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积极推进硕士课程教育,已成为当今日本教师教育的一个热点。 一、目的与宗旨 根据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第二次咨询报告的精神,对在职教师积极推进硕士课程教育的目的与宗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为在职教师提供接受再教育的机会。1997年7月在教  相似文献   

2.
教育硕士发展前景光明,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而美国教育硕士历经7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比中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来揭示教育硕士课程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期为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立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各培养单位在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强,难以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彻底扭转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的"毕业教育硕士(在职型)调查问卷",对毕业于10所高校的在职教育硕士2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职教育硕士主体性重视远远不够;"主体间"联系较为一般;独特生命体的关注度极其缺乏;自由性、创造性、动态生成性与终身性方面总体上不够重视。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招生形势不容乐观。1997年在16所师范院校开始了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1998年,报名参加 16所试点院校联考的考生人数为 4017人,缺考人数为 1317人,缺考率高达32..8%。1999年,试点院校由 1998年的 16所增加到 29所,报名人数为 6066人,缺考人数为1767人,缺考率高达29.1%。试点的两年均未完成国家计划,同报考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加、招生计划逐年扩大的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专业性不…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猎聘网提供的样本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个人收益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接受教育增强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并经由绩效奖励、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等媒介途径,释放教育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从而获得工资收入增长,其中外部流动对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水平有显著作用,是提升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收益率的重要媒介途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育为在职教育硕士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网络课程学习评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生物学教育原理与方法"为例,在分析目前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在职教育硕士的网络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实施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评价系统的具体内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认同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与普通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差异,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认同存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与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职业认同相关的维度包括五个:职业效能、职业能力、职业投入、职业意愿、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小课题研究方法。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小课题研究以教育硕士课程为基础,在进行相应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引导学员对照自身教育教学的现状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立具体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小研究课题,遵循教育科研的规范,采用多种适切的科学方法,自己独立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认为小课题研究在促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历提升与岗位能力提高、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研究能力与教学专长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6,(5):36-4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了解其求学动机以及寻求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多元,整体而言积极良好,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男女教师求学动机没有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求学动机略有不同;城镇乡村教师的求学动机较有不同。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应充分考虑动机因素,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改革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群平台在创设学习氛围方面的作用,关注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美教育硕士在人才培养的招生、教学方法、培养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大学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和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数学)的课程设置作对比,简要地剖析了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张萍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5):19-22,69
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设置的基本依据是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理论结构和技能结构服务。本文对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硕士课程分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课和授课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理念出发,比较得出了两国课程的异同,由此提出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芳  程军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3):115-120
从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同时就其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孙新景  李礼 《时代教育》2010,(5):271-271
本文从培养目标、生源和招生制度、师资和组织形式、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中发现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不足,为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1996年开始设置试办以来,历经了15个年头,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这种教育在我国毕竟是新生事物,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我国与美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及学位授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是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有效抓手,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要求实现学生意识、学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对学科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系统化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使案例教学具有课程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 创新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以及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华中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包含培养目标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三个方面,并对该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学科教学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冲击,认为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和英国教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明确定位,调整其培养目标,回归学术性,并严格控制规模进行精英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骨干教师专家化,是时势所趋。在职培养“教学硕士”的方式如 能实施,可选择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工程化的试验中,走促进教学 相长的路子。教育学院培养教学硕士,是职责所系,可采取某种开放的联合办学 办法,尝试借力登高,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