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弩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而不同时代,其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战国秦汉时期弩在军队武器装备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弓箭,这是由各自的使用特点所决定的,两者只有配合使用,方能显示此期射远兵器的巨大威力;其次,轻型弩和重型弩的使用、弩的有效射程、弩射特点和用弩战术等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山东胜县出土的“山阳”铁器范、“齐铁官”封泥和“五铁”钱范,证明汉武帝时由国家施行了盐铁专卖、货币专铸等重要措施,显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为了缓和深刻的社会矛盾,从而挽救垂危的统治政权,出现了王莽的专政“改制”。始建国元年铜方斗、始建国元年铜矩尺、国宝金匮等就是王莽改制的遗物。  相似文献   

3.
图书介绍     
在我国,铁器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秦汉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已基本完成了铁器化过程。汉代的冶铁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各种冶铁炉,还使用了耐火材料和鼓风装置。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代铁业的情况,不少专家学者早已论述过,本文仅就铁的产地、铁官的设置、铁价、铁税、铁的生产工艺、冶铁规模、铁器的质量保证、铁的用途及管理方式作些研究,以求教同仁。 一、铁的产地 古代中国对铁的认识极早,作过较为详细的普查。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就记载过39处,著名史学家杨宽教授又一一作了考证,其位置可考者21处,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广大地区。 《管子》也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当然有些夸张。 同时,人们在找矿、采矿中也积累了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2):98-100
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战国文字资料层出不穷,其中以兵器文字最为显著。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出发,以1990年以后(截至2010年)新出土的战国燕系有銘文的兵器为研究对象,进而归纳战国时期燕国的军事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燕地的政治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献记载赵国县邑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但战国时赵国的文物中涉及赵县邑的资料不少,这为研究战国赵县邑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的重要史料。本文就是利用战国赵文物中兵器铭文和玺印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赵国所置县邑,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7.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8.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汉的考古,大体可把它分为二大阶段。第一阶段战国初至西汉初,第二阶段从西汉中到东汉。根据考古材料可以将战国时期划分为战国早、中、晚三个时期。战国早期,大体从前5世纪上半叶到前4世纪中叶;战国中期约从前4世纪中叶以后到前3世纪的上半叶;战国晚期,可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随着国势的强盛到后来灭六国为止,也就是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战争时期。依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已在十八个省、自治区的上百个地点被发现。在战国初期,铁农具发现数量很少,器形简单。到了战国的中、晚期,铁农具骤然增多,分布也广,北起辽宁,南到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四川、陕西和当时的七国的广大地区。根据战国时期铁器的金相分析,战国初期的冶铁技术尚处在固体还原法阶段(块炼法),战国中期则掌  相似文献   

10.
(一) 铁的发现和使用,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起过重要的作用,“它(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1] 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铜柄铁刃的钺[2],藁城铁刃青铜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铁器的使用时代提供了重要资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铁的国家之一。经过有关单位鉴定分析结果,确认为这铁刃的来源是陨铁,而不是冶炼的熟铁[3]。在商代中期,我省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在铜钺刃部用陨铁锻成的锻打嵌铸技术,对铁比铜坚硬、锋利等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从它的制作方法来看,也是先将铁加热锻打成刃形,然后再嵌铸到钺身里面。这种加工技术,在当时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11.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两类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却并无二致。在现存先秦至汉大量古籍里,前一类句式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并在王畿及各诸候国人士之口广为通用。而后一类句式则迟到战国中期才主要出现在齐国君臣之口;与之同时,前一类句式在口语领域,仍居于压倒优势地位。不过,后一类句式虽晚出三百多年,但它一经出现,即在口语领域逐步取代前者地位,而前者却渐趋消失。到战国晚期及秦,后者已在口语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直到西汉几乎完全取代了前者,而前者在口语领域则几乎消失殆尽。这种消长变化也有其必然之故。  相似文献   

12.
元代回族兵器制造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回族兵器制造主要有“回回炮”、“火铳”、“镔铁刀”三种。其手工业兵器制造技术的巨大成就,是中亚、西亚波斯、阿拉伯手工业技术与中国传统手工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阿拉伯伊斯兰化、波斯化与中国儒家化、草原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献记载中,有关战国时期魏国设县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但是在战国时期魏国的兵器铭文中,涉及魏国置县的资料并不少,这为研究战国魏县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提供的重要史料。本文利用战国时期魏文物中的兵器铭文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魏国所置县,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14.
铁器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恩格斯就曾指出“它(指铁器的原料——笔者)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又说“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星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与铁器相关联的生产力的提高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恩格斯就以铁矿的冶炼  相似文献   

15.
未来兵器     
李炜 《初中生》2013,(11):39-39
我们一起分享几个“秘密武器”,那些还停留在科幻小说里的未来兵器。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341年发生的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何处,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1972年《孙膑兵法》的出土,其中《陈忌问垒》应是谈马陵之战的第一手资料。此篇所谈的战场地形,与旧说中的几处战址地形大不相符。同时山东郯城马陵山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铜箭头,两把铜剑、刺和带有“(谷阝)氏左”(即“作”字的金文写法)的铭文铜戈。剑、箭头、刺和戈均经国家及省有关专业部门的鉴定,确认为战国兵器,于是最晚起的战址在马陵山说,有后来居上之势。为了弄清楚战址究竟在何处,笔者有幸参加了郯城县委组织的调查工作,本着求实的精神,对几处战址依次作了考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铸铁技术的国家。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发现2500年前的铁器,例如1950年在河南辉县团围村发掘战国时代的魏基,出土铁制生产工具90多件;曾在江苏六合程桥的东周墓出土的铁丸和铁条;长沙识字岭的楚墓出土的小铁锄;河北蒿县出土的商代铜锁,其铁刃是用陨铁煅成,距今3300-3400年。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我国在3000年前的周代已会冶铁铸铁,公元前3、4世纪铁品已普遍使用,比欧洲早1600年。自春秋以来,我国设有专门管理炼铁的“铁官”及经营炼铁的“铁商”,并曾著有“盐铁论”,主张盐…  相似文献   

18.
《少年科学》2009,(10):42-43
网络真方便,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聊QQ……时间一长.我从“菜鸟”到“小虾”.并逐渐成为网络“大侠”了!我在网上收获了不少“兵器”.很管用。今天,就来个大检阅.给您瞧瞧!  相似文献   

19.
<正> 八爪鱼哥哥:大头弟弟,来看这张图片(图1),考考你,这是什么兵器? 大头弟弟:喂,老大,给点专业精神好不好!虽然我没你“专家”,但也看得出这是拖拉机嘛。兵器?!犯这种错误是会让小朋友笑话的!  相似文献   

20.
固原春秋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短剑、铜柄铁剑、戈、矛等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中常见的兵器,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产物。其中双兽首、蘑菇首等青铜兵器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反映了草原民族杰出的创造力。这些自成系统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青铜文化,为区分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不同支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