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语的synaesthesia是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常见于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它在手法上的独特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文章通过对synaesthesia的定义、种类、特点、作用及辨析的分析,以求得对synaesthesia这种英语修辞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中学生当中很少有人知道英语里存在修辞格及其运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随后介绍英语修辞格并论述其在学习英语中带给学生的好处,目的在于敬请教学者及早地向中学生教授英语修辞格。向中学生教授英语修辞格确实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获取修辞格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及阅读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使用修辞格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从正确运用英语修辞格及对比分析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的异同入手,浅谈如何在忠实表达原文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英语的修辞格,并介绍英语修辞格在翻译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广告语言艺术的关键。着重讨论了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运用技巧及汉译方法,并从功能对等原则出发,提出对广告英语修辞格的翻译应考虑到英汉语言的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词义修辞格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是一种劝说性、鼓动性的语言,广告撰写者经常运用修辞格来加大广告的劝说力度。文章探析了一部分词义修辞格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英语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格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辨别该语言的各种修辞现象,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及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修辞格是指说话写文章过程中创造的使语言具有动人魅力的增强思想表达效果的结构格式。文章讨论了英语修辞格Antonomasia的两个基本特点,即专有名词普通化和普通名词专有化。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论述了该修辞格英汉翻译的途径。文章分为三部分,即引言、翻译的方法和结论。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对话、阅读.还是写作和翻译都要接触原文。因此,只有学好了英语修辞格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原文,才能达到尽善尽美地掌握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修辞格hyperbole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以取得特殊效果的修辞格,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大类,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阐述了英语修辞格hyperbole的特点、表现形式、其在运用过程中受语境影响的方方面面;指出汉译hyperbole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直译、意译、虚译、变通翻译等方法,以期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语同源修辞格虽然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各式各样的英语语体实际运用中却十分广泛。作为一种特殊的重复修辞手法,在翻译实践中英语同源修辞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英语修辞格可分为积极修辞格和消极修辞格,积极修辞格在学习中经常见到,因而学习者耳熟能详,消极修辞格却往往被学习者忽视。文章着重就消极修辞格的概念、汉语翻译方法及表达效果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学习者对消极修辞格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论张爱玲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传奇女作家,其文学创作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善于截取“软弱的凡人”的心理和情感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无意义和绝望。笼罩于张爱玲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是无法消解的虚无和绝望。  相似文献   

12.
与历史学的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在其情节的虚构和想像的背后,蕴涵着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和人们真实的思想和信仰,文学细致入微地、生动地刻画了人们的追求、互动和关系网络,包含着思想上的真实。文学是我们探索社会真实和社会思想的不能忽视的史料。把文学作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意味着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展开的场景上;在社会学和社会思想史研究上,意味着我们试图突破西方社会学的范畴和思路,从本土寻找新的概念和方法,因而具有很强的范式转换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具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学内容的深广发掘或是在学艺术形式上诸多创新,也从而使学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有一本质的提升,这些都足以令世界坛瞩目。但学进入到上个世纪末,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却正在发生着令人忧郁的变化,时代背景的淡化、思想容量的稀释、社会良知的弱化、审美力度的降低等都使得学意义在整体上被消解,人们更多的是将学当做是某种化快餐来消费。本的目的就是从现代阐释的角度对学意义的现状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到学意义被消解的症结所在,以有利于学在民族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建安时期,诗赋等文学作品在其文人立言价值观中的地位、价值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凸现。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文人的文学活动。其表现为:文人创作日益生活化、普遍化,并成为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进行了有意的文学品评活动;文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其通常被时人、后人以文学家的身份来对待、看待;文人的文学活动的文学性较以前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死哲学,就是对生命与死亡进行深刻反思与追问而形成的对生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死亡,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哲学家。阅读海明威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生死哲学,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18.
经典作品包含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层思考,往往是时代思潮的艺术化表现,对经典作品纯文学的解读具有天然的狭隘性和弊端。发掘作品思想与时代思潮的深度联系,由作品而了解民族文化,把知识的传授导向人生智慧的养成,应成为文学教学的一种追求,而教育者具备必要的思想史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是拓展文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