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教材是我们历史教学重要和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人教版教材课文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内容是我们一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课文中的栏目内容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方面的意义,说明其在高考...  相似文献   

2.
打开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1-4册,我们会看到与旧教材每单元必安排说话写话训练完全不同的编排体系。四册教材,安排的写话训练非常有限,并且内容是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的内容。量的缩减,传递给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语文是开放的、综合的,它的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课堂能够生成资源,生活也能生成资源。教师应该有效地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写话搭建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教材中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写话训练借鉴的“例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为学生打好句子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体系理解不够,以致在进行随文写话训练时盲目无序,甚至远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说:“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这段话强调了培养兴趣在低段写话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4册安排的写话训练非常有限,其内容是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话的内容。量的如此缩减,传递给实验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语文,是开放的,综合的,它的课程资源,绝不能拘泥于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今天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想方设法实现“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言的例子来教。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未必逐段而下,也未必面面俱到,而须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强化实践,帮助学生习得规范、生动的书面语言。下面就以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四季的脚步》为例,说说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现“用教材教”。一、贴图读文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项内容。这些词语,前者是由精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狼和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而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的题目则为《鹿和狼的故事》。课文写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凶狼,保护鹿群,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揭示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此为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学生对狼和鹿的生活习性及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要求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到“狼”和“鹿”相对又相依的内在联系,从而激起情感体验,增强环保意识。【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2.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看中说”、“比中议”、“演中辩”,…  相似文献   

8.
刘群 《小学语文》2008,(7):78-79
“我想写几句心里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册教材中第二次写话训练,从编排上看,明显地体现了低年级的语言训练从“说”到“写”的过渡,是学生习作的入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取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5课《画风》。我们在自然界中,经常会遇到“风”,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这篇课文巧妙地通过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浅显易懂,文中三个小朋友说自己怎样画风的语句富有个性、简单明了、逻辑性强,是进行朗读、思维训练和仿写训练的最佳范例。  相似文献   

10.
程瑛 《中学生电脑》2014,(11):35-35
语感,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朗读中语气、声调、表情的合理运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教学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受益匪浅。我发现: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着眼合理,说教材的使用《童年趣事》是人教版大修订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以及选读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都写出了童年的精彩,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能勾起学生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可以写写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一件事的方法,要写一个童年故事并不难,但要写出“趣”却也不大容易。因而这一次的写作指导课,我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继续进行记事作文训练,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内容——“写什么”,还应该关注其形式——“怎么写”。但是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更多地停留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什么”这一层面,更多地在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上做文章,导致了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笔者以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以下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围绕教材安排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齐玉芳 《新疆教育》2012,(16):232-232
老师们都知道,不管是课文前面的“预习”还是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课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属教学内容之列,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忽略它们,更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用好“预习”及“思考、练习”,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感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载体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翻开我们的课本,其整体是一个系统编排序列,每组课文又是一个主题明确的组合,每篇课文更是特点鲜明,其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各有千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依托教材,以读促写,写中再悟,读写其舞,这样一定可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校园里的画》是新入选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折射了前苏联儿童的校园生活。课文写了“我”和卡佳在黑板上比画画斗智的故事。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富有情趣。本课在读与写方面承担两个过渡任务 :在以前学习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本课第一次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是为即将进入中段的学习“初步学会默读”的过渡 :“我”和卡佳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 ,可以用来进行连环画的看图写话的训练 ,是从写话向中年级“习作”的过渡。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或说明;或介绍作者、或提供资料、或解释词语、或引用相关文段……适时地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对教材进行补白,既能活用课程资源,更能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史铁生似乎与疾病“有缘”:21岁时双腿瘫痪,此后就一直与轮椅为伴,现在,每隔两天要去医院做透析;他更是当代文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倡导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感和整体感知,强调语文学习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阅读提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语课程改革,强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倡导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感和整体感知,强调语学习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从人教版初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阅读提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从目标要求到注重引导启发的转变,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套教科书的“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注·提”实验课本中的课文。课文以精美的插图、形象化的语言,构筑了故事的全貌,引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及兴趣。我们根据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的特点,将课文中的插图化为吸引学生的磁石, 再巧用教材这一“引子”,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营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的意境。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搬家》的故事吗?乌鸦住在东村,但那里的人都不喜欢它, 说它不但长得丑陋,叫声也难听。在人们的冷嘲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