学从形式平等转向实质正义。对于儿童个体而言,充分的课堂参与能够提升主体间理解,强化正义所依赖的相互性善意;增进自我价值感,提升儿童践行正义的情感意愿;发展儿童的参与素养,培育正义所需的素养与能力。如若实现课堂教学正义,从课堂参与的角度来看,需要设计一种适合儿童的参与,关注参与的适切性;强调参与的广泛性,充分参与教学议题的讨论;鼓励边缘群体参与,为他们提供一种特别的关照;在参与中以理性平和的态度去表达、倾听、理解与接纳。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机会与正义原则^[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理论层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效率至上的原则以及选优行能的精英主义倾向,这种从社会功利出发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以牺牲社会公正为代价的,由于忽视了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中的正义性,社会效率的实现也最终受到影响。在强调正义原则的基础上,本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制度选择的一些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因学生生源复杂,学生心理弱势明显,个体素质差异大等特点,决定了其德育工作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本着热爱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需“因”学生的不同情况之“材”,“施”以分析及“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职学生智力类型的形象思维特点,揭示了高职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性体型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是对教师的时代要求,从高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探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生的基础文化水平大幅度降低,综合素养的差别性很大;行为比较懒散,自由观念强;思想比较活沃,爱好广泛,特长生多。这一现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表现尤为突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新情况、新变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方法和习惯,创立与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施教方法。作者认为: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教育,应实行"因材施教、彰显个性、扬长补短、多路育人"的施教方针。北京城市学院高职高专部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随着新的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成型。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信息效度原则和互动交流原则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思想,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采用班级授课制,比较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进入大学不久,大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就在这名同学身上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了:沉迷于网吧,晚上彻夜不归;经常旷课,甚至连考试都不参加;对专业没有兴趣,对就业忧心忡忡;偶尔上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研究之因材施教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生老师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近几年来,他作为网络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带头人,带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2010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措施,在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教育和教师的灵魂。对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与效果的探讨,有利于发现孔子教育思想的深邃。教师必须从机械的传授书本知识,转化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和爱好,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位学生成才和成功。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切入现代的教学改革.在保持班组教学高效率的同时,探讨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入阐述了计算机辅导教学在提高教学水平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论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设备、过程及方式,并对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