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可以增强成人学员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学员之间的联系,扩大开放大学的影响力,提高成人学员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能力。但现阶段,基层开放大学对现代开放教育学生社团建设认识不足,存在经费投入少、管理制度不完善、指导工作缺乏等问题。基层开放大学应提高对开放教育学生社团建设意义的认识,保证其足够的活动经费,对开放教育学生社团的功能进行正确定位,建立并完善开放教育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开放教育学生社团的引导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性",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家园建设,促使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开放大学学生缺乏校园归属感,开放大学"大学精神"缺乏鲜明特色等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州电大文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依托开放平台,融合职业文化;提升开放平台,融合与传承电大文化等建设开放大学精神家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如何通过教师文化建设,提升人力资本红利,驱动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当今电大人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剖析当前电大系统教师文化建设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电大系统教师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开放大学系统文化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驱动国家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省内九所高职院校2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运用Spssl 6.0 forwindow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加强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建议:加强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给学生更多的精神关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建设,以人为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学生自身认同集体等。  相似文献   

5.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是国家对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条件日趋成熟,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广播电视大学30年的发展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应当集全国电大的力量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在电大办学基础上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实行两级管理,中央电大所在地设开放大学总部,参与建设的省级电大设开放大学学院。制定由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开放大学章程》,明确开放大学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确定组织构架和治理结构,明确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的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成国家举办的新型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6.
选课走班背景下,学校教学没有了行政班,学生按照个性化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对学生归属感的建立提出了挑战。北京市十一学校充分发挥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通过教学班建设、学科教室建设,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功能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文章从概念与优势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并介绍了国外与国内部分省市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南京开放大学如何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进行了思考与论述,指出南京开放大学将从加强学分银行建设的领导与组织工作,加强与国家开放大学及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联系,促进学校内部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和融合,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调动企业加入“学分银行”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不断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涉及到全国电大系统的整体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电大具有先期转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通过对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近年发展的研究,详细解读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目标,深入探讨中心城市电大转型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关系,全面分析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对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心城市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途径,明确提出了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文化建设往往被忽略.优秀和健康的学校文化不仅是开放大学“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开放大学长久发展,提升开放大学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从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内涵、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建设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等几个方面浅谈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此抛砖引玉,望引起更多业内及更多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3级新生军训结束后,校学工部以学生对学校认同感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对大学新生入学到军训结束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以及大学新生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期望的了解,探讨如何使大学新生建立对学校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也为改进学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兰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54-154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对各基层办学单位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重庆电大为例通过对基层电大学籍管理队伍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学籍管理现状,对在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学籍工作在队伍建设、培训机制、制度细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在国家开放大学宣传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国家开放大学可以通过对新闻事件报道争取新闻媒体关注,让社会准确、深入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独特存在价值,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并在全社会营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为此,国家开放大学宣传工作要加强主动性,把新闻策划作为一种重要宣传手段,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办学特点,挖掘宣传主题,组...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是学校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分析了国家开放大学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资产主管部门必须采用“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法”等有效的举措,以期能够加强国家开放大学无形资产的管理,规范无形资产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一整体,其品牌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开放大学本身层面,而是应该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纳入统一规划。本文从分析开放大学学生的"组织属性"出发,重新阐释了国家开放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筛选,描绘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成长轨迹,给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成长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学校归属感缺失,要改变现状,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工作来建构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校园归属感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大学自身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A学院在校大学生在总体上有相对强的校园归属感和校园责任感,大部分学生能够把自己看成学校的一员,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责任.但校园归属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校园满意度不高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因此应加大校园软硬件设施特别是校园人文关怀建设的力度,来增强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在学校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从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精神归属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是国家对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建设开放大学的意义,分析了县级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优势及其功能定位,提出依托县级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开放大学的性质、任务和发展目标;关于发挥电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关于国家开放大学与区域开放大学的关系;关于创新新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是利用信息技术,主要面向从业人员开展远程继续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办学是开放大学的主业,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完成“社会化服务”任务的重要基础;电大天、地、人网结合的系统在10多年的开放教育实践中,显示了较强的整体办学实力,而每一所电大办学实力仍然较弱,需要汇集电大系统的力量和社会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区域性开放大学是各自独立举办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两者在办学层次、服务范围等方面应有适当的分工,努力做到互相支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组建开放大学必须创新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政府主办、平等合作、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