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对诺德的文化规约分类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深入研究目的语和源语文化的准则与规约,可有效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丽梅 《海外英语》2012,(2):175-176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贡献给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力作。书中就如何制定可靠的翻译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讨论,并从功能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虽然属于规定语言学范畴,但本书的功劳是不可忽略的,它给我国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评论《潜力与制约》的同时,并将其中的观点和实例分析结合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其理据性,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曹雪芹在对人物塑造时,首先在起名上就已经显示出其苦心,书中人物命名极其巧妙,这对于整部巨作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人名翻译,在艺术赏析的同时并对人名翻译手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5.
在名著《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计三百余人。曹雪芹的命名技巧可谓独树一帜,书中人物名称或是巧妙地借用了谐音,或是引经据典,自有出处。人物名称可以暗示人物的性格、身份、背景乃至在书中的命运。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往往很难准确地译出人物名称背后的隐含意义。目前流传的两份全译版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及霍克斯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杨戴译本为基础,讨论杨戴夫妇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藏族宗教经典文献作为藏民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宗教术语的翻译又不容忽视。对术语采取怎样的英译策略直接关系到对整个文本文化信息的传递及文化内涵的表达。本文从《西藏生死书》英文版中抽取宗教术语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翻译特点,并提出相应翻译理论,以期为藏族宗教经典文献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玛丽·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所著《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一书于1988年出版,该书详尽阐述了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观点,书中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见地使斯奈尔·霍恩比在翻译学界一举成名。在该书中,斯奈尔·霍恩比全面  相似文献   

8.
范文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32-134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欧洲翻译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的马丽·斯内尔·霍恩比在1988年出版了《翻译研究——综合法》一书后,2006年6月又出版新著《翻译研究的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书中不仅回顾了西方近30年的翻译研究的各个转向,而且对西方各个翻译理论进行了评价和解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国际译界又一次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奈达的翻译思想及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奈达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二部中国古诗法译集,朱迪特·戈蒂耶的《玉书》融入了译者的创造,是一部创造性的译作。在翻译文学研究上,《玉书》有力地证明了有的翻译作品无异于创作;一个国家的翻译文学当是该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玉书》为基于比较文学立场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大量值得探讨的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也为中国经典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它标志着古典梵剧的高度成熟。同时,对中国古代戏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以《沙恭达罗》的中文译本——卢前先生所译的《孔雀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译本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周维 《培训与研究》2010,27(3):132-134
古典名著《红楼梦》金陵判词中就运用了不少典故,这些典故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学及社会知识,意义隐讳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其内在的隐含意义,同时又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韵味一直是典故英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目的论对《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典故英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可以引导读者来分析和理解《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译者是如何跨越金陵判词中典故英译时存在的障碍的。  相似文献   

14.
图画书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外国优秀图画书在目前我国幼儿文学作品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图画书的中译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通过译例分析,对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外国图画书翻译实践进行探讨.可以为翻译图文并茂的幼儿图画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15.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能会较好地传递出来,但形式上定有所改变或缺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17.
笑话是一种目的在于刺激人发笑的民间叙事文学。所谓“荤笑话”,就是关于两性性关系的笑话。它讲述的是性的经历。荤笑话的讲述是在讲述者与听众之间连续性的、互动性的交流活动中得以完成的,这种交流活动本身呈现了社会不同群体的不同层次的性意识及性观念。在中国古代的荤笑话里,这些思想观念一部分体现在模式人物的类型里,一部分体现在模式人物的观念中,通过分析这些模式人物的类型及其思想观念,一个特定的交流群体所拥有的某种显在的和潜在的思想欲望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彼得·纽马克针对翻译的对等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左传》作为中国儒家经典作品,以简练的文辞和深刻的寓意著称,并且流传下来众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李玉良先生在其《(左传)名言》一书中,对很多经典名言进行了英译,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做出了贡献。笔者在通读其译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特在文中予以讨论,并且将交际翻译的概念引入,希望能给名著名言翻译带来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李汝珍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赞美超出了<女戒>的樊篱,将女性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予以观照,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她们的各种才能.  相似文献   

20.
《易经》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一部极具文学艺术价值的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易经》,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学艺术,并尽量从主题和形式两方面在译文中重构原文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