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界以往对李开先的曲作曲论等个案关注颇多,但对其戏曲交游尚无专门系统的研究。李开先一生交游广泛,词曲交游尤多,广泛的交游不仅扩大了李开先的文坛名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李开先广博的曲学成就,李开先戏曲及散曲的创作、曲学理论的形成与深化、元明曲选的整理辑录、相关作品的刊刻传播等都与其广泛的词曲交游活动密切相关。词曲交游不仅对李开先本人有重要影响,对整个明代戏曲文化史而言亦意义重大。嘉靖年间以李开先为代表的曲家彼此往来,互相切磋,活跃了曲坛氛围,在"创作—批评"的良性循环中,明中叶曲坛渐趋繁荣。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从吴晓玲正式提出到其后卜键等人的充分证明,应该说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学术界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是因为"李开先说"缺乏一项较为有力的证据。很多学者都认为"欣欣子"和"笑笑生"是解开其作者的关键,实际上这正是其作者李开先为我们设的一个诗禅,答案就是作者的名与字。作者著有《诗禅》一书,在书中多次提及解谜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作者有意而为的。其他反证作者非李开先者,主要是未能顾及李开先的个人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明代戏曲论著史上的李开先《词谑》,虽然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全书四个部分之所录所载,实际上成为了李开先因"究心"而眷恋北曲的一种具体反映,一份有关戏曲学理论的重要记录。而"注重民间俗曲"、"推崇元人风味"、"重视音韵曲律"、"讲究舞台效果",则为《词谑》所反映出的戏曲学价值之所在,因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  相似文献   

5.
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缟<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相似文献   

6.
李开先七十五首咏雪诗,蕴涵了深刻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从李开先以雪寄志的情怀,心忧天下,关心着国家的安全、边防战士的温暖,彰显了其人生追求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明代李开先在传奇《宝剑记》中,于林冲、高俅的斗争主线以外,又设计了高俅之子谋取林妻的辅线,这种结构曾引起众人的批评。但从文本结构、内在结构、表演体制看,李开先的这种安排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刘坊是闽西上杭的亡明爱国诗人,他一生不仕不娶、孤高傲世、崇尚忠义、劝政为民、怡情山水.所著诗文<天潮阁集>被近世柳亚子称之为"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刘坊不愧为明清之际的杰出文人.足以让闽西人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9.
高启为明初大家,一生诗文极富。历来崇尚高启诗文者也不乏其人,故他的诗文被传抄刻板付梓流行于世的也较纷杂,今将他的诗文版本加以探源考辨,这对研究高启诗文也不无裨益。 高启一生写了两千多篇诗文,分别收入《江馆集》、《娄江吟稿》、《吹台集》、《凤台集》、《姑苏杂咏》、《槎轩集》、《扣舷集》和《凫藻集》。元至正丁末(1367)年,他将移居青丘后即十年离乱时期所写的《江馆集》、《娄江吟稿》共七百三十余首诗辑为《缶鸣集》。因他自谦“未敢与昔之名家者比”特取《楚辞·卜居》中的“黄钟毁弃,瓦缶雷鸣”之意而命名的。并请先辈胡翰、名流王祎、好友谢徽为其书写了序。与此同时,吴中四杰之一即高启诗友徐贲也辑成高启的《缶鸣集》,并请高启的另一好友王彝为其书作序。于是高启的《缶鸣集》就有两种手抄本并行于世。  相似文献   

10.
明代散曲     
散曲在元代经历了它的兴旺时期之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元代,内容和形式也具有这一时期的特点。康海、王九思、王磐、祝允明、唐寅、陈铎、杨慎、李开先、金銮、冯惟敏、薛论道、刘效祖等,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 康海、王九思、李开先、常伦等多叹世乐闲之作,在勘破世情、隐居乐道的词句后面,不时透露出对官场黑暗、人情险恶的不满。祝枝山、唐寅、杨慎夫妇等多写风情闺怨,其佳者往往沉厚真挚,写出了妇女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从艺术风格看,前者豪放恣肆,后者清丽委婉,是形式不同的两个流派。  相似文献   

11.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即韵味极为韵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陶渊明田园诗的不朽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切纯真、恬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自然的语言;真淳隽永的理趣。他的田园诗之所以魅力不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主观原因是分不开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无论是在诗歌创作题材上、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意境开创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5.
商洛作家李育善的散文创作,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乡土作家的双重角色体认,交互影响着李育善的散文视角。李育善散文的关注重心是家乡的广大农村,着重状写乡间的自然山水、民生场景和人物命运,从而构成了多幅生动的商洛风俗画卷。尽管李育善的散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近十余年来,其创作不断走向成熟,表现为取材范围日益拓宽,个人视野逐渐开阔,语言技巧不断丰富。这些踏实的进步,使作者在承变进程中的陕西散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李东阳的研究主要侧重其诗歌理论及其散文,很少关注其诗歌的内容,尤其是缺乏对其《竹枝歌》的重视。他在湖南写的20首《竹枝歌》,突破了当时台阁体独霸诗坛的格局。不落时俗,另辟蹊径,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湖南的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其《竹枝歌》也实践了李东阳提倡主情,力主自然的诗学主张,从而也就形成了李东阳《竹枝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之星,其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领域,并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学界对徐志摩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相比,将浙西文化与徐志摩诗歌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还是少之又少,试图从浙西文化的“女性”特质出发。将地域与文学相结合,重新审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0.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