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秋勤 《语文知识》2004,(11):29-29
刘禹锡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答他的亲密朋友白居易的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某一天,广东惠州城银岗岭的丰湖书院内,迎来了一位地方最高长官——知府伊秉绶。话说这丰湖书院,在当时已是名扬四海、学子云集之地。书院始建于南宋时期。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在当时大办书院的潮流推动下,时任惠州太守的赵汝驭在惠州银岗岭创建"聚贤堂",以纪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名儒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往往一种滑稽的神态、一席有趣的妙语,就能消除学生的心理、生理疲劳,松驰紧张的神经,振奋学习精神,在和谐而欢快的场面里增长知识。如果将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碗方便面,那么幽默的语言就如方便面的“佐料”,给整堂语文课加入了无穷的滋味。如果把语文课融人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发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建构,往往是必要的,而且这堂课也必将是满堂生辉,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奉诏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好友自居  相似文献   

5.
贾雨村初仕与革职经历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雨村第一次被革职前所任官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进士后当了知县,不上一年被罢官;另一种是中进士后径升知府。不上一年被罢官。这两种说法都不够准确。其实情是:中进士后选入外班先当3年多知县,然后升为知府,在知府任上不到一年被参革下去的。前后任官凡5年,而被一些研究者一律压并为1年。此项牵涉到贾府及诸多人物、事件的发展空间无法链接,甚至被误为作者的败笔,很有辨析清楚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似文献   

7.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人们所喜爱、传诵。诵读这首名诗,我们似乎听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相似文献   

8.
方便面可以说是当今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食品。也许有人会认为,发明方便面的人当初一定是独具慧眼.而事实上,这一发明却是“被饥饿催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友情诗中的精品。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被朝廷召回,在返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白居易相会。宴会上,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示对刘禹锡长期遭贬的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作答。此后,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首联接过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长”的话头来开篇,交代了被贬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只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古诗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出现了若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古诗教学如何用好“知人...  相似文献   

11.
课内提升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烂ke( )人侧pan( )折ji( ) liao( )落qiong( )楼tong( )关踌chu( ) qi( )户二、解释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似文献   

12.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碗方便面,那么幽默的语言就如方便面的“佐料”,给整堂语文课加入了无穷的滋味。  相似文献   

14.
某天,面条与肉包因为小事而发生争执,双方便大打出手,但是肉包因为太肉脚,被面条打得落花流水,于是在离去时,对面条撂(liào)下一句:“好,有胆别走,我去叫伙伴来教训你。”肉包就去约了煎包、馒头、面包等,准备去找面条理论理论,在路上遇到了方便面。肉包等人于是围住了方便面一顿毒打。方便面被不分青红皂白打了一顿后,问肉包:“为何打我?”肉包回答:“别以为烫了头发,我就不认得你。”话说方便面被海扁完以后觉得很不爽,于是伙同米粉、乌龙面、日本荞麦面和炸酱面要去找肉包算账,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小笼包。方便面仔细…  相似文献   

15.
“咝咝,咝咝……”房间里怎么会有蛇的声音?进去一看,咳,原来是一个爱吃方便面的孩子在吃方便面。看他那副样子可真悠闲:空调一开,音乐一播,方便面一尝,可真算得上是神仙享受。这个爱方便面爱得要死要活的家伙就是我,马毅腾。那“咝咝”声是怎么回事儿呢?是我在吸方便面,一根一根地吸。据我多年的研究,这样吃方便面味道最佳。可是最后只剩下一根方便面的时候,可怕的“悲剧”发生了。我想:只剩下最后一根了,不如再爽一把。于是我用力一吸———没想到事与愿违,爽没爽成,那根可恶的方便面弹到了我的脸上,还把面汤溅到了我的鼻子里,害得我不停…  相似文献   

16.
古代某州知府贾文忠自恃才高八斗,曾夸口:“吟诗作对乃文苑小技,可信手拈来,书后即答。”事实也是这样,很少有人难住他。一年春日,贾知府出城踏青。正行走中,忽报有一小顽童挡路,要求与大人对对子。贾知府一听,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是自居易的老朋友,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他与自居易的唱和之作。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千古名句。刘禹锡的祖先是匈奴人,他家本不姓刘,直到他的七世祖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才改成汉姓。也许就因为刘禹锡的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正是由于其长期处于逆境之中,作诗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因此结交诸多好友,一同吟诗作对,留下大量传世之作。在众多和唱之作中,既有对故友的怀念、不舍,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意象和人格意蕴转化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9.
儿子喜欢卡     
前一阶段,不经意间看到儿子常常独自在玩弄一些卡。起初,我没当回事,只是郑重地提醒他一下,不要贪玩。后来就觉察到,儿子每天总要拿出来玩一会儿。这时,我发现原来是一些三国人物的形象卡,比如张飞、赵子龙等,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搞来的,反正儿子很着迷,有时还拿着铅笔在一张纸上描,临摹出各种人物,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兴致极高。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吃方便面“吃”出的卡,每一袋方便面里都带有一张卡——,三国风云录人物列传。我再一看那一箱子方便面,全都开了口,卡一律被儿子掏了出来。后来,事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席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具。古人吃饭、休息、睡觉全在铺垫的席子上,直到汉朝,席仍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具。席的原料一般用竹蔑、蒲苇之类编成。用竹篾编成的席称“筵”,用藁秸织成的席叫“荐”,用莞蒲织成的席才叫“席”。席的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比席长一些,是铺在地上的垫席;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古人饮食宴会均在席上,故酒席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