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科学史学"的影响,以追求客观、实证的目标为己任,较少关注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新变化,更少关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批判,导致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弱化,鲜见关于教育史研究问题的争论.教育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教育史研究应当:一、加强与史学理论的结合,更新教育史研究理念,开展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二、克服单一的"叙述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加强叙述史研究与"主题史研究"的结合,增强教育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三、重视教育改革中的"历史因素",主动介入和参与现实的教育活动,发挥教育史研究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2.
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转型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教育史学科地位的凸现,得益于19世纪下半叶教育专业化与历史学科学化理念的兴起,其研究范式亦与西方史学发展之脉络相伴随。西方史学于19世纪中叶形成崇尚“据事直书”原则,强调以“史料批判”为手段,在史料的考证和辨伪上下工夫,客观公正地描述历史,并由此确立了19世纪以实证主义为特征的科学历史研究模式。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以德国的狄尔泰、李凯尔特、意大利的克罗齐、英国的特里维廉等为先驱,针对传统史学把研究历史等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做法提出批判,认为史学家对历史的阐释不能完全“排除自我”和“绝对客观”。20世纪分析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传统教育史学影响,强调"让史料说话"。而当代,史学研究向多元化发展,历史研究的着眼点开始转向主体如何认识历史客体的问题上来。在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的新时期,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视角考量,教育史研究都必须重视研究者主体性,并将其与历史客体性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史学科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教育发展的历史与规律,中国教育史研究一直注重精英思想与制度形成,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及其活动本身。教育史学的理论品性不断地得到提升,却对当代教育实践的变革缺乏足够的关注。实践品性视域下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强调教育史研究在对当代教育生活的关注中理解教育变革的历程,重新确立人及其活动在教育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走向生活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意味着教育史研究视线的下移、研究范式的变革和表述方式的更新。教育口述史作为实践品性视域下教育史研究的一种形态,正日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史研究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下的时代特征与使命,"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决定了其项下教育史课题的存在,需要得到正视和破解。教育史学国别研究力量分化悬殊,过于西方化和美国化,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没有相应的准备和必要的基础沉淀,难以承担沿线国家教育史研究的"新拓展、新开辟"任务。沿线国家的教育史研究与交流是当前与长久以来教育史学的弱点和盲点。教育史学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视野重新审视自身,思考教育史学科规划与建设,在保持和追求教育史的学术功能之外,结合和发扬教育史的社会功能,让教育史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必要的统一,开启新的规划与建设之路,以实现其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观史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新的史学思潮,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观史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与传统"叙事史"的区别、优缺点,接着通过对两部著作,分析了微观史学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的成功尝试,最后微观史学对于拓宽我国教育史研究的范围,增强教育史研究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新视角。从西方心理史学及其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看,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也是可行的,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已见端倪,但在研究过程中应把握心理学理论与中国教育史实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局限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史是当代西方的一种新的史学流派,盛兴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其经典作品涵盖了许多领域,颠覆了盛行一时的社会史模式。新文化史研究的主要进路是人类学和文化理论,将语言看作隐喻,显示出对于权力关系的深刻关注。新文化史家围绕历史研究方法展开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讨论,使历史更接近于广大公众,也扩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实践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集体成就。新文化史遭到的主要批评是对文化的强调削弱了历史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文化理论混淆了想象与真实的区别,给历史编纂带来了负面影响。教育史研究者能够从新文化史中得到诸多启发,思考新文化史家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尝试从文化角度解释教育史,从经典文化史和新文化史的经典中汲取与教育史研究有关的养料,进而从教育史学史的角度研究新文化史对于各国教育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不管是世界教育史学,还是中国教育史学,无时无刻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是由历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正像英国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所说: "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1]P28作为历史学分支学科和教育学基础学科的教育史学,同样具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受史学情感转向及情绪转向的影响,教育史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受到重视。目前教育情感史研究主题是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以调控和培养情感行为的规章制度为主要对象,以"治理"为研究视角,集中于学生情感行为的研究,这同史学家把"情感"视为可以调节与控制的行为的认识有关。近年来史学领域出现的"情绪转向",较于情感史,更为注重"事实的"情感行为及强调身体关涉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认识和理解教育历史的能力。对身体的关注,则可以沟通情绪研究与情感调控研究,而教育史研究实现合理的身体关注,需要教育转向为情绪史。  相似文献   

12.
侯艳 《教育探索》2011,(2):75-76
计量史学法适用于历史上有关教育现象的规模、程度以及范围的研究,适用于历史上有关教育结构的分析与研究,适用于历史上各现象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计量方法被引入史学研究领域,促进了教育史研究的精确化,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问题的视角,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和利用"边缘资料",同时迎合了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是使教育史学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教育史学科的学科发展,关系到教育史学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教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必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探讨。在几年前,我和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郭娅教授合写过一篇文章《试论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在文章中我们对过去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史研究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史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史学理论的贫乏;二是实现教育史学研究目的手段的简单化;互是教育史学的批评与反思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认为,建立严谨、系统的教育史学理论体系是目前我国教育史学工作者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杜威根据其实用主义哲学,提出了其史学思想。杜威认为:历史具有双重属性和工具性价值;历史研究应关注全方位的社会生活、注重历史解释和问题解决,并强调历史研究的伦理目的;历史研究可采用动态情境的视角、逻辑探究和多元学科的方法。杜威在教育史研究中通过聚焦教育问题、分析教育史料、回归教育情境等方式,力图构建适应民主社会的教育科学。杜威实用主义史学思想启发我国当前的教育史研究,需兼顾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批判性地解释研究内容,关注情境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围绕"社会大变革下的教育史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主要议题有:社会变革 期教育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视野下移、教育活动史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与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教育应对等.与会代 表通过热烈地研讨,对社会大变革下的教育史研究达成了共识:教育史研究不仅要主动适应社 会变革,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影响社会变革;教育史学者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 教育史研究的领域,以提升教育史学科地位,掀起教育史研究高潮,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谈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围绕近年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变化这一主题,首先指出在国家众多、国情各异的欧洲,教育史学家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和其文化专业背景及工作环境等不同有关;然后通过四个案例具体介绍欧洲教育史工作者如何运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来发掘新资料、提出新问题和拓展研究领域的;最后概要叙述史学方法最新的两大变革走向及教育史研究工作者在这种变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在其开设的“史学思想史”课程中,通过分析波丹、孟德斯鸠、维科、孔多塞、李凯尔特等人的历史思想,系统地介绍了近几百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勾划出史学思想史的大致脉络,而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大势为:历史哲学转向,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方法变革;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扩大.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是:与国外史学界的对话与交流频繁;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兴起并走向深化;“现代化”研究变为重大课题;历史现象与规律的探求向多层次发展;历史知识的普及更加多样化.当前中国史学的不足表现为:理论研究热点减少;研究对象琐碎化;选题趋同化、庸俗化;成果过剩化、泡沫化;学风轻浮化;人才培养盲目化.改革方略为:明确目标;立足启点;选准突破口;探索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教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1903—1949)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强调,历史学应将历史教育史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史学视野下的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体系,从史学、教育学的角度掌握研究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