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也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但是繁荣背后是肤浅化和过度自由化的危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好在网络文学与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可以成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的有利条件。另外,专业批评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网络文学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意识的构成中,语言意识占有重要的一席。现代批评在其发展的数十年中,一直在为如何理解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而困扰。其一方面通过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揭示了文言话语系统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却又在传统语言观念的影响下,表层化地把这种矛盾理解为文字与口语的对立即工具之用的矛盾,造成现代批评对语言的检讨始终游移在“体”、“用”之间。观念的含混不仅影响了现代批评语言意识的成熟与深化,而且还淡化甚至消解了对文言批判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始于魏晋时期的曹丕,其著作《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批评态度问题,其核心是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批评,从而引起人们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批评态度观.  相似文献   

4.
5.
批评的自觉     
文学批评中要有一种“批评的自觉”意识,即一种既承认理论的有效性也承认理论的有限性的自觉。文学在表现一个可能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最经久不衰的批评方法是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论中,人们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不一定是必然对立的,我们也许可以在人本主义批评中找到这两者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人物,郁达夫的批评不仅是有自觉意识的,而且还是有明确的文学理想支撑的。从踏上文坛起,郁达夫就意识到批评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无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他是在自己对文学、对批评的明确看法引导下与时代、与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率真、宽容、同情是他批评意识的三大特点,这三者与郁达夫接近文学作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更应视作郁达夫与作品主体交流时所显示的思考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心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应具有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竞争意识、读意识、开放意识和经营意识等,同时应该克服浮躁心态、惰性心理与封闭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才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其主体性.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问题.本文从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结合多方面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为学生服务 ,而且要强化为学生主体的自主发展意识服务 ,为学生搭建一个有利于“主体发展”的舞台 ,使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一、承认学生主体地位 ,增强自主发展意识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自主意识。相当多的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发生和养成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交往、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尽管表现的不是那么成熟和完整 ,事实上却是客观存在的。当前独生子女中的相当一部分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对自主发展意识显得淡薄 ,甚至唯诺 ,但其潜意识里自主能动性明显存在并想竭力表现出来。对此 ,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主体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编辑作为编辑主体,应当具有主体意识,应当意识到自己作为编辑主体的存在和作用,作为编辑主体应尽的职责,作为编辑主体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发展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更迭迅速趋于多元化.文章阐述了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并分析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实践和共同特征.这些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12.
《诗品》对历代批评家的批评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诗品》对前代论"诗"的言论有较多的引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观点。其二,《诗品》对陆机《文赋》、李充《翰林》、王微《鸿宝》、颜延论文、挚虞《文志》以及谢客集诗、张骘《文士》都有批评,在其"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与"并义在文,曾无品第"的对立面上建立自己的诗论。其三,钟嵘对批评家的诗才、理论水平与自信有深入的论述。其四,钟嵘对"轻薄"之论、"随其嗜欲"之论、注解方式、忽视"才秀人微"者、自视高于实际者等错误倾向有所批评。《诗品》对历代批评家的批评,表现出批评家对批评事业的反思,这也是南朝时期文学批评成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自翻译活动开始就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翻译批评总是在调整和规范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作为一股强大的意识流,后现代主义也在为翻译批评开拓更新更广的道路,由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新的要求不断提出。后现代主义提倡自我与"他者"的共生,本文提议借用这这一概念,提出在翻译批评过程中读者与批评家的"共生",并根据王红印教授的理论,讨论文学翻译批评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论断太少"既是《中国小说史略》的特点,也是打开《史略》奥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到一位矛盾的鲁迅。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时间跨度进行界定是关系到如何看待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温儒敏、许道明、黄曼君的三种代表性的分期模式是分别从文学、社会学和文化学三个角度进行的。而众多分期模式的存在与学者对现代性的理解、对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对现代文学/文学批评的合法性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对文学批评史分期的不断争论也最终推动了文学批评史研究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6.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考察线索,检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历史”话语的纠结以及文学史反思的向度。文中暗示,文学史反思的某些困难来自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结构,文学史的可能性和知识有效性也只能来自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局部批判”。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1,(3):86-90
西方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以至于这一概念被使用时出现了含混模糊。事实上,从有"文学"之实但无"文学"之名,到有"文学"之名且包含有多重内涵,"文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8世纪以前,"文学"泛指知识;18世纪,狭义的"文学"开始从广义的"文学"中分化出来;19世纪,"文学"的现代意义正式出现;20世纪以来,诸多理论的兴起使"文学"难以形成固定的定义,"文学"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变化。从这一发展小史可以看出,"文学"的范畴在变革过程中大致呈现出由宽泛到狭窄再到宽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历史观点”这文学批评标准。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抑个体生命差异性这一历史的反思。这一种性别立场是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否定,而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致力于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但要将中国学批评成功地进行现代转型,首先必须澄清三个问题,即何为中国学批评的“转型”,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是一项世纪性的课题,众多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而百年来的转型历史就是由这各种力量的“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