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因此,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2.
李杰  江平 《湖北教育》2006,(11):56-56
平等对话教学,就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平等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在超越文本中肯定自我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把教材视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在师生经验共享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化学对话教学的实施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自我反思对话;学生自我反思对话.  相似文献   

4.
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因此,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相似文献   

6.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1]这话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 :一是教学即是对话 ,二是对话是一种精神 ,三是贯穿对话精神的教学才是优秀教学。而“灌输型”的语文教学不具备对话精神。它以教师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一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单向行为。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讲稿在课堂上表演 ,在这种表演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平等、轻松、自由的对话机会被…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致使“生本对话”这一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9.
“学长”是指先于学生学习的人。湖北武汉六中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的要领是:无障碍的心灵沟通、全过程的互动探究、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而这些要领的具体体现就是师生的对话。“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加强,现代教学中要求“对话”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教学对话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关系真正平等基础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互动过程。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使得教学既充满情趣,又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一、民主、平等是对话原理的第一法则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占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学生——文本——教师这一平等的对话关系,我们应:在教师与文本对话时,注意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真正做到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象学视阈下的对话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以研究现象的本质为己任,试图系统地解释和描述生活经验中的内在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特征,这种主体间的对话和共同反思的关系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路径。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有效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有效对话教学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交流中相互平等;沟通中相互理解;合作中共享;存异中创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戴红 《成才之路》2013,(26):54-54
在"对话"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时,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理论"对话式教学"也逐步形成。对话式教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对话式教学情境的构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一、以人为本,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这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个体,要用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进行的,从而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了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即对话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为此,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夏玉珍 《辅导员》2013,(16):20-21
<正>教学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知识和环境(教室)。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教室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课改后的教学是: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巴西教育家弗莱雷在《弗莱雷解放教育与实践》一书中很好的诠释了主导和主体的平等、合作的关系,他提倡提问式、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共建的环境支撑下,利用知识这个媒介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它  相似文献   

18.
"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对话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通过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与秩序的对话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夏玉珍 《辅导员》2013,(Z2):20-21
教学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知识和环境(教室)。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教室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课改后的教学是: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巴西教育家弗莱雷在《弗莱雷解放教育与实践》一书中很好的诠释了主导和主体的平等、合作的关系,他提倡提问式、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共建的环境支撑下,利用知识这个媒介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它  相似文献   

20.
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基本职业道德的要求。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一种简单给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统治者对学生发号施令,去操纵、控制学生,而应在一种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的交往关系下,在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