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礼 《今传媒》2008,(5):63
读报时常会被一幅新闻照片或一个新闻细节所感动与感念.比如1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幅题为<别看我们小就是不怕冷>的新闻照片.反映了1月21日日本东京一家幼儿园里孩子们光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在园内露天跑步的情景,而且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不惧寒冷、略带微笑的神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最近看了刊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新闻照片后,发现同一幅新闻照片,由于不同的文字说明,引出了不同的效果。现将两张报纸的文字说明摘引出来,作一比较。《新华日报》二月二十二日第三版刊登照片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3.
《陇海大动脉瘫痪———西安灞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轻生女跳楼获救》、《大卡车压塌溢洪桥》、《军警联手雨中救人》,这是笔者撷来的几幅《郑州晚报》近期刊发的新闻照片。这一幕幕惊险的场面,一幅幅引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件,抓人眼球,揪人心肺,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受,令人赞叹不已。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从一个资料中查得,“一瞬间”的时间是0.36秒。新闻照片是视觉新闻,而精美又惊险的视觉新闻的获取都是在转瞬即逝的瞬间,谁抓住了这个不到半秒钟的瞬间,谁就抓住了好新闻。《轻生女跳楼获救》就是记者陈平生专…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2006年第1期发表延百亮的文章《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四种表达方法》。 文章说,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张新闻照片引发的质疑及原因探究2002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由于事发海域情况复杂,打捞员历尽艰辛才于5月14日找到第一个黑匣子(语音记录器)。5月15日,一幅表现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照片发表在全国各大小报刊上,“打捞员抱着黑匣子站在照片中央,满脸高兴;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无不面带笑容,有的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不少报纸并将其作为头版新闻放大处理,如《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新快报》、《解放日报》等。这幅新闻照片在报上一露脸,立刻引来一片愤怒声、声讨声和质疑声。5月17日《…  相似文献   

6.
以《瞧这一家子》为标题的新闻照片、通讯等,报纸上屡见不鲜。6月20日,中国法制报第三版一篇小通讯标题是《瞧这一家子》;6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一幅新闻照片,也是《瞧这一家子》……将电影片名活用于新闻标题中,自然也是一种创新。可是,有些同志似乎并不从创新的  相似文献   

7.
一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中间位置,以较大篇幅刊登了题为《丰收后的农民在思索着》的新闻照片,这是作者陈宝生在陕西省府谷县上母胡(土马)村农民吴二福家场院里拍摄的。这幅新闻照片取材于秋收,却又不同于一般的秋收报道。作者在立意、人物刻划和表现方法上都有求新之意,是一幅寓  相似文献   

8.
《陕西日报》副刊《社会大视角》从1993年12月创办至今,试刊快一年了。 《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截止现在已试刊15期,刊登各类报道221篇,其中属改革热点、社会热点和工作重点方面的稿件37篇,共刊发新闻照片和纪实照片400余幅(平均每期27幅),其中组照83组、314幅。这一新闻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从一诞生,就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较高的评价。最近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省以上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我们陕西日报的要闻版被评为文图并茂一等奖,《社会大视角》在会上展出后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摄影界朋友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开幕词中赞扬它“琳琅满目,多姿多采,是实现文图并重的一个突破,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我社摄影部从《社会大视角》创刊以来接到上百封赞赏和鼓励的群众来信。这说明,作为全国省级党报唯一的一张以新闻照片为主的副刊,《社会大视角》已经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读者,是一个好的开端,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样,《陕西日报》除原有的两个副刊《经济特刊》、《周末》之外,又新增了一个副刊,从1995年1月起随正报正式发行。它将对更好地高扬时代主  相似文献   

9.
布儒 《湖北档案》2013,(9):44-46
日本著名作家石川达三(1905—1985)曾做为日本《中央公论》的特派记者,被派往南京采访。1938年1月8日,石川达三到达南京,直到1月15日离开。石川达三回到日本后,用约10天的时间,写出了反映南京战事的著名的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作品一开头就展现了一幅骇人听闻的情景:随军僧片山玄澄,一手拿着佛珠,  相似文献   

10.
应注意新闻用语的“色彩”谢白清1996年10月9日华东新闻头版刊登了一幅《上图新馆成热点》的新闻照片,作者运用新闻事实和反映上海人对知识渴求的主题都较好,但读到引题《为办借阅证排起长蛇阵》的“长蛇阵”,却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引...  相似文献   

11.
这是2005年10月17日《羊城晚报》的图片栏目《手机抓拍》。随着拍照手机像素的不断提高,手机拍照以其携带方便、一机两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抓拍新闻照片方面已经开始挑战数码相机。《羊城晚报》应时开设这一栏日,无疑给手机拍照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2.
傅建平 《新闻窗》2012,(5):26-28
一幅新闻照片,无论什么题材、是何主题,新闻照片上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体,没有主体,也就失去新闻照片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虽不是报人,但是每天浏览各大报纸,却养成了习惯。长期阅读的《光明日报》,2007年在突出特色与文化传承上,加大了力度,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一些行业与专业报纸,办得也很大器,副刊视角宽阔,题材厚重。7月21日翻《人民日报》,有两幅新闻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8日, 《陕西日报》刊登了笔者拍摄的新闻专题图片报道《零距离的交流》(组照4幅照片).其中文字说明是一个总标题《零距离的交流》和四个小标题《有啥问题当面提》、《报刊杂志进班站》、《学习培训要深造》、《量化考核全公开》,与四幅照片相互交融,使整组图片在报纸上“动”了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新闻照片是靠图说话的,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根据它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典型瞬间的难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海啸新闻图片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印度洋海啸灾难的让人震撼的新闻图片很多,其中《印度妇女哀悼海啸中死难的亲属》(见图一)更加出色,这幅作品也获得了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以这位悲伤的妇女为新闻主体的新闻照片还有另外一幅,是发表在土耳其《ZAMAN》头版的《痛哭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不拘一格以变求新新闻照片刊用于头版头条在《四川日报》不多见。然而,3月26日川报头版头条刊出的新闻照片《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不拘一格,以变求新,其版面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本报内外均受到好评。3月25日晚上在安排26日一版稿件时,这幅出自通讯员手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由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日报社主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展览》于1988年1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展厅内,人流如潮,逐日来观者有之;新闻圈内外,议论纷纷,一时成热门话题。) 许(曾任驻外首席记者多年):这个展览还是第一次在亚洲展出。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的先生们终于把足迹印上了中国的大地。那一幅幅画面似乎在跳动,把观众,也把我们带进一个广阔、纷乱的世界。可惜里面没有中国大陆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是因为荷兰先生们不了解中国?还是因为照片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的新闻照片如何走向世界?它和荷赛照片  相似文献   

18.
进入1993年,首都几家报纸在增强报纸吸引力的工作中,重视发挥新闻照片的作用是一大特色。各报在新闻照片的使用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像是开展一场比赛。我翻阅了元月1日至17日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等大报,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一、在内容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既突出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这个主旋律,又丰富多彩。有些照片反映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如人民日报1月5日四版刊用的《闲不住的韶山妹》、1月9日二版刊用的《纳税大户获  相似文献   

19.
赖晨 《档案天地》2013,(9):36-40
日本著名的作家石川达三(1905—1985)曾是日本《中央公论》的特派记者,被派往南京采访。他1938年1月8日到达南京,直到1月15日离开。他回到日本后,在1938年2月1日至10日,用约10天的时间,写出了反映南京战事的著名的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作品一开头就展现了一幅骇人听闻的情景:随军僧片山玄澄,一手拿着佛珠,一手用军用铁锹一连砍死几十个已经放下武器并失去抵抗力的中国战俘。那么,随军僧是什么来历?他们在战争中执行什么任务?  相似文献   

20.
留心处处皆新闻──记新闻摄影通讯员丁大康祁懂来1992年春天,丁大康的新闻照片频频出现在一些首都报刊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2年2月至去年6月,丁大康在首都报刊上共发表新闻照片217幅。1992年,他拍摄的《治穷诊所》荣获农民日报平泉杯全国农村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