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老师,你是否觉得累?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为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绞尽脑汁去说服压制。可我们是否有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错了?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感到身心疲惫,那一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班级管理本就是"十八般武艺",构建和谐班级,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热切投身于班级管理实践中,才能让我们的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晶晶和莹莹初来我们家,是作为奖品被引进的。它们是一对鹦鹉,米黄色的身体,小巧的嘴巴,灵动的跳跃,清脆的叫声,确实惹人怜爱,难怪女儿新宇在花鸟市场一见到这种鸟就驻足不前了。她小心翼翼地问我们:“如果我期中考试进入前三名,可以挑一对鹦鹉作为奖品吗?”  相似文献   

4.
啦啦猫 《少先队小干部》2014,(5):48-48,F0003
羽毛很轻, 轻到当我们看到它落在我们的掌心时, 感觉不到重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有个同学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去找老师:“老师,到底是‘倒霉’还是‘倒楣’呀?词典里说‘倒霉’的意思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楣。’可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写成‘倒霉’呀。”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成为你自己”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召唤,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必然。当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四处求索,历经迷惑与困扰,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只是在寻求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7.
利郎男装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放松而不放纵。”我始终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作如此的追求,要学会取舍,要成就简约。  相似文献   

8.
黎凡是2012年我文科班上的一名学生,开学的时候一切还算正常,也并没有引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班主任的注意。后来的一年,80后“潮师”与90后“潮女”之间经历了几番有关“说教”与“时尚”的较量,这些较量,让我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相似文献   

9.
李菁 《科学启蒙》2011,(2):36-37
我们被称之为“吸毒”大王,因为我们能吸收空气里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新鲜的氧气。因此,很多人喜欢把我们养在房间里。我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是天然的“空气清洁器”。真是一举两得啊。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个子不高,瘦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当时我想:这一定是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外婆的“甲骨文”是怎么回事呢?习作的文题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吸引着我们往下读。这悬念直到习作的末尾处才揭开:原来外婆在本子上记录了许多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汉字,这就是外婆的“甲骨文”。看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顿觉“甲骨文”一词用得很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2.
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2010年高考的结束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新课程还将继续,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还将继续.我省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涉及一个翻折问题,新颖独特,堪称为一个好题,但从阅卷的情况看,学生的作答与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礼平 《辅导员》2009,(20):13-14
大家好,我们是比喻“三姐妹”,昵称“百变美女(比喻)”,俗称“打比方”,是一种颇受人们青睐的修辞方法。相似点是我们的密码,也是我们的灵魂。其实我们的身份一点也不神秘,就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甲)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乙)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因为有了我们,深奥会变得通俗易懂,抽象会变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4.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繁、语文难,教好语文不简单”。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我们能否将复杂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本人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陈长瑜 《红领巾》2011,(7):79-79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瞬间,这学期要结束了。我们班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评选、反复的辩论。终于选出了四大“走神冠军”。  相似文献   

17.
生问:张晓风的《行道树》中有这样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相似文献   

18.
杨昱 《作文大王》2014,(3):32-33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这首《最近比较烦》真是唱出了我的心声。是啊,都说我们小孩子无忧无虑,其实我们也有一脑袋的烦恼。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小猴子下山,看到地里的玉米长得饱满诱人,便掰了几个玉米;后来看到地里水灵灵的大西瓜,便扔了玉米,抱了一个大西瓜;再往后,又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便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着,猴子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故事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0.
常启霞 《山东教育》2009,(11):35-3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跟往常一样,我面带微笑走入教室,开始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六(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哪些同学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可要大大地奖勋你。”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