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父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蕴和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
小说《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位父亲冒着余震的危险营救掩埋在废墟中爱子的故事。文章以凸现人世间的真爱为主题,以演绎真情为泼墨点,给读者献上了一份撞心灵的人生厚礼。读罢《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读者一定会被父亲、儿子以及芸芸众生的崇高言行深深震撼,灵魂上亦会得到一次庄重的洗礼。  相似文献   

3.
"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型意义。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是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作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线性梳理,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与文学思潮的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蕴与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正>《父亲的菜园》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教学时应抓住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一、明确目标,抓住重点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热爱劳动的品质。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  相似文献   

6.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主题深刻,很多文章进行了研究探讨,但还有探讨空间。小说主题常常隐藏在人物性格命运之中,因而可以从父亲形象解读入手对小说主题进行再探究。《台阶》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却也盲从、谦卑坚韧却也自卑及他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迷失的父亲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小说反思落后文化、反思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地位亟待提升、反思人类价值追求和自我实现的主题。这为小说的主题解读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台阶》阅读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6,(4):4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能少了父亲的参与?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父亲是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塑造者。"父爱如山"正是对父爱坚毅、深厚无边的最好注解。但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为了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本刊特举办"父爱伴孩子成长"图文比赛。主题要求:自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征稿时间:以"父爱伴孩子成长"为主题,用文字或摄影作品去反映家庭生活中父亲与孩子在一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3,(3):68-71
阐述哈珀·李的作品《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部描写孩子成长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关心。分析小说中的父亲,作为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可分为"反面的""缺失的""正面的"三种类型,这为读者呈现了在别样父亲引导下孩子的别样成长历程,展示了小说的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期待和忧思。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  相似文献   

10.
正《落花生》(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作为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讲一家人议论并关注花生的品质,由此阐发做人也要朴实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把父亲当成"主角",着力围绕父亲的话去体会课文的主题。由于我们太重视父亲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切都围绕着父亲转,把父亲当成课文的核心,而忽略了母亲这一特殊角色的存在,结果就滋生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如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才像花生那样朴实?笔者教学此文时,  相似文献   

11.
李秋红 《考试周刊》2010,(24):36-37
《飘》是一部以女性意识为主题来叙述的作品,其中描述了坚强叛逆.用双手守护、建设家园的新女性斯嘉丽,以及温柔善良的梅兰妮,等等。因此,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女性的视角研究的居多。然而.美国文学中的“父亲情结”让我们不能仅从女性的视角分析人物和事件。本文在从男性的角度来叙述作品中所描述的父亲形象.从而体现出“父亲”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以及成长生活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父子关系"主题较为曲折隐约,小说揭示了父子之间隐藏的分歧与困境,再现了主人公既渴望父亲关怀,又希望自己能够取代父亲、超越父亲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14.
<我心欢跳>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一篇重要抒情诗作,该作品表现了诗人把自然之爱视为一种信仰的精神动意.我们可以从该诗的核心意象"彩虹"、诗行中的虚拟语气以及那句似非而是的隽语"儿童是成人的父亲"人手,分析该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  相似文献   

16.
<正>【主题导引】如果说母亲善于站在我们身前的话,父亲则往往会站在我们的身后;如果说母亲善于关心我们的一颦一笑、一点一滴的话,父亲则往往会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如果说母爱如水的话,那么父爱则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女小说家埃莉诺·选克的早期创作一直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为主题,展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妇女作家的觉醒和崛起。本文试图论证埃莉诺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这一主题的关注直接地并且深远地来自她同是作家的父亲道威尔·欧瑞利的影响。道威尔在埃莉诺童年时营造的文学气氛导致她自然而然的走上文学道路,同时,道威尔在女权问题上或进步或狭隘的观点叉成为了埃莉诺早期创作的矛头的直接指向。  相似文献   

18.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刻画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操劳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然而,在作者的真实生活中,他的父亲却让人感到"残忍冷酷"。深入文本剖析父亲形象的同时,探寻追溯作者的真实生活,了解作者生活中的父亲,将真实的父亲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照,力求挖掘出《台阶》一文的深层次意蕴:凝望台阶、读懂父爱;致敬父辈、树立人生的标杆;关注中国农民、寻找民族文化中的厚重台阶。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遵循爱的法则为人处事》是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为自己父亲的逝世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感情真挚,震憾心灵.本文通过分析上帝的爱和卡明斯父亲的爱透视卡明斯对爱的理解,进而揭示全诗的主题:爱是他的整个人生并凌驾一切.  相似文献   

20.
正抓住典型细节,深入描绘,从中挖掘出闪光的情感或思想,这就是典型细节放大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爬月台的过程。这一过程,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小小细节,震撼着人的心灵,很好地深化了主题。下面是《爷爷为我烤红薯》中的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仔细体会典型细节放大法的运用:爷爷踱到厨房,看了看煤火,已经熄了,只好在灶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