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李开先在明代学发展中是一位承前启后、得风气之先的人物。对其生平思想及创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是关于明代中后期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于认识和把握明代中期以后政治、经济、化的变迁,社会情状以及知识分子阶层的处境和心态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从吴晓玲正式提出到其后卜键等人的充分证明,应该说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学术界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是因为\"李开先说\"缺乏一项较为有力的证据。很多学者都认为\"欣欣子\"和\"笑笑生\"是解开其作者的关键,实际上这正是其作者李开先为我们设的一个诗禅,答案就是作者的名与字。作者著有《诗禅》一书,在书中多次提及解谜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作者有意而为的。其他反证作者非李开先者,主要是未能顾及李开先的个人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开先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除其诗文、戏曲成就响彻于文坛外,散曲创作也闻名于时。在其现存的散曲作品中,大量为感叹世事、抒发愤懑之作,曲风以豪放为主,但其中少量悼人之曲哀婉绵丽、情真意切、凄切动人,着实值得一读。这里选其套曲《冬·夜长不寐》试析之,以使大家能了解其散曲风格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是社会生活、哲学观念、文学创作各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尤其是市民文艺的壮大和阳明心学的兴起对当时文人士大夫产生了重要影响。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正是这一历史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重要作家,其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新变,呈现出进一步生活化、通俗化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转变传统的轻商意识、一改禁奢的旧观念、破除男尊女卑的陈规陋习和感刺时政一扫哀怨之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开先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除其诗文、戏曲成就响彻于文坛外,散曲创作也闻名于时。在其现存的散曲作品中,大量为感叹世事、抒发愤懑之作,曲风以豪放为主,但其中少量悼人之曲哀婉绵丽、情真意切、凄切动人,着实值得一读。这里选其套曲《冬·夜长不寐》试析之,以使大家能了解其散曲风格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李北海集》版本的形成、流传、转变的历史过程,陈述并分析了现存三大版本系统的具体情况和内容,对《李北海集》的版本及其源流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观.  相似文献   

7.
李开先七十五首咏雪诗,蕴涵了深刻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从李开先以雪寄志的情怀,心忧天下,关心着国家的安全、边防战士的温暖,彰显了其人生追求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潘岳是西晋时期极有争议的文人,他所著《闲居赋》,元好问评其"千古高情",可"拜路尘"积极入仕的潘岳和赋中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仕宦、归隐始终困惑着中国古代文人,将潘岳与成功的仕人、著名的隐者相比较,不难发现潘岳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仕宦之路,《闲居赋》并非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9.
学界以往对李开先的曲作曲论等个案关注颇多,但对其戏曲交游尚无专门系统的研究。李开先一生交游广泛,词曲交游尤多,广泛的交游不仅扩大了李开先的文坛名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李开先广博的曲学成就,李开先戏曲及散曲的创作、曲学理论的形成与深化、元明曲选的整理辑录、相关作品的刊刻传播等都与其广泛的词曲交游活动密切相关。词曲交游不仅对李开先本人有重要影响,对整个明代戏曲文化史而言亦意义重大。嘉靖年间以李开先为代表的曲家彼此往来,互相切磋,活跃了曲坛氛围,在"创作—批评"的良性循环中,明中叶曲坛渐趋繁荣。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以“心画心声总失真”讥讽潘岳的《闲居赋》。本以两事置辩,其意在不要因人而废。  相似文献   

11.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在敷演时事的同时,又道出了历代士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2.
《闲情偶寄》的成书时间常见有三说,一日1617年,一日1671年,一日1672年。这种混乱的表述实有纠正的必要。通过辨析,《闲情偶寄》成书于1671年的说法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13.
明代清曲的创作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脱离戏曲体制的清曲称之为散曲,是不切之说。明代清曲在总体上成就不能与元代相比,但它上承元代而在局部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业绩。它以音乐为依据分为南、北二流,但作家往往笔兼南北,并不以地域为界分南音北曲。明代前期清曲在音乐上沿袭北曲,内容上却具有时代特色。嘉、隆年问昆腔兴起,南曲风头日健,成为散曲的主流。这时期作家重视音律,兴集曲、犯调,在形式上提高了清曲的创调能力;边塞题材进入清曲,为清曲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李化龙为河南长垣人 ,明代万历年间率军平定了西南夷播州地区杨应龙的叛乱。这场战争是明代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著名战例 ,极大地提高了明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威势 ,也显示了李化龙卓越的文才武略  相似文献   

15.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一词作出全面客观的释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中,也有少数戏曲理论散见于其诗文词赋中。李渔的戏曲理论一直为人所关注、所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用新的学术眼光来重新审视李渔,并力图借助一些更新、更科学的方法,对李渔的戏曲理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就其所涉及的方面而言,包括文献整理和理论发掘两个大的方面的内容。不少专著和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朱长春是晚明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宏富,但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提及。然而从朱氏诗歌入手,对其作品加以梳理,就会发现其作品的独特价值,其诗呼唤亲情与咏怀人生,赞颂友情与指摘时政,向往自由与娱情山水,不离于情,不乖于理,清新雅致,自成风格。此外,朱氏还对当时文坛的复古之风予以批评,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晚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沉暮开新的动荡时局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沃土;庙堂文化一统及复古流弊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从明代万历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诗经》文学评点著作。明清之际《诗经》文学评点的兴盛,与宋代以来诗话对《诗经》的文学阐释,晚明评点学的繁荣,明代心学的盛行,及八股文取士等因素有关。评点《诗经》是一种文学读法,但也保留着传统经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