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中有许多百读不厌的篇什,《秦晋Yao之战》是其中之一。作从作品中人物语言中显示出来的对比美、和谐美、精炼美和动态美四方面浅析了人物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左传》的口才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以《秦晋殽之战》中人物19次“演说”共38句话为例作鉴赏,从语言情境看,言分内外,内直而外曲;从语言艺术看,语有表里,可由三意、三味、三境构成的矩阵知其多维;从语言机理看,声由心发,语言外显着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可由几个特点来观照其语言美。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口才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以《秦晋殽之战》中人物19次“演说”共38句话为例作鉴赏,从语言情境看,言分内外,内直而外由;从语言艺术看,语有表里,可由三意、三味、三境构成的矩阵知其多维;从语言机理看,声由心发,语言外显着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可由几个特点来观照其语言美。  相似文献   

4.
5.
6.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受后人称道。它一般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人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秦晋殽之战》一文,对战前双方的政治形式、将帅的谋略、战士的斗志及战后双方的矛盾转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具有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但是由于开头的一段文字过去被认为带有“神魂不灭论”的思想,是《左传》中的糟粕,一直未被选人教材,而现在的大多数通行的语文教材与读本均人选此段.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的编者渐渐关注了此段文字在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翅 《学语文》2002,(3):14-14
伏笔作为一种写作技法,是指作者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要讲的内容预先提示或暗示一下,是一种有计划的“埋伏”,目的是使读者对下文出现的内容不感到突然。《左传》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时,主要通过蕴伏笔于记言和叙事之中,前伏后应,既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图,也融入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使得整部作品结构谨严,脉络清晰。《(肴殳)之战》就是其中的显例。  相似文献   

8.
《秦晋崤之战》是《左转》写战争的著名篇章之一。本篇主要叙述在周襄王25年发生在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击郑国,晋、秦两国作战于崤的经过。秦穆公不听騫叔的谏诤,秦师骄纵轻敌,招致失败。这篇著名的历史散文,其艺术特色虽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依然熠熠放光,它的预叙多变,一波三折;语言有神,惟妙惟肖;简笔塑形,入木三分;叙事明晰,详略得当,对我们今天的后学者仍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殽之战》一文有一幅插图,描绘了一个战争场面,看情形应该是文中关于战争经过的文字(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的图释。插图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选文内容,用意自然是很好的;但其内容却有严  相似文献   

10.
《秦晋殽之战》的逻辑推理特色王染白“秦晋之战”是春秋时期五大战役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秦穆公企图以杞子为“内应”,发动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远袭郑国;其目的不但未遂,于鲁傅公三十三年反而在进军途中的山一带被乘隙拦截的晋军击败,全军履灭,以至“三帅”被擒。...  相似文献   

11.
“秦晋殽之战”是春秋时期五大战役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秦穆公企图以杞子为“内应”,发动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远袭郑国;其目的不但未遂,于鲁僖公三十三年反而在进军途中的殽山一带被乘隙拦截的晋军击败,全军履灭,以至“三帅”被擒。《秦晋殽之战》一文,通过严密的层层逻辑推理,以简捷、凝炼、深刻而富有哲理性、概括性的逻辑语言,生动地论证了战略决策的正误决定战争胜负,而战略决策的正误又是由逻辑推理的正确与否所决定的,从而揭示了不义之战终究要失败的主题。 一、从“蹇叔劝师”,看逻辑推理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殽之战》,选自《左传》鲁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或作《左氏春秋》),它是配合《春秋》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的作者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孔子著《春秋》,“笔则笔,削则削”,记载十分简略,同一事件,在《春秋》里,往往只有事件的结果和评论;《左传》则对它补充了比较多的历史材料,象《殽之战》这样一件大事,《春秋》中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到《左传》里,则成了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左传》和《春秋》一样,记年都是用鲁国国君的年号,《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3.
《左传》此文 ,无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方式 ,还是在结构章法安排上的生破照应 ,都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左传》作者使历史斗争的因果规律与文章严谨的章法之间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之战》集中体现了《左传》的高度文学成就 ,它是《左传》叙战争的名篇之一。在不满千字的文章中 ,由“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视馆”、“文嬴释俘”、“阳处父追囚”、“穆公悲迎败将”等生动的小故事构成完整的情节。描述了十几个思想各异 ,情态各别 ,个性各殊 ,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实在令人拍案称绝。蹇叔是全文的中心人物 ,也是作者用力刻划的人物。他活动在战前 ,而战事的发展、结局与他的分析、预见无毫发爽 ,千载而后 ,闻其言 ,似面其人。他是秦穆公时的元老重臣 ,国有大事 ,穆公多与之相商。当穆公…  相似文献   

15.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不朽名著,素以语言美而著称于世,它的语言俏皮、幽默、本色、生动,极有特色。具体而言之,它吸收了话本这一体裁的某些优秀的表达方式,汲取了民间语汇词汇的精华,分别从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及人物对话语言等三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的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16.
"春秋三传"中都有关于战争描写的内容,其中<左传>描写战争的成就最高.以往的学者多从文章学的角度讨论战争描写,文章则从叙事学角度,以<教之战>为例,通过对结构、内容和人物、视角、主旨的分析,来窥探"三传"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是《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名著。它写了秦、晋、郑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主要的却是在写秦晋争霸的一场战争。秦晋本是姻戚之国,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又是并肩作战的盟国,晋郑两国又是姬姓之国,理应友好相处。但是,秦伯背信弃义,乘晋侯治丧之机出师袭郑,在  相似文献   

18.
《秦晋殽之战》是我国先秦历史散文名著《左传》里的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被奉为古典散文的典范,选人许多古代散文选集和现行的大、中学语文课本。这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战争、刻划人物,还是描写辞令以及谋篇布局等各个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左传》的艺术风格,而在辞令方面尤其突出。古代评论家对比赞不绝口。考察这些辞令,大多是作者根据原始记载,经过适当的润饰和加工熔铸而成的,写得颇有特色。有的委婉,有的激切,有的幽默,有的谦卑,显示出春秋时代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但是,目前,对其中几段辞令的注释与讲析尚存疑窦。经过仔细推敲,愿将一管之见,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9.
《殽之战》一,写秦国的军队越过晋国的边境去偷袭晋的邻国——郑,半路上被郑商人弦高遇见并识破他们的阴谋。秦军的将领们估计这回偷袭是难以得逞了,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便灭了滑国才率领军队返秦。其时,正忙着给刚刚去世的晋公治丧的晋国新君及臣僚,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决定搁置丧事,出兵伏击秦军。章写道:“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缝,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  相似文献   

20.
《骰之战》里写到了十几个人物,除了王孙满是周恭王之孙外,其余人物涉及秦、晋、郑三国,有些人物之间还有着特殊的关系,但是课本中缺少必要的注释。弄清这些特殊人物关系,对理解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秦军三帅孟明、西乞、白乙,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