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的探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按照课时安排,要求用1课时完成,在1课时内既要完成操作又要完成讨论,时间很紧张。如何处理探究实验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呢?在实验教学中借助PASPORT传感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 PASPORT传感器是PASCO公司提供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传感器,提供给中学使用的传感器种类包括温度、力、声音、光、pH、心率、位移、电压/电流、磁场、绝对压力、相对压力、气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第一册,2000年3月第2版实验七中有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内容,由于所选实验材料不够科学,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方法步骤完成上述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2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在不同pH下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情况。3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4…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模块、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应用,采用光电比色法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了马铃薯、鸡肝和猪肝三种材料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马铃薯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肝脏组,显色明显,在pH 4.0—8.0范围内,马铃薯的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并在pH 6.0附近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海绵块浸润吸附法固定酶,通过平板拍摄并统计海绵在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上浮的时间,用Excel绘制海绵上浮速率与pH关系的曲线,构建酶活性与pH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同时探究pH1—14共14组实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纽扣和细线将海绵块串在同一根数据线上,操控数据线让实验同时进行,整体观察实验结果。结果显示,pH7时,上浮所需时间最短,酶活性最高;pH1和pH14组海绵不上浮,酶失活。  相似文献   

5.
对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采用手持技术,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和压强的微弱变化以及吸氧腐蚀中溶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铁的电化学腐蚀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酸性较强条件下以析氢腐蚀为主;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弱酸性条件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以“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为例,探索基于ADI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实践应用,为高中实验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为此我们可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要做到"五不宜"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_2O_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更快。2.探究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材料和试剂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温度与pH条件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在活动方案的材料用具栏目中,编者特别注明:"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建议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选择实验材料指明了方向,降低了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该建议也使得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探究温  相似文献   

9.
采用先进的DIS实验系统,通过压强传感器实时测量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放出氧气的气压,利用气压变化快慢与氧气放出速率大小成正相的关系,绘制在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两种情况下的"p-t"曲线,外显出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过程,揭示出该分解反应速率曲线的数学规律和反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生物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48页小资料中列出部分酶的最适pH值,其中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为6.8。在人教版生物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第83~84页探索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建议使用过氧化氢酶做pH值对酶活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催化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教版高中教材建议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用酶来探究不同pH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实际探究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了下列问题,进行实验材料改进,并对实验步骤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现行五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为研究对象,从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材料选择、实验方案设计、结果分析讨论、进一步探究等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6-5,探究了“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实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感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该实验步骤繁琐易导致实验失败,课堂教学内容不易落实,更不能凸显探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利用手持技术改进该实验,用pH传感器实时测定液体pH从7.0降至4.34,直观地证明CO2和水反应产生酸;还可以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培养学生在数字化实验中分析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前传感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明确传感器实验课程地位、改革传感器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验预习环节、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强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及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氧电极法测定发芽苦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利用硫酸铵对发芽苦荞中过氧化氢酶进行硫酸铵(NH_4)_2SO_4分级纯化,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的(NH_4)_2SO_4饱和度是对粗酶液初步提纯的最佳浓度,测定过程中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最适pH为7.2,过氧化氢浓度在0.6~0.75mol/L是最合适的底物区域。应用氧电极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是一种简单、直观、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蕊  唐增富 《化学教学》2024,(2):76-79+97
分析不同时期教材中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实验的演变、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用表面温度传感器测定将注射器压缩至原体积的一半或扩大至原体积的两倍时温度的变化,并通过将盛有相同NO2气体的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对比温度对■平衡体系颜色的影响情况。实验发现,注射器压缩或拉伸过程中温度对体系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以此说明注射器研究压强对平衡影响的实验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
为让学生能直观地体验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标志和时间节点,运用DIS数字传感器,对"压强影响2NO2(g)N2O4(g)平衡的实验"进行了探究。介绍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该实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运用现代化实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增加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性实验内容。为响应新课标,笔者运用气体压强传感器等器材,自制创新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系列数字化实验探究活动,实现由定性化测试向定量化测量的转变,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增强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凸显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为例,分析传感器技术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以选修课的形式,借助压强传感器展开实验教学,以期为传感器技术作为常规实验教学手段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市售小苏打中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教学为例,将数字化实验系统应用于定量实验中,体现数字化实验系统直观、准确、便捷的优势。根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设计出利用重量法、气体法、滴定法测定市售小苏打中碳酸氢钠含量的实验方法,并分别学习热重分析仪,使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滴数传感器、pH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等数字化实验仪器设计并完成实验,有效弥补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