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龙在《宽容》一书的后记《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中说:"从最广博的意义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人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的人,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生活中,"说理"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理性交流形式,目的是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说服别人。说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也是为了取得具体效果的。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一词的拉丁词源原意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中这个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太阳与风》的寓言:相互夸口说自己是最强的太阳与风进行了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衣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  相似文献   

3.
张莉 《考试周刊》2012,(26):100-101
本文通过考查英语核心词wife("妻")这个概念下的语义场的分布情况、词项的来源,确定在这个语义场中哪些词语消亡了,哪些新词出现了,以及词义场里的每一个词项的语义演变轨迹。以英语核心词"wife"为基础,结合其他14种语言进行类型学角度的语义探讨,描述语义演变的路径,试图揭示认知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当今,"创新"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热词"。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主要介绍的是如何用俄语准确、得体地表达"创新"这个词的含义,如何将其译成俄语,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词类,不同的变化形式进行正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佚名 《小读者》2012,(5):45-47
每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绕不开"惩罚"这个词儿。成长滋味酸甜苦辣,若说赏识教育带给我们的是心头蜜糖,惩罚教育带给我们的,便是苦口黄连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也围绕惩罚而展开:罚还是不罚?是老师凶猛还是学生凶猛?  相似文献   

6.
    
徐灿 《高中生之友》2010,(12):37-37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列出了几个主要义项。第一种是最本义的解释:"(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我想,在当今社会中,对这个解释最典型的例词就是"挤公交车"。中国人不说"乘公车"或"搭公车",那是因为搭乘公交车的人实在太多了,车外面挤着上车,到了车上就仿佛进了沙丁鱼罐,满满一车的"沙丁鱼",让你除了"挤"这个动作外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7.
所谓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乍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思——但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说,它在表示"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对象的。  相似文献   

8.
"腿"是人与动物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腿的概念,在人类早期就形成了,但在上古汉语中,"腿"这个概念,并不叫做腿,而是主要由"足"、"股"、"胫"、"脚"这些词来表示的。"腿"这个词产生于晋至唐代。"‘腿’的最初意义既可指大腿,又可指小腿。在"腿"字产生之后,"脚"字仍可表示"小腿"的概念,这种状况延续了很久,一直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腿"字才彻底取代"脚"字,成为表示"腿"这个概念的唯一单音节专用词。  相似文献   

9.
凌明月 《师道》2014,(6):22-23
每个词语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有其色彩感,有性别,有其软硬、松紧、轻重等性质,这种种性质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长期使用而附着上的。比如"吹拂"一词,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阴性性质的词语,具有轻柔的性质,它不像"刮"这个词强劲有力。  相似文献   

10.
张荣起先生整理校注的《三遂平妖传》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苦恼子"的"子"既不是通"只",也不是"了"之误,"苦恼子"是吴语词汇,意为"可怜"或"可怜的人",其中"子"是一个后缀成分。二是"济贫拨苦"中的"拨"当校作"拔","济贫拔苦"意为救助贫穷困苦之人,这个词最早见于口语化色彩比较浓的敦煌变文中,但是经常性地使用则是在明代小说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口"、"食"、"言"词群为例,在原型理论视角下探讨不同词群语义范畴存在的交叉现象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口"作为一个词群,围绕其原型产生了一系列的语义范畴,该词群与"言"词群、"食"词群之间,在语义上有彼此独立的范畴,强调的内容各不相同,同时又存在彼此无法分割的范畴,不可避免地出现语义范畴的交叉,而这些词群连续体的交叉部分在词群向心力的作用下会分别向不同词群的原型靠拢。  相似文献   

12.
陆伟红 《海南教育》2014,(12):56-57
"幽默"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原意是动植物体内起润滑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一个百分百的外来词,但这个词所带来的快乐却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并且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用幽默考试来录取新生;一些杰出的人物以幽默的演说来赢得掌声;而历史上更有很多名人用幽默来摆脱窘境。可见,幽默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审美情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谷雨     
从词义及其象形看,"谷"首先指山谷。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在她的著作《汉字王国》中即讲:"我只要看到这个字,马上就会想起一个人走进黄土高原沟壑里的滋味。"当谷与雨并连以后,它的另一重要含义"庄稼、作物"无疑便显现了。像"家庭"一词的组合向人们示意着只有屋舍与院子的合一,才真正构成一个本原的、未完全脱离土地的、适于安居的"家","谷雨"也是一个包含有对自然秩序敬畏、尊重、顺应的富于寓意的词,从中人们可以看出一种神示或伟大象征:庄稼天然依赖雨水,庄稼与雨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嘴"和"口"都是指人或动物饮食和发音的器官,一般把这两个词认为是同义词,甚至认为是狭义的等义词。其实,这两个词都具有多个义项,在不同义项上,二者意义有各自的特定含义,语用也是各自独立的,不能互换。在相同的义项上,语用的差异也表现的相当明显,说明了这两个词在理性义、色彩义、造词能力和使用范围等几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啼、泣、号、哭"这四个词是表哭泣义的一组同义词,其中"哭"占据着这个语义场的核心位置。经过两汉漫长的竞争,魏晋时,"泣"一度成为哭泣义的常用词。到唐五代时,"哭"重新夺回哭泣义常用词的位置,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6.
钟蔚文 《考试周刊》2011,(70):40-41
2005年的"超级女声"席卷中国大地,有一个词也火了一把,就是英语大写字母PK。PK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PK包含了两个英语单词Player和Killing,最初来源于网络电脑游戏,指的是游戏双方你死我活地争斗。所以PK这个词被用来指"超级女声"选手之间的残酷淘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听到很多人把"说服"读为"shuìfú",也有很多人把它读为"shuōfú"。针对这一混乱现象,我们对"说服"一词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一些较权威的汉语辞书,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老师和部分大学生,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把握这个词的读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一个小单位,但"规划"这个词,却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这两个词的组合看起来有些矛盾.之所以用"课堂规划"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任何一节课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孩子整个知识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他的任务不仅是把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好,而且要考虑好这节课的设计对孩子的后续发展是不是能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样看来,小小的课堂的确需要智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 生:rì kò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组成:"宀"是房屋,"元"这里指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  相似文献   

20.
最早源于希腊语的"怀旧"是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怀旧"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