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新艳 《今传媒》2008,(5):34-35
2007年,恶搞之风气势汹涌,从春晚"恶搞版"节目单到春熙路"刀客"的PS大赛,从2007十大恶搞歌曲到十大恶搞镜头,网络恶搞风潮的热度不仅丝毫未减,更是从网上波及到网外,呈现为恶搞的诗歌朗诵会和行为艺术,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恶搞”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他将网络生存空间的特殊性和后现代精神的反抗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文章试从一种集合行为的视角,探究恶搞这一文化行为的产生条件与其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并建议社会文化管理者从其行为特点来构建对网络恶搞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恶搞,又称Kuso(库索),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它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从红色经典遭恶意篡改到“博客非常真人”的粉墨登场,网络恶搞正逐步从平民化趋向商业化;从最初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最近的“艳照门”恶搞视频《兄弟芝娇》,网络恶搞大有愈演愈烈、全民娱乐的架势。  相似文献   

4.
2005年末,胡戈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闪亮登场,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的“新纪元”,之后网络恶搞进入了鼎盛时期,从(《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到《大电影之数百亿》,近一年下来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人物到现实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影响过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伴随着恶搞之风的盛行,反恶搞联盟大军也迅速突起,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对胡戈大刀阔斧恶搞《无极》的行为愤怒之极,抛出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并声称保留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恶搞”一词于2006年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介视线中,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势如破竹,在新兴媒介介质群中抢得了一席之地,网络恶搞因其承载着更能娱乐大众身心的快乐元素和对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颠覆形式而备受受众群体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提出。而如果分析网络恶搞的形式和内容,也无非是恶意或不恶意的夸张表现的视频影像以及恶意或不恶意的网络媒体语言这两种。因新近读到一则恶搞的假消息而再次引发了对于网络恶搞的几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贾甲 《今传媒》2006,(10X):9-9
近来,网络上以歪曲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成了十足的“恶作剧”,令人反胃和气愤。“恶搞”到底恶在何处?这里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6,(5):110-110
相关资讯网络“恶搞”引争议从小胖、胡子男、猥琐男等“恶搞”照片的风行,到《大史记》、《我不想说我是鸡》、后舍男生翻唱系列的流传,一段时间以来,“恶搞”在虚拟网络上尤其是年轻人中间愈来愈流行,而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广为流传则掀起了这一流行的高潮。就在人们关注、追捧“恶搞”的同时,《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调侃红色经典作品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恶搞”的警惕和争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9.9%的人认为“恶搞”应该有底线。广电总局酝酿围剿…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恶搞自产生之日起一直经久不衰,并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层出不穷的网络恶搞在近几年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恶搞已从一种仪式抵抗方式演变为一场热闹的快感消费狂欢。网络恶搞在其工具和内容两个方面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网络媒体消费主义倾向加重等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记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开创了视频“恶搞”的先河。在这段视频中,制作者剪接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的片断并重新配音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此后,网络“恶搞”作品日渐盛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其达到高潮。随着雷锋等英雄形象和《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成为恶搞的对象,由《光明日报》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于2006年8月10日召开。网络“恶搞”的根源是什么?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介的蓬勃发展,不仅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介的传播格局,同时随之而来地也产生许多新的传播现象,对大众传播理论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近几年网络恶搞的传播现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分析、传播效果等方面来探讨恶搞现象的传播特征,进而引发一些能够促使其良性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中国当代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与社会话语权结构的关系及网络"恶搞"文化管理对策。网络"恶搞"现象与话语权的变迁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社会、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文化的弊端,为健全我国网络"恶搞"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文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曲秀锦、吴浩在《2007广电十大热点》一文中认为,广电媒体已经从“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发展到了目前的“品牌力经济”的时代,媒体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品牌竞争。由此,广电行业亦面临着从拼量到求质的发展拐点。“2007年广电行业十大热点”从一个侧面解读2007年的广电媒体市场。一是政策紧缩,抵制低俗,主旋律”亮剑“效应,二是选秀降温,奥运升级,节目形态轮流转,三是内容生产,创新生存,把握需求定市场,四是活动营销,公益主打,责任意识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恶搞”的作者们似乎非常热衷将矛头指向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日本网络游戏《红楼馆奴隶》中,林黛玉被描述成“娼妇与外国人的私生女”;著名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被用作某饭店开业宣传,并加上了广告语“同志们,大锅饭成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了《潘冬子参赛记》。恶搞者们大呼“恶搞有理,娱乐无罪”,打着“恶搞是一种文化创意”的旗号,颠覆一部部传统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那么,这些恶搞真如所说的是文化创意吗?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姜昆以发言和提案形式要求对恶搞和低俗进行“齐抓、共管、治理污染”,此建议引起网络、报刊和民间的热烈讨论。从语言逻辑和情理上看,他提出的“治理污染”显然也包括德云社和相声界的所有人,姜先生不可能只对网络和电信的恶搞提出治理而为相声划出恶搞的自留地。姜昆先生思考了一个颇为重大的艺术问题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丁国蓉 《新闻界》2006,(6):124-124,56
2006年初,流行于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案件》短片使得“恶搞”成为一个流行语汇和行为,再加上网络上的诸如“芙蓉姐姐”“、猥琐男”等现象,这一切令众多的“老一辈”迷惑不解。有人捧腹大笑,有人担忧,有人愤怒。其实,这意味着一个“恶搞”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恶搞”文化,如何在这个“恶搞”时代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一“恶搞”文化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征:无厘头、戏仿、ACG、网络。①其一,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网络恶搞给传播伦理带来的挑战与危机进行了论述,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网络恶搞带来的传播伦理危机,提出了重建网络传播伦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备受争议的芙蓉姐姐到“清纯”的天仙妹妹,从貌似“莫文蔚”的网络写手“二月丫头”到“中国最美深山女教师”王梅香,从网络百变小胖到“恶搞教父”胡戈……一连串名字构成了当今互联网的喧嚣与浮华。随着一个个“麻雀”变成了“风凰”,一手制造了造星神话的网络推手浮现出网面。  相似文献   

18.
知识网络研究(Ⅰ)——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之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蓉英  邱均平 《情报学报》2007,6(2):198-209
本文首次对知识网络概念的演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性研究。首先,从科学学说的角度探讨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过程中早期提出的知识网络形态及其相关学说,从普赖斯的“科学论文的网络”到布鲁克斯的“认识地图”以及“知识地图”、“知识基因”再到“知识网络”的出现,分析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中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概念,并从科学学说的高度归纳为“地图说”、“基因说”、“网络说”和“知识载体形态说”四种学说。然后,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揭示出知识网络概念演进的哲学规律:①知识网络概念的产生与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②人类对知识网络认识的探索是始于网络并终于网络、由表(文献网络)及里(知识本体的网络空间结构)的螺旋上升的认识发展过程;③知识网络的出现是人类对知识文明保藏和传播方式从平面向立体化、空间化、虚拟化方式延伸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网络流行语”视为起始于网络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并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解析其语言编码特点,探索其编码变化轨迹,力图通过不同时期量化结构的比较分析,从社会学背景着眼,展示其发展过程,探索近年来我国网络“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为当今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语言运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下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日渐强大的现实,课题组首次提出"电视网络影响力"的全新概念.本文分析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网络影响力研究的意义与内容,并发布了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2007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十大电视栏目(央视和省级卫视)和十大省级卫视频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2007年的中国电视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