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从“反转新闻”的概念、特征及产生缘由入手,从媒体传播学和叙事学的视角,探讨了“反转新闻”的叙事框架,同时以此为基础,从正反角度论述了“反转新闻”的传播影响。最后,从媒体、公众以及法治等角度针对性地制定了如何对“反转新闻”加以规避的应对举措。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对利用“反转新闻”进行舆情引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多年来遵从以“新闻通稿”为基本依托的加工生产程序,在保证时政新闻安全的同时,也为该类型电视新闻的创新设置了不应有的壁垒和“禁忌”, “通稿藩篱”的存在制约了电视时政新闻在当今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提档升级,影响传播效果.笔者认为,电视时政新闻应顺应传播格局、媒体理念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管理理念上更...  相似文献   

6.
朱小妮 《出版广角》2015,(17):17-21
2015年,国家从政策到行动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年初,李克强提出“互联网+”国家计划;年底,中国政府主持召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媒体生态呈加速融合状态,但也同时伴有传统媒体急剧下滑等媒体格局的变化。新的技术形态不断参与新闻生产,机器人写作新闻、无人机航拍新闻等,这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都在昭示着未来新闻形态的更多改变。本文分别从国家的媒体政策、媒体格局以及媒体内部的新闻生产的角度,对2015年的媒体生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媒体智能化提升传播精准化的同时,受众“选择性接收”倾向愈发凸显,“新闻回避”更导致无效传播与用户黏性下降,智能传播时代怎样创设良好的新闻消费互动生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法】文章将融合新闻生产置于“新闻回避”的研究框架视野下,围绕用户如何在数字传播环境中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实现有效新闻获得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论述。【结果】发现新闻价值被平台算法单一化,新闻情感被平台算法简易化,新闻体验被平台算法迁移化,进一步拓展了“新闻回避”的内涵外延维度。【结论】基于此,主流媒体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重构算法生态,智能化编辑部赋能平行数字空间增强新闻挖掘人机协同,培育媒体未来用户用算法素养推动科学发展,“新闻回避”才可能进入到“新闻悦纳”,并为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的主流媒体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抢抓受众“眼球”为突出标志的传媒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传媒新闻由单向宣传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与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相对应,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记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突出。以纸质媒体为例,异质媒体的“打压”,同质媒体的“比拼”,使得一线记者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一些终日埋没在工作压力中的报社记者甚至发出“一线干三年,管教早白头”的叹息。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是更容易回避还是更容易接触这一争议,文章在梳理新闻选择和媒体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提炼了知沟扩大和全民阅读两派代表观点。依据媒体环境(高选择性媒体环境vs低选择性媒体环境)、新闻阅读情况(新闻回避vs新闻接触)、受众主观意愿(有意的接触vs无意的接触)的标准,归纳出八种组合情景。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选择表现为“我躲着新闻”“新闻躲着我”“我找到新闻”“新闻找到我”四种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其中,“新闻找到我”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它意味着受众的新闻接触或许是社交媒体的副产品,建议合理编排社交媒体上的娱乐和新闻信息,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媒体系统中新闻消费的结构,促进受众从无意的回避转向无意的接触,实现“新闻找到我”。  相似文献   

10.
闫青 《今传媒》2020,28(1):70-71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让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本文通过对“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的回顾与剖析发现,目前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社交媒体更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而不加求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虚假的信息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谣言。本文试图从新闻伦理的特点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来建构现行社交媒体的健康伦理。  相似文献   

11.
一2005年8月22日,东方网推出上海“媒体特快”频道,先开设“解放声音、文汇观点、新民关注、晨报视野、电视聚焦、电台快报”六家主流媒体排行,运转半月多后,又增加新闻晚报、劳动报、青年报、东方早报,统称“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在网络上更引人关注。9月上旬起,东方网不仅在网上公布“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前十名”、“十家传统媒体新闻点击总量排行”(后整合为“上海媒体网上影响力排行”),同时发布十家传统媒体各自新闻排行前十位具体点击数,并将上述各项页读数每日传送给这十家媒体。这虽然只是部分网民对某些新闻是否要看和欢迎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第一时间”四个字,从网络上可以浏览到无数结果。通过检索,可以看出这一词组问世最多只有四到五年。“第一时间”,曾经给人们以“鲜活”之感,媒体纷纷采用,如今已为百姓所熟悉。人们知道,任何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各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绝不会在“第二时间”。于是,一些认真的受众提出疑问:“第一时间”到底是什么概念?可以想象,媒体的初衷,是为强调时效性而巧妙利用了“新闻事件最近点”原理而使用了“第一时间”字样,以此包装自己、增加新闻卖点。同时也是为了向受众传递这样的信息:本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王庆军 《传媒观察》2007,(12):33-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足球职业联赛的启动和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新闻已成为我国大众媒体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新闻门类之一。但在商业文化畅行的现代社会,伴随着“电视转播权”转让的流行,企图利润最大化的媒体开始对体育频出“阴招”,使得当下媒体体育报道“精彩纷呈”的同时,亦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忻闻 《新闻记者》2001,(3):44-46
《新闻晚报》自去年6月1日起推出“昨夜今晨”新闻版 ,尝试以时间段来选择新闻题材 ,每天一整版 ,已连续刊出了一百多期 ,逐渐成为《新闻晚报》的特色新闻版 ,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出“昨夜今晨” ,是希望使出晚报新闻的“撒手锏”———时效性。点子是“逼”出来的如今 ,报纸不仅面临着各大媒体群雄割据的态势 ,还要承受广播电视的竞争压力 ,同时又有来自“第四媒体”的挑战。分析这些媒体的特点 ,我们不难发现 ,纸质媒体的最大弱点 ,就是其出版受到时间的制约 ,因此在时效性上不及其他媒体。而时效性恰恰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广播电…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新闻传播》2024,(2):87-89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频繁出现在新闻传媒行业里。融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传媒宣传理念,它是把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介载体的共同点和互补性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整合,以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之间的共融。新闻策划在整个新闻的制作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让新闻制作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保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也要在融媒体的背景下让自身的新闻策划能力得到提升,来满足融媒体时代的要求,便于更好地实施新闻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方迎丰 《新闻界》2006,(6):57-58
一“、主流媒体”概念从何而来?近几年,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业界都异常关注一个热点词汇:“主流媒体”。在学界还在为“到底何为主流媒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业界早已躬身力行、全力打造“主流媒体”了。有意思的是,新闻研究者和新闻实践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似乎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媒体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所以媒体从上到下,对“抡抓”新闻资源是不遗余力的使出鲜招,以期在同城同题报道中技高一筹。可以说,新闻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传媒界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媒体在挖空心思争做独家新闻的同时,很多时候,是在做“同题作文”。俗话说:“只怕货比货。”因此很多时候,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是通过做“同题作文”体现出来的。看看以下三位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