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龙玉 《出版广角》2014,(13):84-85
正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拔除人性中的恶,滋养人性中的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理论上说,所有层次意义上的改革都是破旧立新。"改"是部分修正"革"是彻底清除,都针对"旧"而言而所有"旧"的东西都是因为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才必须要"破然后"立"。这是常识,是通例。但常识有时靠不住,有通例则意味着有例外教育改革就是鲜活的例子。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则是这些例子里醒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网络负面影响以及用户道德失范现象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异化入手,揭示出高校图书馆网络用户道德教育人性存在的必要性,力求通过人性教化的思路和手段,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在"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人性升华中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进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把文化发展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策"地位,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大发展时代,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出版、教育与文化发展 出版和教育是一对"孪生子".出版从诞生那一天起,无论是古代出版还是现代出版,就与学校和教育密不可分,至今如此.对于文化而言,教育是手段和过程,文化则是教育的结果. 1.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性 这一点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可以找到其根据和根源.苏美尔人留下的楔形文字原始文献表明,其学校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性.这一教育思想被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儒道融合的人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人性论是对儒、道两家人性论的总结.在人性本质上,<淮南子>既主张人性虚静,又提出了"民性善"的命题,同时,为了强调教化的必要性,持"人性不等"和"人性可塑"论.在养性上,<淮南子>认为养性的前提是"知道",养性的关键是要克服身内情、欲、知和身外物、俗的影响,原心返性;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形、神、气的关系,人性与礼乐法度的关系,并注重教化.  相似文献   

5.
希腊古典时期"智慧"化身的智者,以职业教师的身份,凭借"三艺"典籍中的修辞、雄辩术,采用演讲与习明纳教化模式对雅典城邦公民施加"智慧"教育与信息渗透,彰显了人性伦理价值观,成为西方口语传播过程中公民教育中的典范,为融媒体时代的传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清初方苞关于"天理"与"人性"的辩证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方苞以程朱理学为基础,主张顺应天理、追随势变,在清代律法之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方苞"天理"与"人性"辩证思维的律法意义展开,简单论述方苞对清初的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人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这个职业。"铁肩担道义"是说记者的品质,"妙手著文章"是说记者的能力。笔者认为"铁肩担道义"除了品质,也是责任,这种责任的履行光靠"妙手著文章"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守心如玉"。守"人性"。守"人性"就是以人为本。记者必须懂得,没有一条新闻值得用生命换取。而在"人性化"方面有争  相似文献   

9.
黄东奎 《大观周刊》2011,(16):134-134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养成要通过很多途径才能形成,比如,文化氛围的熏陶、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深刻的人生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社会公德事件,本文就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讨论事件的表层原因的基础上,透过现象,从教育的视角,以人性、知识、社会和伦理为维度,剖析了当今社会人性的冷漠和体制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11.
覃嫦 《新闻爱好者》2011,(14):142-143
电影《撒玛利亚的女孩》中少女卖淫仅仅是导演思想表达的载体,阴暗深沉的人性罪恶才是导演批判的笔触指向。导演在表明人性深处善与恶的复杂缠绕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倡导着抑恶扬善。这与儒家崇尚"仁义"的思想内核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李芸鑫 《兰台世界》2016,(9):143-145
孟子所说"性"的含义有三点:指人性中异于禽兽的部分;性善是先天的;指人性中能够为善的动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性善"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假设",性善论"的论证属于循环论证。但是",性善论"在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方面仍有重要意义,结合荀子的"性恶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当下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即时阶段性、欠缺规范性、重形式、轻功能等突出问题,引入生涯发展观,并在其视角指导下从建立系统化全面性、动态化连续性、专业化科学性、功能化育人性、大数据分析与统计等五大方面探讨大学生"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档案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亲亲相隐"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亲伦精神,其根源在于人性的情感本源。现行刑事法律否定了"亲亲相隐",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导致人性的沦丧和异化。为此,应该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创新,对刑事法律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面临低效率、边缘化等诸多困境,从"互联网+"的视角探究背后的形成逻辑有助于找到破解困境的创新路径。[方法/过程]从"互联网+"的视角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困境的形成机理进行探究,提出基于微视频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逻辑思路和行动路径。[结果/结论]基于微视频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的积极探索,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对传统模式的重构,既强化相关主体之间的连接,又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的开放,从而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出版广角》2018,(1):84-86
向来擅长以"冷静回望"的姿态来书写中国历史的严歌苓,在《妈阁是座城》中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社会中的灰色地带,敏锐地发现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隐藏在繁华都市里日渐扭曲的情感和荒芜的人性.小说鲜明地表达了都市人的生存境遇、女性人生的困顿与和突围,以及人性的失落与救赎.  相似文献   

17.
赵彤 《记者摇篮》2013,(1):11-12
近年来,随着灾难报道的不断发展,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尤为严重。灾难报道不能只局限于直面悲剧,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个体感受,给生命以尊严,给受众以震撼,从而引起共鸣。处理好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学人在20世纪上半叶开创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的学术萧条和思想真空之后,终于在新时期逐渐复苏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时期美育理论在初创之期就自觉立足于中国当代本土问题语境。中国美育理论工作者在思想文化百废待兴之际,面对"文革"十年对人性的凌迟和摧残,本着人性启蒙和塑造健康  相似文献   

19.
姚爱强 《今传媒》2020,(4):147-148
为了探索设计育才规律,本文以《标识设计》教学为例总结了"情意性"设计教学方法,即以系统有序的内容启导学生学习兴趣,以具体有节的鼓励呵护学生学习信心,以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创意灵感。其目的在于补充既往院校式设计教育模式中机械理性的人才培养单一维度,关照设计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感性、诗性的人性面向,以服务于设计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阅读《水浒传》除了从文学和历史的层面进入,更应从社会和人性的层面给予关照。宣扬社会和人性之善是《水浒传》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它被奉为几大古典名著而受到广泛阅读和传颂的原因所在。但如何从更高、更深的文明、人性、人道的角度来剖析《水浒传》所存在的缺陷则显得尤其重要。论文试图通过对"劫富济贫""、杀人""、农民起义"三个问题的讨论来揭示和呈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