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针对当前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相关的论述 ,并着力从如何发挥学生民族声乐唱法的个性和特色展开思考 ,力图阐述民族声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以此构建更富有科学性的符合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发展趋势的框架 ,对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歌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进行社交的特殊媒介。彝族民歌经过岁月的洗礼延续至今,体现出彝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情感寄托。滇西彝族民歌种类繁多、言辞优美、曲调悠扬、音韵跌宕起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歌由于受环境、语言与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它的传播领域相对来说并不宽广。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拓展了传统民歌的传播途径,诸多歌唱家、演奏家、民间歌手等在国外举办音乐会,向外国朋友传递着我国的民歌及民歌文化,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友谊。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务院已下发了要求抢救、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文件。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六盘水搜集记录的各民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作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揭开六盘水民族音乐画卷的一角。  相似文献   

5.
襄阳花鼓戏和湖北越调同为流行于鄂西北汉江流域的地方传统戏剧.文章通过从唱腔音乐的调式、旋法、板式以及唱词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之间不只是以附属结构的形式被对方借鉴,而是相互影响和渗透于对方唱腔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诗词歌曲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体裁,实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承袭与创新,是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歌词特色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传统音乐内在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独特的音乐韵味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不无关联,中国传统意境烘托下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令人回味悠长。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古诗词歌曲歌词特色对演唱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洛宾,一个家喻户晓的作曲家,用乐谱写作传奇故事,用歌曲绘就人生旅程,王洛宾的歌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升华为各民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浅显高雅,意切情真,久唱不衰。在62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上千首民歌,其中新疆民歌多达700首,被誉为"西部歌王"。王洛宾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本文将会通过四个部分对王洛宾的艺术人生、音乐足迹、其部分新疆民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以及其音乐贡献进行简要的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受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从体裁内容、表现形式、风格色彩等都有自身独特性,我国民歌尤以它不同的地方特色而丰富多彩。它用最古老最朴实的旋律,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是我国民间音乐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9.
作为声乐的学习者,我们都会为得到优美的歌声而在努力寻求着歌唱的正确方法。其实,歌唱与说话声音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通常会被人们所忽视。说话和和歌唱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于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他们是同一发声现象。说话的声音是重要因素,并构成后者的真正支柱歌唱的真正本质,只不过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说话发声,就没有正确的歌唱。  相似文献   

10.
腾冲北部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族民歌的组成部分,自从中原流传到腾北边地以来,逐渐在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和边疆众多少数民族艺术融合,形成特有的滇西边疆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它曾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腾北汉族民歌同其它民间音乐文化一样,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流失,许多歌曲如何对其传承保护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和山歌的歌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发祥地,南部为氐民族摇篮。魏晋南北朝以来,县境内曾两次建立前、后仇池国。当地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滋养着西和山歌,歌词的句式、韵辙、修辞和衬字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学特征,其为西和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单纯的音乐已不足以表达人们的寄托,于是,音乐剧的诞生开拓了音乐戏剧发展的新领域。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1986年的首演、2004年改编的电影版和2011年"25周年纪念音乐会"是其中的三个经典版本,不同演员的演唱体现了歌唱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音乐剧之所以征服了世界,归根结底是由于它的"借鉴"、"创新"。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我们从事音乐艺术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美声和音乐剧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的演唱者不断地丰富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的情感,用心一边感受一边演唱,所谓"音由心生",才能使这些旋律不是按一定节奏堆积起来的音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被创作者赋予了艺术生命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佤族民间歇谣反映了佤民族的审美意识、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从题材和内容方面可分为创世歌、宗教歌和世俗歌。佤族民间歇谣广博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通俗朴实的语言特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都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它是佤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15.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我国歌唱艺术中的两大主要体系和主体形式。二者只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出不同侧面的艺术形式载体,其核心价值还在于其人文内涵的展示与创造。歌唱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无非就是将其更加严谨、科学,完美的运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一个闪光的概念,它的生命永远在燃烧;民歌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它奔腾不息,永无止境;今天,我们来研究民歌概念,考察民歌概念,在音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无疑会显示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禅宗作为唐以来佛教的主流,其传播充分利用了佛曲俗化中俗曲的力量。禅宗极其重视俗曲的开悟功能,还积极从事俗曲的创制,进一步促进了佛曲的俗化。敦煌经卷与禅师语录中的禅宗俗曲在体制上有只曲与联章体两类,它们的运用主要是上堂开法,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典型形式:上堂——曲、舞、(偈赞、机锋、棒喝)——下堂,充盈着音乐文艺的运用。从俗曲可以窥探到禅宗的世俗性特征与音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颖调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流传至今已近两个世纪,特有的音乐语汇与旋律进行方式展现了地方民间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在继承新颖调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保定群艺馆与望都县文化馆大胆改革创新创编了《戏八戒》这出戏,演出20多年来常演不衰,使新颖调这一民间戏曲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